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讓城市名片更靚麗

——湖南長沙縣城市管理局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幸福綜述

2021年12月16日09:51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長沙縣城市管理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

長沙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為全縣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長沙縣城管人貫徹落實縣委“1345”發展思路,奮力打造“四區”,強化“五高”支撐,抬高坐標,爭當示范,在“四精五有”建設中當先鋒、打主力,著力構筑安居樂業的品質之城,發出屬於城管人的“好聲音”,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民至上的 品質之城

一座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強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質,讓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既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長沙縣城市管理局把學習黨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用心用情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張,交通出行不僅影響城市空間的可達性,更直接影響市民的滿意度。

開元路是長沙縣“三縱五橫”路網骨架網中重要的“一橫”,也是長沙縣西達開福區、東至瀏陽市的交通主干道,沿線已開通6個地鐵站,交通流量非常大,然而,開元路原有路面破損嚴重,難以適應新時期交通通行要求。

今年來,長沙縣城市管理局對開元路(錦繡路至龍峰大道路段)進行提質改造,總投資額超過1億元,改造內容除了銑刨舊路瀝青面層、注漿加筋加固、修復排水設施、完善附屬設施外,還打造了開元路沿線景觀工程,新增景觀亭、景觀坐凳、音符廊架、文化宣傳景牆等,關注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微空間打造,塑造高品質人居環境。

不僅如此,長沙縣城市管理局不斷改善市民出行環境,去年完成開元路、金茂路等8條市政道路31.7公裡“九位一體”提質改造,今年持續實施道路空間品質提升工程,投資2.3億元對特立路、東八路、雷公嶺路、衛星路等4條道路提質改造,打造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星沙樣板。

同時,長沙縣充分發揮城市管理考核“指揮棒”效應,制定《城管為民·用腳步丈量城市工作方案》,精選城區77條主次干道,細分為145段包干到人,以人民至上的初心推進現代城市管理,長沙縣完善配套提功能,提升城市管理的溫度、效度、韌度:

打造精品街角景觀,城區新增8處口袋公園,創建星沙生態公園、星沙中心廣場公園2座人民滿意公園﹔

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提質提檔星沙收費站、通程廣場、特立公園等5座公廁,城區新增廁位30余個,打造智能化星級公廁,獲市民好評﹔

積極推進渣土消納場選址建設工作,4處新建消納場選址已完成選址踏勘﹔高標准維護主次干道亮化設施,實現城區路燈全覆蓋,道路亮燈率達98%以上,提升“夜星沙”氣質……隨著一項項具體措施的有效落實,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讓文明之風吹遍了星沙的大街小巷。

內外兼修的 精美之城

公路四通八達,城市建筑錯落有致,立體綠化步移景換……眼下的星沙,交通便捷順暢,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在城市建設中,長沙縣通過完善功能設施擦亮城市“容顏”、解決民生關切提升城市內涵,實現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市民獲得感與幸福度的“雙提升”。

“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城市的‘溫度’與質感,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人民滿意的精美之城。”長沙縣城市管理局主要負責人說,長沙縣開展“城市窗口、潔淨家園、裸露垃圾治理”三大行動,持續整治公共區域、城市家具、沿街立面等區域市容環境問題,在城區主干道路、公園、廣場等補植植被40萬平方米,修剪綠植200萬平方米,修復路面6.4萬平方米,維修安裝護欄1萬余米﹔日均清洗主次干道800公裡、清掃公共區域24.2萬平方米、清運垃圾1400余噸,基本達到“五無五淨”標准,提升城市門戶形象。

位於長沙縣長龍街道的幸福家園小區,鳥語花香,環境幽雅。特別是每一棟單元門口,沒有了常見的垃圾桶和溢出桶外的污漬,干淨清爽成為大家對小區的第一印象。

居民李久武手提一袋廚余垃圾,來到小區入口附近的一座垃圾分類廂房,在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的指導下,她用腳輕輕一踏,廚余垃圾窗口應聲打開,將垃圾扔進去后,鬆開踏板,窗戶隨即關閉。

“以前,小區的垃圾桶總是臭烘烘的,如今通過全方位改造提升,既干淨又衛生,生活環境好多了。”聊起生活新變化,李久武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根據全市統一部署,長沙縣今年建設36個垃圾分類廂房,目前首批建成11個正式投入運行,下一步,將在全縣城區小區全面鋪開。垃圾分類廂房既淨化了小區環境,又節約了分類設施投入,還大大提高了源頭分類的成效。

打造內外兼修的精美之城,長沙縣不僅做足“面子”,還下足了“裡子”功夫。今年汛期各部門、鎮街積極排查疏通積水點,城管局及時組織專業搶險隊伍,開展城區道路、橋涵等市政基礎設施維護巡查,對城區主次干道排水管網集中清掏2523處,確保汛期城區無長時間大面積積水。

同時,制定極端天氣應急預案,重點做好城區道路鏟雪除冰、城市維護、市政應急搶修、下水管道疏浚、生活垃圾清運,備足204噸工業鹽、5000個麻袋、4台撒鹽機等應急物資及機械設備,扎實做好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各項措施。

共建共享的 幸福之城

城市管理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和諧,美麗城市、品質城市的建設發展也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和社會各界的集體智慧。

“原來這裡就是臭水溝,現在變得干淨清爽了,空氣都清新多了。”家住灰埠社區的居民孫先生說,原來小區旁邊的京港澳高速(灰埠至星沙生態公園)下穿涵洞,常年因淤積堵塞,造成排水不暢,惡臭難聞,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屬地街道多次組織疏通,效果不佳。

根據居民訴求,街道反饋,長沙縣城市管理局市政部門通過踏勘現場情況發現,下穿涵洞亟需清理。10月23日開始,組織人員對涵洞進行清淤,11月12日完成清淤工作,共清理淤泥量約680立方米。同時,為了避免涵洞出現類似淤塞情況,涵洞東西兩側各砌筑了兩座沉澱池用於收集淤泥雜物。

經過清淤等一系列工作,有效解決了涵洞淤塞問題,極大改善了周邊環境,得到了居民高度贊許。

事實上,自“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開展以來,縣城管局共處理群眾訴求976條,涉及到道路積水、道路坑洞、路燈不亮、噪音污染等各類問題,均及時進行了處置和回復,群眾反饋均滿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把便民惠民利民的理念貫穿城市管理全過程,有效解決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長沙縣城市管理局緊扣縣委“1345”發展思路,奮力打造“四區”,強化“五高”支撐,抬高坐標,爭當示范,在“四精五有”建設中當先鋒、打主力,著力構筑安居樂業的品質之城。

高品質城市離不開精致精細的城市管理。按照中心城區標准,長沙縣城市管理人24小時“在線”,推動實現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精致管理,切實提升城市管理質量與水平,實現城市共建共享。

集中攻堅成果顯現,“百日奮戰 扮靚星城”市容環境整治工作成果豐碩,全面達標市級驗收,望聖橋社區、湘瑞社區、梨江社區、開元路社區被評為市容環境示范社區。

行業整治有力有序,長沙縣城市管理局嚴格實行渣土運輸交通安全“十個一律”懲戒措施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七條斷然”措施。今年累計檢查渣土工地2169個,約談39家渣土運輸企業,停運公司23家。建立大型戶外廣告設置聯合審批機制,開展違規標識標牌、發光字、廣告招牌整治行動,共拆除違規戶外廣告招牌1500余處。加大燃氣領域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排查各類安全隱患572處,整改率98%。

積極倡導全民城管。大力推進市容環境整治攻堅行動,每月集中開展兩次“全民大掃除”,“全民城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接到市民的留言后,長沙縣城市管理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核查,並對長沙縣六藝天驕幼兒園門口的排水管線進行了整治改造,目前雨天積水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長沙縣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8401110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城市管理微信服務等多重渠道,實現了城市管理相關問題快速反應和上報,從而及時響應處理群眾訴求。

對標中心城區,園林維護、市政維護、環衛保潔和街道社區管理等精細化維護標准體系也在進一步健全,逐步構建起長沙縣城市管理立體感知網,城市運行預警、預測、主動響應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市民提供管家式服務。

歷經風雨,初心如炬。從百年黨史中學習厚植為民情懷,汲取奮進力量,長沙縣城市管理局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精准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真正做到辦實事、開新局,讓城市名片更加靚麗,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

(周小雷 金慧 常碩)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