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團圓”行動幫助192個家庭團圓

本報濟南12月30日訊 全省電信網絡詐騙發案連續4個月同比、環比“雙下降”﹔成功找回失蹤被拐人員431人,幫助192個家庭實現團圓﹔新增城市公共停車位16.5萬余個,600余萬人申領電子駕駛証﹔新生兒入戶和居民身份証首領等四項業務“全省通辦”……記者今天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公安機關服務群眾能力水平,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據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王海防介紹,省公安廳精心謀劃和組織實踐活動開展,明確4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和110個具體項目,出台49份辦實事政策文件,動員全省各級公安機關,深入踐行“靠前一步、主動作為”警務理念,以上率下、全警參與,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事情改起,精准全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形成“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濃厚氛圍,推動實踐活動扎實開展。
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全省公安機關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在三年專項斗爭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對黑惡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盜搶騙、黃賭毒、食品藥品環境以及經濟金融等違法犯罪。針對當前多發高發、老百姓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強力部署打擊治理三年攻堅戰,今年偵破案件2.2萬起,發案數已連續4個月實現同比、環比雙下降。2021年,集中開展“團圓”行動,全力攻堅拐賣兒童積案,成功找回失蹤被拐人員431人,幫助192個家庭實現團圓。
全省公安機關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從執法服務的重點環節入手,堅持問題導向,精准開展辦實事活動。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開展“警情清零、積案清倉”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執法不規范等問題。省公安廳先后制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等6項政策文件,推出惠民利企新舉措100余項。進一步升級完善山東“互聯網+民生警務平台”,公安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比例突破95%,全程網辦率突破80%,拓展優化線上服務310余項,累計服務群眾3.4億人次。著力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智慧警局,建成24小時自助服務區626個,設置各類自助機2200台,提供身份証、居住証、護照、車駕管等4大類20余項高頻服務,累計服務群眾48.8萬人次。創新實施12項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推出交管服務12項新舉措,全面推行電子駕駛証,推進身份証電子信息多領域、多場景應用,戶籍類証明實現“跨省通辦”。新增城市公共停車位16.5萬余個,著力破解“停車難”問題,為全省3682萬輛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挂牌,數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此外,通過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省公安民警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執法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涌現出許多舍身為民、無私奉獻的英模典型。今年10月,奮戰在國慶安保一線的青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李涌,為保護執法對象不幸犧牲。“下一步,全省公安機關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靠前一步、主動作為,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忠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王海防說。(記者 張依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