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發揮“姓青名海”的使命擔當

——青海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以知促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2022年01月05日08:3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青海大學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舉辦“唱支紅歌給黨聽”活動。圖片由青海大學提供

俯瞰青海大學。圖片由青海大學提供

“厘清歷史脈絡、認清歷史事實、聽清時代脈動,總結吸納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不斷更新知識,開闊視野,增強本領。突出‘知行合一’,堅持以知促行,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發揮‘姓青名海’的使命擔當,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推動青海大學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充分彰顯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青海大學黨委書記俞紅賢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海大學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專題學習,突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校史教育相結合,與為師生辦實事相結合,與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精心組織、創新方法,高標准高質量推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在接受精神洗禮的同時,勇擔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以特色為先、質量優先,努力提升服務社會能力。

1.賡續紅色精神血脈,凝聚強大思想共識

“要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不懈奮斗,做新時代有為青年。更要樹立服務高原、建設高原、奉獻高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為振興西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21年9月,俞紅賢以《勇擔民族復興重任,爭做時代有為青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主題,為學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校黨委書記為師生講授開學第一堂思政課,已成為青海大學的傳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海大學領導班子以普通黨員身份主動參與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帶頭分享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引導和帶動黨員深化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把學習成果融入思想、轉化為實踐。

在青海大學圖書館,校長王光謙與民盟青海大學委員會各支部成員圍坐在一起,分享他在天安門廣場出席紀念建黨百年活動的所思所感。

王光謙說,隻有總結好過去的路,才能知道通向未來的路在哪裡。黨史學習教育在內容上要堅持“以古照今”的原則,要善於用歷史經驗觀照當前工作,要循序歷史規律以解決現實問題,要深入田間地頭、車間工廠、社區街道,要將學習成果體現在對現實問題的明辨和解決師生群眾的“急難愁盼”上。

在頭雁效應下,青海大學上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促進思政課堂教學水平全面提升,深化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著力打造一流本科課程,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課堂,開設了《萬山磅礡必有主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思想光芒指路明燈: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等公選課程,著力打造一批黨史“金課”。

“打贏脫貧攻堅戰體現了黨的領導優勢和制度優勢,可以作為鮮活案例,融入思政課教學,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知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馬克思學院教授周成倉在思政課中融入黨的創新理論,將思政課講出深度、講出真情、講出真理。

同時,專業課教師也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和日常教育教學全過程,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建設,通過參加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等活動,讓186門思政精品示范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縱深發展。

“我想成為一名黨課小老師。”2020級環境科學專業學生馮正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百年黨史青年說——百生講壇”活動。“通過向同學們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我對黨史有了更深的認知,真正體會到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建設中國,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而感到自豪。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將不負韶華,練就過硬本領,成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之人。”馮正陽說。

以“四史”教育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青海大學組織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學史力行 勞動至美”等實踐育人活動100余場,集中開展了“百年黨史青年說——百生講壇”主題團日活動,多形式、全視角唱響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旋律。

百名干部帶,百門課程引,百余學生講,在紀念建黨百年的重要歷史時刻,青海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展現了新時代青大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2.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講好青海故事、青大故事

茫茫無際的戈壁荒灘,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去年夏天,青海大學三江源生態一流學科百名博士走進原子城,在“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強一流學科建設,勇攀科學高峰”主題實踐教學活動。通過觀看《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和《保密就是保生命》情景黨課,徒步體驗二分廠和上星站,在實踐活動中感受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優良品格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使命擔當。

“青年教師們在活動中深刻感受到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他們將為服務好青海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青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李麗榮說。

“開天辟地”“抗日救亡”“萬裡長征”“開國大典”“改革開放”“高舉旗幟”“百年輝煌”……為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青海大學組織開展“重走百年黨史路”沉浸式重走黨史路活動,千余名學生通過“共繪紅船”“給黨說句心裡話”“暢談改革開放”“我和黨旗合個影”“唱支紅歌給黨聽”等形式,深入體驗了這次形式特殊的黨史學習教育,在活動中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的艱辛奮斗歷程。

“我是西部草原出來的一個放羊娃,今天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培養下,成為一名醫學科學家。我走的每一步路,我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凝聚著黨和政府、人民對我的關懷。”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校史教育結合起來,青海大學推出視頻《青海大學黨史故事:從放羊娃到博士后的初心使命》,講述了青海大學高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的故事:從放羊娃到醫學博士,從青藏高原到海外求學,格日力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回到青海,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在他的努力下,青海大學建立了高原醫學研究中心,成功培養了一批扎根西部的醫療工作者,他們參與到青藏鐵路建設醫療保障、脫貧攻堅醫療健康扶貧、玉樹地震救災醫療保障、治療肝包虫病等多項工作中……

通過思政課、主題黨日等活動,青海大學深度挖掘身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向全校師生講述像格日力一樣為西部教育、醫療、生態環境保護、農牧業發展默默奉獻的青大人的感人事跡,用身邊的人和事感染影響廣大干部師生,引發學生愛黨愛國、向模范前輩學習的熱情。在榜樣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青大師生選擇扎根西部、建設西部。

3.牢記“姓青名海”使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正著力建設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讓綠水青山成為青海各族人民永續享用的最大財富。在此背景下,青海大學積極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讓學科專業設置與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聯系。

依托青海省十大農牧業科技創新平台,圍繞牦牛、藏羊、青稞、馬鈴薯、油菜等十大產業,青海大學開展技術研發、集成和示范,選育農作物新品種12個,推廣主導品種54個,推廣技術36項﹔建立扶貧產業基地100余處,推廣青蠶15號、青雜12號等農作物品種50余個,推廣新品種示范種植110萬余畝,飼料轉化8400噸,新建牧草試驗田500畝,一年生牧草良種示范推廣4950畝。同時,轉化種植養殖技術40余項,為農牧民增收50億元以上,僅藏羊高效養殖技術的推廣就為農牧民累計增收超過39億元,助力青海省脫貧攻堅和“一優兩高”戰略的有效實施,有力助推了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

黑土灘是高原高寒草甸獨有的生態惡化現象。受多種原因影響,草場形成黑褐色禿斑狀裸露土地,像癌症一樣擴張。這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制約著當地畜牧業的持續發展。

為此,青海大學圍繞三江源生態保護、黑土灘治理、水資源治理、木裡煤礦治理等開展研究,治理退化高寒草地面積3106.5萬畝﹔主導治理“黑土灘”退化草地15萬畝、黑土山退化坡地3.5萬畝,示范推廣522萬畝﹔恢復高寒礦區植被面積2000畝,輻射帶動5萬畝﹔順利完成礦坑種草復綠3萬畝任務。2021年8月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出苗每平方米達到萬株以上,為我國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區礦山修復提供了借鑒與示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為青海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智力支撐。

“扎根青海,發掘高原問題,解決高原人民生活生產、社會發展及生態保護等難題始終是青海大學的立校之本。”王光謙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海大學牢記“姓青名海”的使命,立足國家發展的大局、著眼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全局,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務,並將其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強大動力。

(本報記者 萬瑪加 王雯靜 本報通訊員 藺琳)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