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思想淬煉,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江蘇各地各部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 ①

2022年01月07日15:34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百年黨史波瀾壯闊,百年奮斗砥礪人心。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蘇大地不斷掀起熱潮:一場場生動鮮活的理論學習,一次次震撼心靈的紅色體驗,一件件充滿溫度的民生實事,是黨史學習教育在江蘇大地持續走深走實的生動體現。

一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要求,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普遍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政治品格更加純粹、奮斗激情更加昂揚。

思想在學習中升華,力量在教育中凝聚。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奮進力量,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踔厲奮發,闊步邁向新征程。

學史增信,夯實思想之基鑄就信仰之魂

求實、務實、扎實,去年以來,江蘇圍繞專題學習、專題培訓、專題黨課、專題宣講、專題研究宣傳闡釋、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六專題一實踐”重點任務為抓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深入開展。

強化理論武裝,感悟思想偉力。全省上下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綱”和“魂”,共發放指定教材2000萬冊,廣大黨員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意,全省各地形成學習熱潮。

無錫創新“四學四悟”學習法,推動全體黨員干部天天自學、持之以恆悟,旬旬議學、深入思考悟,月月研學、相互交流悟,季季踐學、身臨現場悟﹔常州運用“四式聯學”,做到內修式系統學、外景式沉浸學、上線式靈活學、下沉式實踐學﹔徐州超20萬名黨員參與“黨史天天讀”“百萬產業工人讀黨史”“初心朗讀亭”等研讀活動,力求原汁原味學、身心投入悟。

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動作用,全省呈現濃厚學習氛圍。省委中心組先后赴雨花台烈士陵園、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開展現場學習、交流研討,全年學習40余次。省委舉行領導干部專題學習報告會、舉辦學黨史專題培訓示范班,各級黨組織集中開展中心組學習、舉辦專題讀書班,集中研討、全員交流,2萬多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實現學習培訓全覆蓋,帶動全省上下形成學習熱潮。

以“信仰之光”引領“年輕一代”,全省開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說”“青年學習社”“青年講師團”等系列特色活動。蘇州全市2500多支“紅領巾學習小隊”,超過2.2萬名“紅領巾講解員”上崗解說黨史,引導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生動的黨史教育。全省中小學校師生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重要回信精神,淮安創新開展“我們都是收信人”等特色活動,推動“四史”學習熱在青少年。

以“精准施策”推動“全員學習”,針對“兩新”組織黨員,全省各地選派7.8萬名黨建工作指導員進行全覆蓋督促指導。常州推出“桑榆雲講堂”,組織“90后”和90后結對學黨史,展現離退休黨員離休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老字號”風採。南通運用“風箏工作法”,向流出黨員郵寄內含指定書目、黨徽黨章的“紅色能量包”,在流入黨員密集的社區、企業、項目一線等建設黨史學習教育“紅色驛站”,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學”。

田間地頭、講堂課堂,一支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黨史宣講隊伍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去年以來,全省各級成立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700多個,深入基層開展分眾式、互動式宣講共30多萬場,直接受眾3000余萬人次。

宿遷深入開展“文藝送理”,通過鼓書、快板、琴書等形式開展宣講﹔淮安動員百名好人模范走進百所道德講堂,形成李銀江“黨代表講黨史”、唐真亞“船頭黨課”、李愛雲“烈士妹妹講紅色故事”等特色講堂,深受群眾歡迎﹔連雲港將黨史學習教育微課堂搬進石化產業基地項目部、移動到工地一線,開展“黨史工友講”,發動農民工黨員上講台,讓黨史學習教育在建設現場“熱”起來。

以導促學、以導提質,我省還探索建立巡回指導“四個一”工作機制和“五雙”工作法,派出24個省委巡回指導組和省國資委、省委教育工委派出指導組深入一線,對全省黨史學習教育進行督促指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落實。

賡續血脈,燃旺紅色文化提供豐厚滋養

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廻峰山下,白牆黑瓦間的村頭,“紅色李巷”標識十分醒目。圍繞“紅色李巷”,溧水打造包含77處革命遺址的“紅色矩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發數十個專題課、微黨課,設計“走一段新四軍戰斗路”等互動教學課程,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熱門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獨特優勢,因地制宜開設“第二課堂”,讓舊址變成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學習“教材”,讓黨史學習教育增強感染力。

燃旺“紅色火種”,省民政廳、省委黨史工辦等5部門聯合發布江蘇省首批100個紅色地名。省文旅廳推出20條“永遠跟黨走”紅色旅游線路和20個“永遠跟黨走”紅色文化研學項目,促進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旅游發展。

深挖紅色富礦、活化紅色資源,鹽城在全市組織開展“烈士命名鎮村用好紅色資源、講好黨史‘第一課’”活動﹔揚州創新開展“跟著地名學黨史”活動,挖掘梳理22個紅色地名,引導人們就近就便開展體驗式學習。

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在江蘇百年奮斗形成的精神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重要支撐。

蒼鬆翠柏掩映,庄嚴肅穆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兩側碑廊,最近正在進行兩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原創展覽。雨花英烈在革命斗爭中留下的光輝印記,讓觀眾深受震撼。除了雨花台烈士陵園,周恩來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等紅色場館,都成為熱門“打卡地”。全省1710處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和遺址、186家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3家省級黨史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載體,觀眾紛紛來到這裡觸摸百年黨史,感受偉大精神。

弘揚紅色文化,一批江蘇打造的文藝作品,以“鮮活教材”講好“黨史故事”。去年“七一”前夕,江蘇舉辦“永遠跟黨走”大型歌詠文藝演出,3000余名演職人員不僅為觀眾帶來感動與震撼,自己也受到淬煉與洗禮。江蘇各設區市和有關機關以不同形式開展文藝活動2000多場,打造大型交響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錫劇《燭光在前》等,拍攝電影《守島人》《童年周恩來》等藝術精品,以藝術的力量叩擊人心,有效激發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奮進新時代的壯志豪情。

線上線下多種手段,充分展現紅色元素砥礪人心的強大功效。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工辦牽頭舉辦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恆——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吸引64.9萬名觀眾現場參觀,近億人次瀏覽網上展館和電視展館﹔“百件館藏 百年芳華”紅色基地館藏珍品征集展示活動,通過全媒體手段講述300多件黨史文物裡的故事,融媒體瀏覽量突破千萬﹔“四史”教育電影課活動,放映經典影片近5000場,觀眾在電影黨課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向史而新,增強精神力量開拓事業新局

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讓廣大黨員干部受洗禮、有提升,更讓人民群眾受教育、得實惠。融合推進“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持聚焦民生難點,在主動為民排憂解難中深入踐行初心使命。

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組織規劃師下鄉駐村服務,開展“千醫下鄉走萬村”行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實施惠及面廣、群眾歡迎的實事項目5.5萬件。

一件件“關鍵小事”,暖意融融。省醫保局推出“十項民生實事”,涉及補充醫療、異地就醫、購藥減負等多項內容。關愛“一老一小”,省民政廳推動家庭照護床位建設,為3.3萬戶困難老年人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省教育廳針對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等突出問題進行有效整治,課后延時服務受益學生達775.8萬人﹔團省委推進建設5000個事實孤兒“夢想小屋”,幫助孩子們實現心中的“夢想花園”。

學史力行,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扎扎實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鎮江建設亞夫廣場、亞夫基地,真實呈現趙亞夫奮斗歷程,引導廣大黨員踐行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學習先進、爭當先進。在全市廣大黨員中開展“學亞夫、做亞夫——把成績寫在大地上”先鋒行動,共組建“學亞夫、做亞夫”先鋒團隊1715支,2萬余名黨員參與,確定2066個幫扶項目,目前已完成1984個。

用好“開山島”紅色資源,連雲港開展“學人民楷模王繼才、做新時代奮斗者”活動,組織黨員“看”王繼才先進事跡展示館和守島視頻,“聽”時代楷模王仕花講述守島歲月,“走”英雄巡島路,著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黨員干部發展力量。

泰州在楊根思犧牲71周年紀念日舉辦“弘揚‘三個不相信’勇毅奮進新征程”現場學習教育活動,400多名各界代表共同重溫英雄誓言,激勵全市上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英雄血脈,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學習百年黨史,不僅僅是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更重要的是從中汲取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奮進的力量。作為一名基層青年黨員,在工作中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常熟青年黨員龔曉紅在黨史學習教育“微分享”板塊的留言。

初心映照來時路,砥礪前行再出發。歷經思想淬煉,全省上下極大增強了精神力量,砥礪奮進、銳意進取的精氣神更加昂揚。

在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基礎上,全省黨員干部凝心聚力,正在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開創新局的強大動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本報記者 顧星欣)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