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滕代遠:戎馬一生的新中國首任鐵道部部長

陳航
2021年12月17日08:30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在《中國共產黨簡史》中,滕代遠的名字共出現了3次:第1次是在第44頁:“(1930年)8月,紅一軍團同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三軍團共3萬余人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后兩次在第47頁:“在湘鄂贛,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從湘贛返回這一地區后,會合當地游擊隊,擴編為紅三軍團,彭德懷任總指揮和前委書記,滕代遠任政治委員,創立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平江起義的黨代表。1904年11月2日,滕代遠出生於湖南麻陽。1924年10月,滕代遠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1月,滕代遠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5月21日,長沙發生了血雨腥風的馬日事變。時任中共長沙郊區委員會書記兼郊區農民協會委員長的滕代遠當晚正在韭菜園聖經學校的區農會主持會議,聽到槍聲,他立即中斷會議,邊指揮阻擊邊組織大家突圍。之后,敵人在長沙城內外到處貼出布告,懸賞三千大洋捉拿滕代遠,還出動大隊人馬挨家挨戶地搜捕。在群眾的保護下,滕代遠一次次虎口脫險。

1928年7月,根據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彭德懷、滕代遠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在慶祝起義勝利的大會上,滕代遠以湖南省委特派員身份,宣布成立紅五軍,彭德懷為軍長,滕代遠為黨代表。8月,滕代遠與彭德懷率領紅五軍與湘鄂贛三省敵軍周旋,於12月10日到達寧岡,與朱德、毛澤東的紅四軍勝利會師。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南進軍,在外線打擊敵人。滕代遠與彭德懷從大局出發,動員紅五軍官兵擔當起保衛井岡山的重任。1929年1月,因敵我力量懸殊,井岡山失守。為保存實力,彭德懷、滕代遠率領500多人突圍來到贛南於都。5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部隊重返井岡山,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立下了不朽功勛。

不帶“總”的軍委參謀長。1935年夏,滕代遠受黨中央委派,前往蘇聯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並作了題為《保衛自己和獨立》的發言,著重介紹了紅一方面軍在長征中的英勇事跡和取得的重大勝利。1936年,滕代遠化名李光在莫斯科出版了10余萬字的《中國新軍隊》一書,第一次向世界介紹了中國中央紅軍的發展史。

1937年12月,滕代遠按照中央指令從新疆返回延安。毛澤東對他說,委任你為軍委參謀長,不加“總”字,和我一起管八路軍、新四軍。於是,滕代遠走上了中央軍委參謀長的崗位,主持軍委參謀部的日常工作。

滕代遠緊緊抓住軍委參謀部一局(作戰局),通過他們把敵、偽、友、我軍的部署與動態摸清楚,並做出綜合分析。滕代遠特別強調時效觀念,曾給一局立下一個規矩:凡是前方來的電文,連同譯電原稿,都先送他親自過目,做出批示后再交有關人員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向他報告。他每天要處理幾十份甚至上百份電文,從不積壓。他要求一局每天必須作分析研究,經常撰寫綜合報告,經他審閱后呈毛澤東、王稼祥等軍委領導人,為中央軍委及時制定戰略方針和對敵斗爭的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把對手當作評分員的抗大副校長。1940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滕代遠出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總校副校長兼副政委。滕代遠率領全校師生把戰場當課堂,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反日軍“掃蕩”作戰中,他命令抗大600余名師生組成阻擊部隊,在洪嶺、三十畝地等戰斗中取得了重大勝利。當時,抗大總校許多連隊距離戰場隻有一二公裡,學員和日軍僅僅隔著一個山包。滕代遠和教員們授課時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在山窪裡上大課,在山坡上戰斗操練時敵人沖上來了,說撤就撤,該打就打,敵人走了繼續學習。許多在課堂上搞不明白的作戰指揮要素和關節點,在戰后總結講評時教員稍一點撥,學員就心領神會了,而且會記住一輩子。

“戰斗就是學習,學習也是戰斗”成了當時抗大鮮明的辦學特色。滕代遠強調:“抗大的教學是否成功,要拿到真刀實槍的戰場上去檢驗。你的作戰對手——敵人恰恰會是我們抗大學員學習成績的評分員。”通過不斷摸索、總結、創新,逐步形成了滕代遠特有的“嚴、實、深、細”的治學作風和教學風格。

自1940年到1942年,在滕代遠擔任主要領導的幾年裡,抗大總校培訓出學員萬余名,他們邊學習、邊戰斗,鍛煉成為能文能武的優秀指揮員,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指揮百萬鐵路大軍開山修路,遇水搭橋。1949年1月28日,軍委鐵道部第一次鐵道工作會議在石家庄召開,朱德親自參加會議,宣布成立軍委鐵道部的命令。之后他對代表們說,“中央給你們派來個‘將軍大老板’”,指出今后滕代遠要掌管鐵路,要指揮百萬鐵路大軍,開山修路,遇水搭橋,搶修搶運,支援大軍過江,解放全中國。從此,滕代遠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國的鐵道建設事業。

新中國成立后,軍委鐵道部改為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滕代遠針對中國鐵路實際存在的問題,參照蘇聯鐵路建設經驗,在鐵道部其他領導同志的協助配合下,連續召開了運輸、調度、工程、機務、運價、財務等一系列會議,大刀闊斧地推進鐵路統一管理,明確鐵路工作的指導思想,建立起分級管理、統一調度指揮的全國鐵路管理新體制。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在修建過程中,大橋的基礎工程採取什麼樣的建設方案曾一度存在嚴重分歧。滕代遠經過縝密的調查與研究,頂住各方壓力,否定了沿用100多年的“氣壓沉箱法”,堅決支持具有創新思路的“管柱鑽孔”方案,確保了大橋建設的順利推進。大橋建成后,既經濟、美觀,又穩固、安全,使用年限可達100年。

滕代遠常年保持著過去戰爭年代經常下連隊的作風,經常深入基層檢查工作。一次到重慶,天氣炎熱,重慶市委負責同志為照顧他的健康,請他到賓館去住,他不同意,堅持住在車上。滕代遠說:“我們搞鐵路的人,兩根鋼軌就是我的崗位,我在車上睡得踏實,離開崗位就不是鐵道部長了。”

(責編:代曉靈、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