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賡續紅色血脈,激蕩發展動能

“紅武勝”煥發新光彩

2021年12月17日10:3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12月17日,小說《紅岩》出版60周年之際,國內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廣安市武勝縣,一起重溫經典、研討座談,再次深度解讀紅岩精神。

地處川東渝北的武勝縣,歷來有“紅武勝”之美稱。這裡不僅是《紅岩》作者楊益言以及蔣可然、楊光沛等眾多紅岩烈士的故鄉,更是華蓥山起義的重要戰場,起義組織者和決策者王璞犧牲在武勝。

賡續紅色血脈,發揚紅岩精神,如今的“紅武勝”正煥發新光彩。看農業,紅彤彤的大雅柑挂滿丘陵山坡﹔看工業,武勝火鍋一鍋紅湯煮沸一個產業﹔看文旅,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喜迎八方來客。

看文化

“武勝·紅色文化園”彰顯時代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最能體現武勝縣紅色血脈的是“紅岩精神”。武勝是華蓥山起義的重要戰場,在武勝爆發了三溪起義、石盤起義、真靜起義……因此,武勝是“紅岩精神”形成的必要關聯地、富集地、傳播地。

“想不到武勝的紅色底蘊這麼豐富。”近日,重慶市合川區紀檢監察干部走進武勝·紅色文化園,接受一場特殊的紅色教育。

紅色文化園位於武勝縣飛龍鎮白坪村,佔地面積100余畝,包括“一場”(紅岩廣場)、“一區”(思想建設工作展示區)、“一館”(即初心館,包括黨史館、廉史館、先鋒館、同心館、《紅岩》英雄文化陳列館於一體的紀念館)、“一故居”(楊益言故居)。

紅岩廣場右側有一條“信仰之路”,包括“思想領航”“武勝進程”“時代征程”三部分,其依據地形層疊遞進、互為呼應,總體呈回字形,展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及武勝相關成績。

初心館裡的“《紅岩》英雄文化陳列館”,採用“圖文+雕塑”“實物+情景”等形式,真實、生動地展示《紅岩》中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以及武勝籍革命志士英雄形象,反映了“紅岩”精神內涵。

五個館中面積最大的“廉史館”,則以“水清嘉陵 廉潤武勝”為主題,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展現古代治官之道、本土廉潔文化、“獄中八條”等文化內容,以及武勝及廣安相關區市縣與重慶市合川區的部分警示教育相關案例,還增強了互動感。

參觀完武勝·紅色文化園后,86歲的老黨員陳代昌現場給大家講述戰爭年代的烽火歲月和生活的艱難困苦,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他希望可以在老黨員、老前輩的影響下,引導和激勵青年黨員傳承發揚武勝老一輩的紅色精神。

武勝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6月中旬紅色文化園開園以來,已有10萬余人次前來參觀。接下來,武勝縣將把紅色文化園建設為成渝地區一流、全國有影響的黨性教育基地。

作為華蓥山起義的重要活動陣地,今年來,武勝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打造了華蓥山起義烈士紀念館、王璞烈士犧牲地、蔣可然故居等紅色紀念地,推出了“烈士陵園——王璞犧牲地——蔣可然故居——紅色文化園——華蓥山起義烈士紀念館”紅色研學線路。

此外,武勝文化旅游還有值得期待的內容。未來五年,武勝將推進沿口古鎮特色商業街區等項目建設,打造武勝版“洪崖洞”﹔推動宋(蒙)元山城遺址與釣魚城聯合申遺,搞活旅游經濟﹔打造“秀美嘉陵·百裡畫廊”,形成“船在江上走,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

看工業

“3+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挑起大梁

12月14日早上,武勝縣經開區街子組團四川得豐電氣有限公司廠區內,12輛大卡車滿載各個規格的配電箱,准備駛向湖北、貴州、雲南等地。“每隔幾天就要發一批貨,訂單都排到幾個月后了。”該公司總經理謝興敏表示。

從2009年落戶武勝以來,得豐電氣有限公司便續寫著“三年一大變”的奇跡,公司產品從單一配電箱組裝生產企業,變成了如今集配電箱和智能充電樁研發、生產、安裝、運營於一體的現代化閉環產業鏈。公司年產值和第一年相比,翻了5倍。

作為武勝縣委確定的輸變電產業龍頭企業,得豐電氣有限公司已謀劃下一個“五年規劃”。公司目前正在引進一個電纜生產企業,還准備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共計6萬千瓦智能充電樁供電站進行太陽能發電改造,以技術革新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在武勝縣經開區中灘組團,武勝毛哥食品有限公司“變化天天見”。這個去年8月開工,總投資7億元,佔地面積160畝的火鍋產業龍頭企業,在15個月內,已經建成4個生產廠房以及研發中心、體驗中心、宿舍樓,4萬噸優質蘿卜已經泡了近10個月,將於明年春天分袋包裝后上市。

“我們還在深度挖掘四川泡菜文化,探索工業旅游。”武勝毛哥食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郭義介紹,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是全國最大的乳酸菌泡菜車間。同時,這些生產車間將配套開發工業旅游,游客可進車間近距離感受四川泡菜的魅力。

工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撐。武勝縣主要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武勝將深度融入成渝地區產業分工體系,加快構建“3+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集群發展農產品加工、節能環保及新材料、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推進數字化賦能,力爭到2025年工業經濟總量步入全省丘陵縣第一方陣。

11月29日,位於武勝縣飛龍鎮七孔石村的廣武快速通道施工現場,數台挖掘機正揮舞著鐵臂作業,渣土車往來穿梭,整個路面已現雛形。“我們組織了20套設備、50多名工人進行全線的橋梁、路基建設。”廣武快速通道項目二分部經理嚴海洋說。

除了廣武快速通道,據了解,未來五年,武勝縣還將加快推進合武快速通道、武勝至潼南高速、武勝賽馬至合川大石高速等項目建設,全力爭取重慶軌道交通延伸至武勝。優化全域公交網絡,開通更多跨區域公交線路。

看農業

鄉村振興新圖景紅紅火火

品武勝大雅柑,享春天的味道。12月15日,“廣貨走四方·重慶活動周”在重慶解放碑商圈拉開帷幕。武勝大雅柑成為解放碑一道靚麗的風景。

武勝是川東北最適宜種植晚熟柑橘的地區之一,已種植大雅柑基地20萬畝。每年春分時節,橙紅的大雅柑挂滿枝頭,採摘上市后,成為高端水果市場的“新晉力量”。

如何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響品牌?武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瀾介紹,集中規模化發展、建立大雅柑產地全程可追溯系統和初加工生產線,注重品質提升和市場開拓。“這樣一來,有利於在激烈的柑橘市場搶得先機。”

在武勝縣鳴鐘鎮廣武快速通道旁,佔地42畝的武勝縣柑橘初加工及冷鏈物流中心已竣工投用。“年加工能力5萬噸,儲藏9000噸。”中心負責人陳亮介紹,對大雅柑進行光電初選后,實現精准重量、外觀和糖度測定,從而實現統一品質、統一貼牌銷售。

如果說武勝大雅柑的“紅”實現了種水果到樹品牌的轉變,那麼蠶桑產業從“一根絲”到全產業鏈發展,是武勝傳統農業煥發新生的又一例証。

武勝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曾撐起武勝農業的“半壁江山”。近年來,武勝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種桑養蠶、拓展桑葚、蠶蛹、桑枝菌、林下養殖等多元化經營。縱貫猛山、雙星、樂善3個鄉鎮的蠶桑產業大道,總長40余公裡,不斷有新的變化。

作為生豬大縣,武勝以種養結合模式發展生豬養殖,既能實現糞污就地就近消納,又能還肥於田,實現零排放和資源利用。武勝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模式在技術層面得到了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

“千裡嘉陵,武勝最長”。在嘉陵江流經的禮安、龍女、萬善、沿口、中心等10個鄉鎮,武勝規劃打造嘉陵江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帶,優化布局“江灘蘿卜”、晚熟柑橘、糧油等特色產業。

在萬善鎮吊樓村沙溪口,嘉陵江河灘油菜花基地已成為市民春游出行“打卡地”。來年陽春三月,金燦燦的油菜花將如約盛開,沙溪口宛如天然田園畫卷。

未來,武勝還將實施全域公交、全域供水、全域供氣工程,啟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專項行動,全力創建一批“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武勝徐徐展開。

(王林 夏俊林)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