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好有“溫度”又有“智慧”的黨史課
講述人: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顧曉英

【一線講述】
百年黨史是精神富礦。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結合校史,努力講好講活黨史。
從檔案與史料中,我探尋20世紀20年代活躍在上海大學課堂內外的紅色教授們“辟一條光明的路”的思想足跡和行進偉業,讓“形勢與政策”內容“升溫”,貼合學生。
我帶頭打造思政課智慧課堂,不僅策劃11門思政選修課程,上線超星“爾雅”平台,有近1000所高校選用,選課學生近百萬。還用好“學習通”為黨史課“智慧”賦能,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活躍度。
在冬季學期“形勢與政策”第一專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解讀”中,我採取翻轉課堂教學,先將六中全會《決議》相關資料放入學校網絡平台,啟迪學生們思考為什麼說《決議》是百年黨史的濃縮版,更是百年黨史的升華版。
課堂上,我回應學生,這項《決議》通篇融匯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奮斗、犧牲和創造,包括“兩個確立”、13個方面成就等許多重大而深刻的論述和判斷。師生一起通讀原文,領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擔負起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時代責任,啟迪學生在新的百年征程啟航之時,如何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近日,我們與三江學院聯袂舉辦“雨花英烈精神傳承”黨史課,教學名師周建忠教授結合“雨花英烈詩詞”,詮釋英烈堅如磐石的革命理想。“光影中國”“井岡山精神”……實時共享的黨史課,讓黨史學習教育點亮更多課堂,讓更多學生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
自2014年策劃“大國方略”起,我們已策劃運行了16門“一院一大課”。今年,微電子學院開設的“中國‘芯’路”,以寬視野、大格局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黨史元素溫度有機融入“硬核”課程,勉勵學生勇於創新,練就報效祖國的真本領。學校立項58門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相融合示范課,教學名師、國家杰青和優青等踴躍擔綱,線上線下結合,壯大“第一課堂”講黨史、學黨史的力量。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的教科書。今后,我將依托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上海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等平台,讓有溫度又有智慧的黨史課惠及更多青年學子。
(本報記者曹繼軍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