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

四川成都青白江:以“三化”建設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

2021年11月29日14:1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寶寶出生后,多項手續一次性就辦妥了,真方便。”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區居民連先生隻用了幾分鐘,就辦完了孩子的出生醫學証明、預防接種証等。目前,該區已有200個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近年來,青白江區緊緊圍繞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總體要求,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向基層延伸,把“服務是否改善,辦事是否方便”作為評價標准,強化便民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打造群眾“家門口”的便民服務平台,譜寫出新時代基層便民服務新篇章,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便民事項標准化:“難辦”變“易辦”

今年6月1日,位於成都歐洲產業城的蓉歐政務服務中心正式投用,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謝先生享受了“公司門口的服務”——不到半個小時就領到了營業執照。目前,該服務中心可辦理涉企、涉外等審批服務事項499項,實現企業、群眾“辦事不出園區”。

就近辦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青白江區將社保醫保、水電氣繳費等184個事項納入便民服務中心辦理,將70個事項納入村(社區)便民服務室辦理,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

“網點多了,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服務。”青白江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負責人介紹,該區在居民小區、商務樓宇等場所設立服務微陣地,工作人員駐點服務,構建了“1(區政務服務中心)+7(鎮、街道便民中心)+N(村、社區服務站點)”的便民服務網絡。同時,該區升級“青鬆辦”智慧政務平台,將全區所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納入網點管理,開展預約、預審、免費寄遞等服務,全區90%以上的政務事項已實現“不見面”審批。

審批服務規范化:“繁瑣”變“簡約”

“現在,辦事蓋章不用在鎮政府、便民服務中心之間‘兩頭跑’了。”今年4月23日,李大姐來到清泉鎮便民服務大廳,不到2分鐘就辦好了《水電氣申請表》。

青白江區持續優化便民服務機制,深入推進“一枚印章”改革。為解決群眾辦事蓋章不方便、多跑路、耗時長的問題,該區推進“放管服”改革向基層延伸。“我們整合了鎮(街道)政府行政公章和部門事項業務用章,在鎮(街道)實施‘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推動群眾辦事‘繁瑣’變‘簡約’。”該負責人說。

針對窗口多、辦事環節多的情況,青白江區推出“一窗通辦”,簡化辦事流程。該區對原來部門分設的窗口、人員、業務進行整合,在便民服務中心設置個人和法人綜合窗口,實行“前台綜合受理、后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在村(社區)便民服務室全面實行“一崗通”服務,實現群眾辦事“進一扇門、到一個窗口、一次即辦成”。

群眾辦事便利化:“操心”變“省心”

在大彎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24小時智慧政務小屋”配備了“天府蓉易辦、社保一體機、水電氣繳費”等自助終端,向企業群眾提供“不打烊”服務。“社保查詢、戶籍証明等221項業務都可以在這裡自助辦理。”青白江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已設立8個“24小時智慧政務小屋”,實現鎮和街道全覆蓋。同時,在各便民服務中心設立“網上辦事服務區”,梳理公布516項高頻全程網辦事項,配備幫辦人員,為群眾提供網上辦事咨詢輔導。

該區還實行幫辦代辦制度,制作“便民服務卡”,增設幫辦輔導崗,開展預約辦、上門辦、幫代辦。今年6月,大彎街道卿家灣社區在瀚城國際小區建起了社區黨群服務站,“養老認証、殘疾証發放等當場就能辦。”社區組織員劉鵬博說,他們對空巢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幫代辦服務。

截至今年10月底,該區組建的“網格員+社區干部+代辦員”幫辦代辦隊伍共有253名隊員,共開展幫代辦服務6219件。

(騰躍)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