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湖南工程學院:“一支部一特色一實事”

本報記者 趙嘉偉
2021年12月16日08:5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醫生要我絕對靜養,我卻割舍不下這些即將考研的孩子。”腰部受傷還沒痊愈,湖南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工第二支部書記曾宇鈞就又來到考研自習室為同學們義務講解英語作文,“看到學生的進步,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為了發揮教工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湖南工程學院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實事”活動,27個教工黨支部細心打磨出各具特色的活動方案,一張張“任務書”“施工圖”“時間表”紛紛“出爐”。

支部建設有了更大“畫紙”

“黨史學習教育,落腳點在‘做’,在大學裡要落地做事情並不容易。”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第一支部書記鄧學源是一位有著十年思政課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在課堂上,黨的百年風華在他口中化作幽默而貼近生活的故事。“讓黨史故事走出校園,是我一直以來更大的願望。”鄧學源說。

“在高校,培養好老師易,培養優秀支部書記難。因為學校缺少一個實踐和激勵的平台。”湖南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彭立威說。圍繞服務做文章,支部書記“出題”,支部合力共同“解題”,正是通過“一支部一特色一實事”活動,讓書記培養、支部建設在學校乃至校外有了更大的“畫紙”。

通過這個活動,鄧學源的黨史課程走向校外,整整兩個月,他參與黨史教育專題活動9場,覆蓋上千人。在一所小學開展的黨史宣講中,鄧學源給孩子們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故事,下課了孩子們還黏著他希望聽到更多的故事。“多虧了支部的建設,讓我這個老師有了更大的力量,得以用家國情懷感染更多人。”鄧學源說。

圍繞“培養雙帶頭人、立德樹人、服務重大戰略”三大任務,學校各個支部依托自身特色“各顯神通”。“在這個過程中,支部書記和黨員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能力,找到了把專業和黨建工作結合起來的好途徑、好辦法。”彭立威說。

用小故事點亮大理想

江陰要塞旁,解放軍戰士迎著獵獵江風,身姿挺拔……在學校實訓基地,一個個解放戰爭場景3D模型擺放在桌子上,這些模型是在學校工程訓練中心黨支部的集體備課下,由同學們自主選題、設計、打印出來的。

“在人物模型設計中,要把握每個戰士的動作,展現出或沖鋒或堅守的決心,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產品設計專業1901班宋佳俊在設計塔山阻擊戰模型時,深有感觸地說。

工程訓練中心黨支部結合活動探索實踐育人模式,融黨史、思政於3D打印、激光雕切等實訓課程中,指導學生用3D打印技術還原遼沈戰役等場景,用激光雕切技術制作我國“海陸空”三軍代表性武器裝備,讓專業技能與黨史、國防緊密融合。

《永遠的驕楊》《何叔衡的一封家書》《斷腸明志陳樹湘》……在應用技術學院教工支部,師生黨員以自己家鄉為背景,在黨支部主題黨日和學生主題班會上講述黨史故事。

“青年學生習慣於‘微傳播’的模式,以講述家鄉黨史為主題線索,我們分層分類設置內容,讓師生用自己的視角,從自身體驗出發,挖掘家鄉黨史,傳承優良作風。”應用技術學院教工黨支部書記劉杰說。

歷史是立德樹人最生動的教材。將紅色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湖南工程學院還充分利用“家門口的紅色資源”,將課堂搬進黨史館、紀念館,讓小故事點亮學生心中的大理想。

讓科研工作扎根在大地

“小美開燈”話音剛落,桌上的台燈就發出橘黃色的燈光,這款由學校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師生共同研發的“小美”語音智能台燈作為重陽節的禮物,被送到了高齡老人的家中。

作為一所工科院校,湖南工程學院利用自身科技特色,為國家重大戰略提供服務,不僅推動了產學研融合,更讓科研工作扎根在大地上。

“計算機作為應用最廣的專業之一,最適合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了讓該專業辦出特色,計算機與通信學院教工黨支部書記歐陽湘江想到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他把這一囊括大數據、區塊鏈等多種技術的鄉村振興計劃用於湖南會同縣坪村鎮鋪平村的農產品銷售,還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鄉村大腦”。

今年,這個項目已經完成電商平台的基礎數據建設和“一對一”遠程網絡教學平台建設,這個小小的村庄不僅聯通了廣闊的銷售市場,也成為學校大門外的產學研實踐基地。

在湖南工程學院,把項目帶到鄉村的遠不止他們。設計藝術學院教工黨支部的師生們,走進湘潭縣譚家山鎮棠霞村等五個村庄,將紅色元素與當地特色相結合,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牆繪方案。同時,師生們提出的一個個美化村庄方案,也讓村民們對未來生活充滿美好願景。

“湖南工程學院通過深入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實事’活動,讓黨建引領和事業發展互融互促。未來,學校還將繼續依托各基層黨支部自身特點,創新黨建活動形式和載體,將黨史學習教育轉換為立德樹人、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行動。”湖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陳岳堂說。

(本報記者 趙嘉偉)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