人民網首頁

重慶永川:真情實意回應群眾期盼 盡心竭力辦好民生實事

2021年11月29日14:08 | 來源:重慶日報
小字號

今年8月,永川區朱沱鎮衛生院血透室建成投用,周邊100余名腎功能衰竭患者終於可以在家門口做血液透析了。

朱沱鎮位於永川最南端,是距離永川城區最遠的鎮。過去,當地患者梁華(化名)一周3次到城裡血透,不但往返車費貴,身體也承受不起。他和許多病友反映,希望在鄉鎮增設血液淨化項目。梁華沒想到,訴求很快變成了現實。

“真情實意回應群眾期盼,盡心竭力辦好民生實事。”11月26日,永川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章智介紹,今年以來,永川區不斷提高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能力,聚焦重點民生項目清單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序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努力讓群眾居住舒心、醫療順心、休閑開心,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使在身邊”護佑健康

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永川區衛生健康委傾聽患者心聲,化解群眾困難,讓血透室“下鄉”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今年4月30日,永川區人民醫院志願者服務隊與重慶文理學院志願者服務隊聯合成立永川區“天使在身邊”——“健康之翼”志願者服務隊。半年多來,志願服務隊圍繞疫情防控、疫苗接種、送醫上門、送藥到家等主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0場次、惠及6000余人次。

據介紹,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網格化模式,永川區衛生健康委招募了以黨員骨干為核心的志願者2000余人,構建區級醫院、鎮街衛生院、村社區衛生室為一體的三級志願服務體系,廣大志願者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實實在在地增進百萬永川人民的健康福祉。

紅麗(化名)的媽媽和姐姐嚴重智力殘疾,爸爸年過六旬沒有工作。因為長期缺乏關愛,紅麗被認為“智力低下”。永川區婦幼保健院對紅麗全面系統評估為輕度智力障礙,並為其制定個性化教育計劃和課程。

“我不是笨小孩了!”一年半的治療,永川區婦幼保健院的薛勤老師對紅麗進行精心的康復訓練,同時教她乘公交、刷牙、洗澡等生活知識。現在,紅麗已正常融入社會生活,走進了普通學校的課堂。她說,“薛老師就是我的天使,帶來生活的陽光。”

為折翼天使實現康復夢想,永川區婦幼保健院還開展“慢飛天使”志願活動,免費捐出100張面值500元的愛心卡用於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對“七彩夢”免費康復訓練項目殘疾兒童超出國家政策補助范圍部分直接補貼。

用大數據為“天使志願服務”賦能助力,是永川為民辦實事的特色。通過拓展深化智慧醫療應用場景,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筑起智慧醫院陣地、設置健康小屋終端,線上線下融合的醫療健康管理模式,實現了看病就醫的便捷高效。群眾網絡問診后拿到電子藥方,藥品直接快遞到家﹔通過“雲醫療”服務平台進行網絡復診,與醫生實時交流病情,在鎮衛生院也能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診療……“天使在身邊”智慧醫療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家門口建起醫保服務站

在永川,同樣“下鄉”的還有醫保服務站。據介紹,永川區醫療保障局在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后,積極探索“固定+流動”模式,多點結合探索推進醫保服務站建設,方便群眾就近辦事。

“規范服務管理規則,創新經辦服務方式。”永川區醫療保障局負責人介紹,醫保服務站由醫療保障局和醫院共建共管、合署辦公,實行站長負責制﹔以信息化、標准化引領規范化建設,實現辦公場所、設備設施、信息網絡、工作人員“四到位”,推行醫保服務、監督關口、信息收集、事中干預、矛盾化解“五個前移”。該負責人表示,“注重線上線下結合,開啟醫保經辦‘掌上辦’。”

此外,永川區醫療保障局還緊扣服務、情報、前哨三項功能定位,梳理服務清單,將異地就醫備案等業務前延在駐站醫院現場辦理﹔設置政策知曉類、業務辦理程序類、政策評價類等調查問卷,強化醫保政策宣傳,反饋政策制定﹔注重“醫院、醫保、患者”三方溝通聯系,將監督關口前移,做深做實服務監管。

今年8月,全市首家村級醫保服務站在五間鎮新建、景聖村投入使用,村民不出村即可辦理有關醫保業務。截至目前,永川區已建成“固定”醫保服務站2個、“流動”醫保服務站18個、鎮街醫保服務站1個、村社醫保服務站1個。

“醫保服務站建在家門口,辦參保手續當然方便。”過去,73歲的代大超辦理醫保手續要到永川區醫療保障局,一個來回就要大半天時間。10月21日,老人到五間鎮新建、景聖村醫保服務站,一袋煙的工夫就辦好了醫保手續。他連連稱贊,“這事真是辦到我們心窩子了!”

聚焦群眾辦事需求,讓群眾“少跑路、少等待”。今年以來,永川區醫療保障局積極推進重點辦實事項目清單落地,做深做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受到辦事群眾的歡迎。

今年,永川區聯合毗鄰的江津區、四川省瀘州市,深化川渝合作,對醫保轉移經辦流程再次進行優化,“瀘永江”醫保關系轉移實現一日辦結,比原來縮短辦理時間10個工作日以上,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五步工作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永川老城區面積約20平方公裡,共有老舊小區600個,居住群眾20萬人。

“老舊小區改造要緊扣群眾生產生活、方便群眾生活出行。”永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永川在全市較早編制了《2021-2025年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出台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項目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制定“規范、補齊、完善、管理、傳承”的“五步工作法”,規范高效推進項目實施。

三河匯碧片區是永川老城核心區,既是永川古“昌州八景”之首,又是永川城市誕生的發源地,極具歷史人文價值。但近年來,該片區公共環境雜亂,基礎設施缺失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拆遷房屋240戶,修繕加固415戶。今年1月,三河匯碧片區城市有機更新和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竣工后,又引入重慶百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打造永川區首個“體驗式文創街區”和城市會客廳,傳承永川文化。

生活環境變美了、功能配套齊全了,三河匯碧片區從典型的“臟、亂、差”蝶變成特色文創街區,成為永川及渝西片區,甚至重慶的一張文化名片。該項目還入選全國優秀示范項目。

“既體現‘完整社區’理念實施成片改造,又要對城市痛點進行‘微創手術’。”永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住房城鄉建委會同轄區街道辦事處開展拉網式排查,召開座談會10余次,實地踏勘150余處城市痛點,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7條,“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整治城市痛點工作上升為區級重點民生實事。”

為此,永川制定了《永川區城市痛點整治行動方案》,明確完善設施、安全排危、環境提升、文化傳承4個方面15個子項的整治內容﹔並成立工作專班,整合發改、財政、住建、城管等各方力量,協同推進項目實施,用3年時間完成中心城區250余處痛點整治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真正把民生工程做實,實惠於民。永川區在改造老舊小區時,同時修建地下停車庫,增加小區片區收益﹔調整商業經營業態,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增加居民收益和公共收益﹔引入社會資本完善快遞櫃、充電樁等服務設施,增加小區造血功能,強化小區可持續性管理。

今年,永川區計劃投入資金3.04億元,改造4個示范片共241個老舊小區,惠及群眾1.67萬戶,重點打造1個“完整社區”、1條特色商業街、1個社區公園。目前,各個項目進展順利。

“繡花”功夫繡出宜居永川

過去,永川區勝利路街道的民富小區是個“三無”小區,幾盞巴壁燈,有的年久失修不亮,有的亮度又不足。一到晚上,小區四周漆黑一片。

“群眾有訴求,我們要行動。”永川區城市管理局市政設施服務所黨支部書記邱彬回憶,今年3月搜集群眾意見后,隨即實地查勘、設計方案,很快安裝了8組6米高的LED路燈。他說,“路燈既照亮了小區,更亮堂了群眾的心。”

民富小區的變化只是永川城市精細管理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永川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理念,從一個個“小切口”入手,下足“繡花”功夫,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努力讓永川干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游。

城市之美,美在“顏值”。永川區大力實施“增花添色”行動,在主要道路布置時令鮮花約280萬盆,實施山地公園和步道彩化12.9萬余平方米,完成坡坎崖治理項目11個,啟動7條城市綠道示范建設,統籌推進望城公園(三期)、探花濕地公園等的建設工作,著力打造多彩棠城﹔實施“道路平整”工程,維修車行道、人行道,完成城區30多處易澇點整治,更換水篦子300多套,保障市民“腳下安全”﹔持續推進公廁“提質增量”工程,投資1123萬元新改建公廁9座,廁所品質提升50座,深化“4+2”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項目,建立“桶邊”指導員制度,城區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同時路燈新改建工作,有效清除了城市照明盲區,惠及市民人數逾20萬人。

“城市因文明而美麗,生活因智慧更美好。”永川區城市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全力推進“智慧城管”建設和應用,織密城市管理“智慧管網”,全天候捕捉城市管理問題,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交辦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問題,“數字化管理無死角,處置率提高到96%。”

據了解,永川區還建成1856個智慧停車位,安裝了130個智慧綜合服務公交站,實現了科技引領智慧出行﹔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打造“服務公社”和“指尖上的城管”等信息平台,實現城市管理問題投訴、城市管理公眾活動、公廁引導、停車誘導、網上游園、意見建議、志願者等定制化特色服務。

(賀娜 費睿)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