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洪山區:活用“加減乘除”法 推動發展開新局

武漢市洪山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把學黨史、悟思想落實到干實事、開新局中,推動全會精神在洪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服務做“加”法,爭當金牌“店小二”
“一億多不是一個小數目,沒想到這麼快就到賬了。”日前,國家電網華中分部財務人員趙霞驚喜地發現,1.15億元的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已經到賬,這距他網上提交辦理申請不到兩個工作日。趙霞直言,這充分展現了洪山區為企業辦實事的優良作風。
今年來,洪山區經濟高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2019年同期,實現了“把應有的正增長追回來”的預期目標,區域經濟達到“千億產值、百億財政”規模。經濟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洪山區委、區政府從全局出發,創新思維、創新方式,用實際行動當好“店小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掀起一場頭腦風暴。將優化營商環境內容納入各級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通過專家講座、專題研討、專項調研等多種形式,將“營商環境就是發展動力”思想根植於心。
組建一個工作專班——企業服務工作組,由區級領導挂帥、部門組團、政策護航,每周收集企業訴求,形成分類行動清單,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限時解決,將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外化於行。
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先后出台了《洪山區支持工業經濟和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洪山區支持“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若干政策》《洪山區關於推動文化金融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及實施細則》《洪山區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文件,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政策保障。
建強一批基層堡壘。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兩新組織中成立黨支部,加強黨的建設,深入開展“學黨史、悟思想、聽黨話、跟黨走”學習教育。整合各方資源,成立集聚區綜合黨委,發揮轄區單位和職能部門作用,為企業提供包括人才培養、稅務服務、子女上學、社區公共服務在內的全方位服務。
創新一個服務理念,即“上前一步”主動服務理念,如區行政審批局推行“慎否”機制,在企業辦理營業執照過程中,窗口人員主動作為,通過網上大數據比對和企業承諾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企業補正材料並當場核發營業執照﹔開通“店小二”專線,將“雲呼叫”坐席升級為“智能小助手”,工作人員主動對漏接電話在20分鐘內進行回撥,確保不漏掉一個群眾的需求。
程序做“減”法,提升行政審批效能
減時間。區行政審批局推行告知承諾制,用企業信用“畫押”,將發証環節提前,實現“一次申領,一次承諾,一次辦結”,最快30分鐘內就可以拿到証照。在全區投放44台自助服務終端,建成34個標准化自助服務區,集合了自然資源規劃、醫療保障、公安、公積金中心等部門的51項便民服務事項,打造家門口的“政務服務便利店”。全區政務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時限由5.49天減少至2.97天。
減程序。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扎實開展“清、減、降”專項行動,優化調整行政許可事項40余項,創新推出“一事聯辦”事項60項、“跨市通辦”事項65項,減少辦事環節74個,極大提升了群眾、企業辦事便利度。
減材料。開展“減材料”專項行動,區級“硬減”申請材料410份,減少需提交材料的6%以上﹔推進省、市80項証照材料“免提交”,全區共標記“免提交”申請材料數4122份,共減少需提交材料的13.7%。
搭“乘”科教優勢,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洪山最靚麗的底色,活力是洪山最鮮明的特色。”洪山區是全國科教資源三大密集區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學之城。轄區內有35所高校,在校大學生超過60萬人,擁有國家重點學科6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7個,兩院院士53人。國內第一根光纖、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第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均誕生在洪山。
“用好用足洪山科教資源優勢,敢想敢干,敢闖敢試,在對標一流中勇爭第一、創造唯一。”這是洪山區在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發出的強音。“高質量發展必定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洪山區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簽訂區校合作協議100余項。頭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領建了一批示范產業園區,融創智谷、創意天地、烽火創新谷等創新園區蓬勃發展,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就地市場化,環大學創新經濟帶已成勢見效。
解“除”后顧之憂,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
今年以來,洪山區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用為民辦實事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學習效果。
新建三座三甲綜合醫院,補齊區域醫療短板,直接惠及轄區60萬居民。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2所,學齡兒童就近獲得優質教育資源﹔37所公辦幼兒園全部開園,公辦幼兒園率從原來的18.4%上升到38.1%。
全力推進大學生“留漢工程”,籌措5900套房源做人才公寓,助學子安居﹔打造“大學之城就業節”品牌,留學子創業﹔開設“大學生服務專窗”,幫學子落戶,全區2萬余名大學生實現留漢就業。
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全區改造老舊小區81個,惠及居民3萬多人﹔政府出資,為全區161個“三無”水箱進行清潔消毒,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發揮紅色物業引領示范作用,推行先進帶后進、對標促服務的物業管理結對幫扶模式,提升全區物業服務水平。一件件的實事落地,讓轄區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幸福感不斷提升。(武漢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 洪山區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