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基因熔鑄鋼鐵“航母”
——遼寧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推動鞍本重組紀實(上)

8月20日,鞍鋼本鋼重組大會召開,消息一經各大媒體發布,全球矚目。
鞍本重組,醞釀已久。
鞍鋼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本鋼是遼寧最大的省屬企業。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有百年歷史的“雙鋼”,曾為國家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立下卓越功勛。然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這對“鋼鐵兄弟”卻不得不在企業同域、產品同質、產業結構相近的現實面前激烈競爭。
基於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需要,本世紀初,“鞍本重組”曾多次被提起。但十余年來,兩者“在一起”的願望始終“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鞍鋼“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質效,大力推動鞍鋼本鋼重組。
敢擔當、善作為,精心謀劃,精准實施。10月12日,本鋼集團工商變更登記完成﹔10月15日,鞍鋼集團本鋼集團揭牌,“多年想做而沒做到的事”終於完成。
重組之后,“新鞍鋼”粗鋼產能將達到6300萬噸,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成為我國北方最大鋼鐵“航母”。足以載入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冊的鞍本重組,勾畫出遼寧從鋼鐵大省邁向鋼鐵強省的產業格局,是我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成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重組背后的精神力量
兩大鋼企重組,絕非僅憑簡單的股權結構調整就能實現。
4月15日,當省政府與國務院國資委宣布正式啟動鞍本重組工作后,一些“老鞍鋼”和“老本鋼”,都在心裡打問號:能成嗎?資源要素如何分配、產業協同怎樣完成,體制機制如何轉變、情感理念怎樣融合……
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
遼寧,紅色資源豐富。這裡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蘊藏發展智慧,飽含實踐經驗。
鞍鋼本鋼,紅色基因濃厚。作為我國優秀鋼鐵企業的代表,鞍鋼和本鋼不僅締造了無數個新中國“鋼鐵第一”,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更積澱下了獨特的精神財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薪火相傳。
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鞍本重組的力量、轉化為深化改革的動力。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省在重組過程中堅持黨建和改革雙輪驅動,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重組”活動,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鞍鋼本鋼,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引導干部職工立足於、服務於大局大勢,堅定改革決心,樹立發展信心。8月18日,本鋼集團向274名職工代表通告了重組方案的具體內容,大家一致擁護、全部贊同。
“早日完成重組,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鞍鋼集團董事長譚成旭說。
“一定不辱使命、不負重托,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鞍鋼集團發展大局。”本鋼董事長楊維說。
“重組后,兄弟齊心,鞍本資源、研發、物流和新能源等多方面的協同價值,都將得到發揮。”鞍鋼集團戰略規劃部總監李根和本鋼板材研發院副院長劉宏亮博士的心聲,得到廣泛響應。
道道改革難題,實踐者用忠誠、責任、擔當解答。鞍本重組整合后的協同效應,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一一顯現。
按照鞍鋼集團戰略規劃,《本鋼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形成,鞍本在採購、科研、銷售、物流、資源、國貿、產業金融多條戰線完成“協同作戰”﹔本鋼扎實推進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核心的“1+2+N”市場化改革,全員實物及勞動生產總值勞動生產率同比分別提升6.7%和11%,企業上下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頂層設計上形成“5+1”工作格局,明確了“1+4”重點任務,使本鋼內部管理和外部形象都取得明顯進步。
“在鞍本重組這一史詩級戰略機遇的加持下,本鋼實現了空前的跨越和升華。”楊維如是說。
解困背后的擔當作為
鞍本重組工作對助力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有關部門,要把鞍本重組辦成經典案例,以實際成效回報自上而下的關心和支持。
然而,兩大百年鋼企整合,並非易事。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改革欠賬不少,疑難雜症更多,怎麼辦?
以上率下,為群眾辦實事。
注重頂層設計,重組方案出台前,相關部門廣泛征求了中央有關部委,省人大、省政協和17個省直部門,國內鋼鐵行業專家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東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遼寧省金屬學會等院所學會的意見。省人大、省政協在對鞍本重組充分支持的同時,就重組工作及提升全省鋼鐵產業集中度等問題,提出寶貴的建設性意見。
篤力攻堅克難,省國資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有關部門和鞍本兩市政府密切配合,解決鞍鋼礦權辦理難題取得重大突破,齊大山鐵礦、南芬露天礦等9座礦山採礦証辦理完成,鞍鋼、本鋼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本鋼集團土地房產未確權辦証、子公司未改制注銷清算等問題得到本溪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溪市與本鋼集團簽署重要協議,化解久拖不決的難題。
悟初心踐使命,鞍鋼集團和省國資委對管理過渡期本鋼集團的黨建、人事、經營、財務、資產、安全、環保等各項工作超前安排,本鋼集團黨委還制定在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上下功夫,確保本鋼集團重組期間正常生產經營。
掃清障礙,輕裝前進。兼顧全局統籌與局部重點,合理布局集中優勢,兼顧企業重組與地方發展,推進地企深度融合,兼顧企業穩定與生產安全,制定預案超前安排……遼寧識大體、顧大局,鞍本履職責、勇擔當。謀大勢、干大事,改革者不計得失、同向發力。
“本鋼的經濟指標有了根本性的轉變。”12月22日,本鋼賓館1號會議室,“學黨史、開新局”鞍鋼本鋼重組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楊維報告的一組數字,振奮人心。2021年,本鋼預計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稅金分別比近10年最好年度增長19.98%、76.23億元和68.02%。截至11月末,資產負債率比近10年最高值下降了12.63個百分點。
在本鋼發展史上,生產經營主要核心指標的增長幅度、改善程度,出現這樣的數字,絕無前例。這意味著什麼?對此,楊維表示:“這說明,重組帶給本鋼的轉變是決定性的。我們已徹底扭轉被動發展局面,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年終歲尾,隨著各項整合融合工作結束,鞍本重組工作即將全面收官。發展的新征途上,“新鞍鋼”還會遇見許多新挑戰,但鞍本廣大干部職工堅信,隻要上下同欲、勠力同心,這艘鋼鐵“航母”一定會乘風破浪、再創輝煌。(本報記者 唐佳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