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精神力量
——廣西南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核心閱讀
鄧穎超紀念館內,全體黨員舉起右臂、重溫入黨誓詞﹔互聯網上,軍休干部老黨員追憶崢嶸歲月,向后輩分享奮斗故事﹔脫貧村裡,“兵支書”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尖兵”作用……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南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突出退役軍人事務工作特色,從搭建課堂、講好故事、發揮優勢等三個維度著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搭建“三個課堂” 加大黨史學習教育力度
今年以來,南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立足自身實際搭建“三個課堂”,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助推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用好理論主課堂,在學思踐悟中明理凝神。該局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為載體,開展“黨員大講堂”活動,建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制度,積極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在學習教育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局領導班子成員輪流上講堂,以《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從學黨史中增強信仰信念信心》等為題,到支部聯系點宣講黨史學習教育“第一課”,用實際行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開展,深入人心。
——設置討論分課堂,在明辨頓悟中增信固本。該局適時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研討會,班子成員、二層單位主要負責人以及各科室負責人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圍繞如何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講認識、謀舉措、談建議,在感悟思想、傳承精神中加強理論研討和思想引導﹔全局上下不斷強化讀書交流,先后舉辦了三期讀書班,並開展“永遠跟黨走·學‘習’讀書會”,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黨史觀。
——融入傳統“紅課堂”,在踵武賡續中崇德強心。在百色起義紀念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人民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鄧穎超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該局多次開展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主題黨日活動,採取情景黨課等學習教育形式,組織黨員前往感悟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傳統,錘煉黨性意識﹔觀看電影《建黨偉業》、微紀錄片《敢教日月換新天》《見証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等引導廣大黨員重沐歷史時刻、探尋先輩足跡,為“紅課堂”再添新彩。
講好“三個故事” 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度
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是南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深的一大“利器”。
通過開展“領航百年——黨的故事我來講”活動,按照黨史發展脈絡,選取10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利用講述情景劇的形式,圍繞“四個歷史時期”進行展現,結合工作和學習實際,把感悟最深、感受最真的一段黨的歷史深情分享給大家,點燃黨員干部學黨史的熱情。
以7名軍休干部老黨員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制作拍攝短視頻《我是黨員》,直觀真實生動地展示老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結合新的時代背景,選取不同工作崗位的8名黨員制作短視頻《永遠跟黨走》,通過新穎的敘事視角,讓具有歷史感的紅色故事實現“老樹新花”。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學懂弄通悟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而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開展“永遠跟黨走·老兵講黨史”宣講系列活動,老兵再穿老軍裝,走上講台、走進機關、深入社區,與學生、干部、居民面對面,講黨史、學黨史,重溫部隊崢嶸歲月,培養人民群眾愛黨、愛國的政治情懷。
發揮“三個優勢” 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厚度
退役軍人是具有獨特影響力的優秀群體。南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充分挖掘身邊典型,動員退役軍人發揮政治優勢、威望優勢、專業優勢,講好時代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貢獻。
該局組建了一支由有60年以上黨齡軍休干部組成的“老兵宣講團”,開展“黨史宣講進社區 新老黨員話初心”和“學黨史進軍營·憶崢嶸促雙擁”等活動,見証新黨員的入黨宣誓,為新黨員上好第一課,扣好“第一粒扣子”。老兵們還參加年輕黨員“政治生日”活動,以黨史微黨課形式薪火相傳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傳承對黨忠誠的紅色基因﹔退役軍人“五老宣講團”深入部隊、機關、學校,講黨史、講軍史、講國防,通過其見証、參加過的重大事件、重要戰役、重大軍事行動及非戰爭軍事行動等親身經歷來感染和影響廣大黨員群眾﹔先后開展“老兵講黨課”宣講活動75場次,受益聽眾約1.2萬人。
與此同時,南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堅持選好育好“兵支書”,以紅色基因武裝“兵支書”的頭腦,支持“兵支書”奮戰一線,在建強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方面發揮“尖兵”作用。目前,南寧市現有“兵支書”388名,儲備“兵支書”后備人才954名。
(周國兵 周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