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深圳坪山區馬巒街道
學黨史 辦實事 行走馬巒解難題
讓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

“這只是校園周邊環境提升的第一期工程,現在我們正按照社區公園的標准,大力整治半月池,等完工后,這裡將是一片天藍、草綠、水清的景象,師生們可以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余,坐在池畔欣賞魚翔淺底。”
位於坪山區馬巒街道沙坣社區的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深圳學校門前,芳草萋萋、綠樹挺拔,與色彩鮮艷、設計現代的學校融為一體,而在2021年9月前,這裡還是瓦礫遍地、污水橫流。街道干部在開展“行走馬巒”活動時,在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行動中發現這一問題,協調多方單位,高效完成了約1.7萬平方米的環境改造提升。
把校園周邊建成公園,只是馬巒街道扎實開展“學黨史、辦實事,行走馬巒解難題”活動的一個縮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馬巒街道始終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一樁樁實事,辦得扎實、辦得穩當﹔一件件好事,順了民意、暖了民心。
“按照黨史學習教育要求,結合坪山區第二次黨代會精神,馬巒街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百姓的煩心事,推動形成辦實事、解難題、開新局的長效機制。”馬巒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持續深入開展“學黨史、辦實事,行走馬巒解難題”活動,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為建設“創新坪山”、打造“未來之城”貢獻力量。
把“等群眾上門”變成“送服務上門”
看著有序排隊、安全乘車的學生,馬巒小學鐘校長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據她介紹,該校三分之二的學生住得比較遠,放學后需要乘車回家。之前,每天下午放學時刻,學校門口隻有18:15、18:45兩個班次的小巴公交車,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乘車需求,經常有大量學生滯留公交車站到很晚。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是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為群眾解難題的切實舉措。”馬巒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街道負責人在開展“行走馬巒”過程中,了解到馬巒小學這一困境后,立即電話聯系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當場商定解決方案。
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寶貴啟示,馬巒街道領導干部積極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帶頭研究落實方案,帶頭聯系服務群眾,帶頭下基層聽意見,帶頭出實招辦實事。通過開展“學黨史、辦實事,行走馬巒解難題”活動,街道領導干部帶頭按照包干負責制、一線工作法、全周期服務的要求,推動解決疑難問題。
位於坪環路的坪山第二外國語學校,周邊居住人口密集,往來車輛多。在上下學時段,大量過來接送學生的家長車輛在路邊臨時停放,容易產生佔道違停、交通擁堵的問題,不利於道路暢通和行車安全。同樣是通過“行走馬巒”,街道發現這一問題后第一時間出動,與校方共同探討接送車輛臨時停放問題,商議開放學校內部停車場,為接送學生的家長車輛提供臨時停放服務。
把“群眾反映問題”變成“主動出擊尋找問題”,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通過深入開展“行走馬巒”解難題實踐活動,一個個問題被發現、被解決。在這一過程中,馬巒街道“關鍵少數”擔起責任走在前、作表率,帶頭深入基層搞調研、聽民聲,帶頭幫助群眾解難題、做好事,示范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學史力行上來,不斷提升為群眾辦實事的質量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把群眾“急難愁盼”變為民生“幸福清單”
位於馬巒街道的錦龍立交連接南坪三期、坪鹽通道,是轄區重要的交通要道,但自2019年10月錦龍立交建成以來,由於噪音問題遲遲未能通車。為此,馬巒街道組織專業環評單位對噪聲來源進行分析,並對症下藥,協調交通規劃設計院於南坪快速路三期左幅橋安裝折臂式聲屏障,並於西側已安裝封閉聲屏障橋梁中線位置加裝吸聲面板。
與此同時,小區黨支部依托小區業主微信群、視頻會議,積極推送項目施工進展信息、噪音問題解決方案,讓居民了解相關情況,獲得居民的廣泛理解和支持。2021年8月,錦龍立交正式開放通車,實現坪山中心區與南坪三期的快速連接。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回望百年黨史,隻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感、依靠感、擁護感才會持續增強。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馬巒街道從上到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一張為群眾謀民生福祉的“保障網”正在不斷織密。
“我和租戶都很支持開通管道天然氣的工作,但我長期不在本地,多虧社區工作人員多次電話聯系和上門服務,他們的細心耐心讓我非常感動,多謝社區提供的貼心服務。”不久前,馬巒街道沙坣社區新屋居民小組陳阿婆家順利通上管道天然氣,讓原本擔心用氣安全的她心裡踏實了不少。
一直以來,城中村用氣安全都是重中之重,如何進一步消除瓶裝液化氣的安全隱患,推進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工作?馬巒街道在各城中村採取“黨支部+居民小組+物業人員+燃氣企業”四方聯動模式,目前,街道沙坣社區新屋居民小組率先實現100%天然氣通氣點火,成為該街道首個100%通氣點火的天然氣改造城中村。截至2021年12月上旬,馬巒街道通氣點火率達90%以上。
民生涉及群眾面最廣、涉及群眾利益最深、涉及群眾的問題最具體。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馬巒街道通過健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奔騰馬巒,馬上就辦”工作機制,梳理出134件民生實事,制定工作清單,逐個落實,截至目前,已經全部完成。一件件群眾的“急難愁盼”成了群眾民生“幸福清單”,更讓黨員干部“辦實事”的熱情堅定群眾“跟黨走”的信念。
既解決“當前的事”又解決“長遠的事”
教育事關每一個孩子的命運、每一個家庭的未來。在街道京基片區,這裡是一個擁有4389戶的大型住宅區,學位緊張此前一直困擾著居民群眾。2021年以來,馬巒街道全力推進新時期城市住宅小區全周期治理,建立入園入學“四步走”工作法,有效開展轄區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期間的各項工作,實現京基片區入園入學工作平穩過渡。
“我們通過建立陣地、研判數據、指導報名、化解風險,統籌做好了京基片區的學位申請報名、幼兒園學生分流、學位注冊等各項工作,完成入園入學工作平穩過渡,保障入學期間社會穩定,基本實現政府、家長、學生、學校四方共贏。”馬巒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百姓”二字重若千鈞,為民辦事久久為功。類似“四步走”機制化解群眾難題的長效工作方法在馬巒隨處可見,通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當前的事”和“長遠的事”結合起來,堅持以百姓心為心,馬巒街道不斷探索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質效和民生溫度。
2021年9月16日,馬巒社區配合坪山區人民法院為涉及物業糾紛的數十位業主送達立案文書,並邀請有調解意願的業主加入微信群,爭取將矛盾化解在“家門口”,近20名業主進群接受調解。馬巒社區在最大限度保障當事人權利的同時,為群眾提供訴訟便利,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帶來的變化和溫暖。
這是馬巒街道探索社區、法院雙聯動解決群眾訴求的成果。為保障轄區居民合法權益、維護小區和諧穩定、避免過度佔用司法資源,馬巒社區黨委聯合坪山區人民法院,成功將250余宗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化解在訴前,實現社區、法院高效聯動,做到糾紛源頭預防、源頭化解、實質解決,通過“訴源治理”讓矛盾止於毫末。
注重系統推進,通盤思考,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加強跟蹤問效,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促進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健全長效機制,把服務群眾貫徹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今,馬巒街道上下擰成一股繩,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一項項民生項目落地實施,盡皆描繪著“奔騰馬巒”的精美畫卷。(徐劍 吳玲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