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市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高質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為“美麗元和”建設凝聚精神合力

“藏槍事泄,吾金梅被敵人抓捕,將其吊打了一天一夜,殘忍地用鋼針插入指甲,逼其說出藏槍之地及參與繳槍的人員……”打開電視,進入“幸福元和”專屬電視平台,即可收聽收看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推出的“高新說黨史”融媒體節目。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蘇州市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邀請轄區的百姓名嘴、行業代表、社區書記等19名代表組成“高新之聲”青年宣講團,以音視結合的形式,講述黨史中的“人民”故事、“奮斗”故事,深受本地居民的歡迎。
“隻有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更鮮活、有溫度,方能引導更多的黨員群眾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相城區委常委、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執晴說,要著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出新出彩,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發展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凝聚起砥礪奮進、走在前列的強大合力。
量身送學
鮮活黨史“飛入”百姓身邊
走進軌道交通2號線陸慕地鐵站商業街,一座醒目的紅色學習站映入眼帘。站內不僅陳列著紅色書籍,還配備了有線電視、頭戴式耳機等學習載體,掃碼便可收聽感興趣的黨史影音資料,吸引了不少行人駐足體驗。
這裡,是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推出的蘇州首家全媒體化、全數字化實境學習空間。小小的紅色學習站裡,存儲了上百部紅色電影、200條蘇州黨史音頻以及總時長達1萬小時的學習視頻,為過往行人提供了可聽可看的沉浸式黨史學習陣地,五分鐘就可以學完一個黨史小知識。自今年7月投用以來,每日接待人數超50人。
貼近群眾、融入日常,這是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大亮點。今年,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不斷創新學習載體,豐富教育形式,讓黨史展現在“眼前”、傳播到“耳邊”,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今年4月開始,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陸續在御窯金磚博物館、蘇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等人流密集處打造了10個黨史學習教育前沿陣地,開展“紅船起航·百年黨史我來學”系列活動。“紅船”陸續起航,先后駛入學校、商超、影院、文化場館等前沿陣地,通過本土“紅色資源”寫生、黨史知識問答、紅色戲曲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史學習變得更加鮮活。
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還注重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做到精准覆蓋,提升學習成效。比如針對老黨員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出門不便等情況,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組建了“送學小組”,常態化開展上門結對幫學,幫助他們做到不漏學、不掉隊﹔面向青少年學生,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策劃了稻田間的“客廳黨課”,帶領青少年下地勞作,在實踐中領會朴素的道理,開辦家門口的暑托班,讓百余名在職教師走進社區為孩子們提供紅色文化教育、興趣培養等志願服務,進一步點燃青少年的黨史學習熱情。
聚焦需求
辦好百姓關心的“關鍵小事”
“自從日間照料中心升級重開以后,我幾乎每天都來,感覺生活更充實了。”御窯社區居民尤大爺興高採烈地說。御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成立於2012年,無論設施還是功能,都不足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新需求。結合“學黨史、辦實事”,社區啟動了日間照料中心提檔升級。改造完成后的日間照料中心活動場所達1000多平方米,還新增了理發室、助浴室、書法活動室等功能空間,並提供用餐服務,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數。
群眾想什麼、盼什麼,就努力做什麼。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還在轄區人流量較大的場所設置了紅色郵筒,進一步拓寬民意溝通渠道,便於居民、企業投遞訴求、意見、建議。同時,組織152名網格員成立“民情郵遞員”隊伍,在日常網格巡查中發放“社情民意卡”,廣泛而深入地收集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強化重點關注,盡量即時解決。截至目前,已累計辦結重難點問題162件。
開門辦實事,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走下去”。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排出了“頭雁”行動計劃,由班子領導結合重點工作,深入聯系28個社區、99個網格片區、47家重點企業,領辦52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並深入一線協調推進各項目實施,以“頭雁”行動保障重點工作、難點任務高質量推進。今年9月,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專門組織部分人大代表、議政代表、政協委員,採取看、聽、議的方式,對2021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確保“實事”落到“實處”。
好事有沒有辦實,實事有沒有辦好,關鍵還要看群眾的滿意度。前不久,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起了投票,邀請居民在最近落實的27項民生實事項目中,挑選最中意的一項,獲得了居民的廣泛參與。這其中,有照亮群眾夜間出行的路燈安裝惠民工程、有助力青少年成長的紫藤花開公益課堂、有開辦在社區的“老年大學”、有面向空巢老人的助餐和醫療服務……不斷累加的關注、點贊,正是本地老百姓最好的肯定。
勇開新局
打造宜居宜業幸福之城
“住有所居”取得新進展,完成安置房交付1129戶1358套﹔不斷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加快推動上海山峰國際、相高新實驗學校建設……10月15日,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召開四季度沖刺大會,號召上下擰成一股繩,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奮力交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滿意答卷。
“學史力行,行在擔當作為。前不久,相城區第五次黨代會對元和提出了爭當創新轉型‘領頭雁’、產城融合‘新標兵’、城市生活‘典范區’的新要求。我們將積極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在現代化建設中再當先行表率,不斷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王執晴說。
產業標識更加鮮明。在蘇州全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的契機下,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高位謀劃“大文化”產業,通過集聚優質文化產業項目,加快鍛造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今年以來,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新增中小微文化類企業60家,規上文化類企業7家,落地文化類項目33個。
城市品質日益凸顯。11月13日,陸慕老街城市更新概念方案國際競賽評審會在活力島舉行,8家全球遴選的入圍設計單位同台競技,以“歷史老街,文化新城”為索引,探討有著千年文脈底蘊的陸慕老街,如何煥發新生。類似這樣的改造提升,如今已成常態——活力島城市副中心提升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將區域內的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書香公園、第二圖書館、第二工人文化宮等一批公共設施有機串聯﹔婁北片區的協商搬遷工作正式啟動,在重新規劃的基礎上,對婁北片區進行全面更新,讓“城中村”變成“現代化城市社區”。
百姓生活愈發舒心。市民的周末可以怎麼安排?早上起來到活力體育公園運動健身,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中午到大悅春風裡吃個飯,這裡有眾多“蘇州首店”可供挑選﹔晚上到小外灘散個步,欣賞燈火璀璨的城市夜景,心情美滋滋。無需舍近求遠,家門口的配套設施就能滿足一站式的生活需求,這樣的愜意體驗在今年都逐一落實。除了休閑娛樂,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還致力於提高醫療康養服務水平,蘇州婦幼保健醫院、蘇州藍十字腦科醫院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屆時將為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保障。(章夢燕 陳誠 王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