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廣東惠州公安推便民舉措,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2021年12月31日13:32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12月30日,惠州市公安局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新聞發布會。據悉,2021年以來,惠州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把公安“放管服”改革作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服務保障惠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和重要突破口,主動聚焦社會關切、順應群眾期盼,大力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省內率先實現戶籍業務無紙化辦理

戶政業務與廣大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小窗口聯系著大民生。2021年,惠州作為試點單位,順利完成廣東、福建、廣西、海南4省(區)戶口遷移業務“跨省通辦”試運行工作,實現了夫妻投靠戶口遷移、穩定居住就業等7個事項跨省通辦。

今年4月,通過推進戶政業務“全市通辦”,惠州實現58項戶政業務在全市任一戶政窗口、4項戶政業務在本縣(區)內任一戶政窗口均可無差別受理、審核、審批、辦結該項戶政業務。同步實現的還有80項戶政業務辦理全流程電子化(無紙化),即辦理該80項戶政業務群眾僅需帶齊原件到戶政窗口辦理,由窗口民警通過電子化掃描方式提取后網上流轉審核審批,無需群眾提供任何復印件。

上述舉措的推行,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如今,群眾可就近或自由選擇任一戶政窗口申請辦理個人戶政業務。辦理時不需要手動填寫任何表格和資料,由窗口民警根據群眾提供証件、材料錄入系統自動生成表格,實現輕鬆辦理。群眾不需要提交相關証件材料復印件,所需証明材料均由窗口戶籍民警掃描上傳,實現無紙辦理。辦結后群眾可馬上領取戶口簿等現場可制的証件,實現當場辦理。可通過選擇郵寄服務,讓業務証件寄遞到家,隻跑一次,實現省時辦理。業務辦理結果將通過手機短信通知到群眾本人,實現精准辦理。

惠州是全省范圍內率先創新推出戶籍業務辦理全流程電子化的地市,也是繼深圳之后第二個實現戶政業務“全市通辦”的地市。據惠州市公安局副局長歐惠寬介紹,目前,全市公安機關已實現126項業務“全市通辦”,實現群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無紙化辦理戶政業務52.6萬余件,其中“全市通辦”戶政業務46817件,為群眾節約証件材料復印費和來回跑動交通費,減少了誤工時間,極大地提升了戶政業務辦理便民惠民水平,讓辦事群眾切實得到了實惠和便利。

143項行政許可辦理實現“零跑動”

一直以來,優化辦事流程都是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為大力“減跑動”“減時間”,提升即辦程度,惠州公安聚焦群眾需求,推出各種舉措實現“便利辦”,著力解決群眾辦事多跑動難題。

以進駐惠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為契機,惠州公安推進公安綜合服務大廳建設。市公安局交警、出入境、戶政以及惠城區公安分局戶政51個窗口共229項業務進駐,實現群眾“隻進一扇門”就可辦理、辦結各類公安服務事項。通過提升業務網辦佔比,目前,在惠州市公安局152項行政許可中143項實現“零跑動”,佔比94%﹔132項實現即辦,佔比86.84%﹔辦事時間壓縮率94.34%。今年5月,惠州公安交警、出入境、戶政等辦事大廳還開始實行周六延時服務制度,讓群眾無需在工作日請假辦事,同時扎堆現象得到了緩解。延時服務自實施以來,已累計辦理業務14901件。

在推進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建設方面,惠州公安將機動車登記服務延伸至4S店及二手車銷售企業,進一步方便群眾在購車、登記、上牌時“一站式”辦結業務。全市已開通及在建的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共52家,已啟動服務站45家,其中注冊登記服務站16家,轉移登記服務站23家,新車專網登記工作站3家,解押、抵押登記服務站3家。此外,在惠州公安綜合服務大廳車駕管業務辦理廳和出入境業務辦理廳、交警支隊車管所綜合業務管理中心、機動車管理中心、水口服務站、馬庄服務站還設置6個“惠幫辦”專窗,設置專窗提示牌,並建立工作制度和工作指引,為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通過廣泛調研,公安業務自助網點布局也得到進一步調整優化,服務觸角不斷延伸。當前,惠州公安在人流密集、辦証需求大的社區、商圈等地投放交警、出入境、戶政業務自助設備42台。全市共有2個“24小時無人車管所”以及17個自助服務點(交警支隊車管所、惠陽區車管所、博羅縣車管所、惠東縣車管所、龍門縣車管所、龍門縣永漢鎮派出所和市行政服務中心、博羅縣社會服務中心、龍門縣行政服務中心、惠陽區行政服務中心)等地布設了車管自助辦理機。

2310名駐村(居)警力成警務辦理“流動窗口”

依托“一村(居)一警”延伸服務,惠州公安持續深化落實“一村(居)一警”與“放管服”改革相結合的服務舉措。據歐惠寬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堅持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310名駐村(居)警力扎根遍布全市的1308個“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將管理推到村頭路口、把服務送到群眾家中。

一方面,駐村(居)警力當好“流動窗口”,及時幫助轄區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廣大村警堅持“警在村居走、事在村居辦”,結合梳理下放14項“放管服”便民清單,依托移動警務終端、微信等載體,搭建超5000個警民微信聯絡群並不斷拓展覆蓋面。期間,廣泛推介粵省事、惠州交警等便民小程序“網上辦、預約辦、自助辦”模式,並採取坐班服務、預約服務、走訪上門服務等方式,減少群眾辦事周折。

截至目前,全市村警累計走訪宣傳群眾53.5萬戶、收集社情民意1萬多條、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8萬件。其中,惠東公安為288個村居警務室配備一體化自助服務機向群眾提供便民自助服務﹔惠陽公安通過購買“微信群助手”(覆蓋500個警民微信群)服務自動回復群眾咨詢業務事項﹔大亞灣公安在“灣區e網通”APP首頁開通“村居首席服務官”專欄為群眾提供業務查詢、房屋租賃等便民服務以及一鍵報警、警民在線交流等功能,實現警民互動全時空、服務群眾零距離。

另一方面,駐村(居)警力發揮“橋梁”作用,廣泛撬動基層各方力量參與管理服務。如今,全市有1048名村警進駐1088個村(居)兼任副書記或主任助理,1020名黨員村警搭建起929個“一村(居)一黨小組”,開創“村警+黨員”模式,聯動基層黨組織共同開展宣傳教育、幫扶困難、慰問孤寡等“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依托“三結合+N”和“兩級聯席會議”等基層社會聯動治理機制,惠州公安總結推廣了“村警吹哨、多警聯動”和“村警+社工”“村警+網格員”“村警+物聯會”“村警+聯防隊員”“村警+禁毒大媽”“村警+民間調解員”等模式,有效撬動基層社會力量共同落實訪民情、解民憂、化矛盾、防風險各項工作。通過上述機制,駐村(居)警力累計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萬多起、消除安全隱患1.5萬個、指導組織群防隊伍開展超過2.5萬次巡邏防護活動,確保社會穩定和諧。(南方日報記者 林文通 通訊員 惠公宣)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