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久久為功,以百年黨史砥礪初心使命

——江蘇各地各部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③

2022年01月10日09:08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黨的百年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營養和精神瑰寶。去年以來,江蘇各地各部門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推進、不斷深化,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學”“做”結合,有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常態長效。

百年初心成大道,踔厲奮發向未來。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奮斗新征程,江蘇上下正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融入日常,以學固本錘煉堅強黨性

一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新路徑,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黨的奮斗歷程、偉大成就、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力量。

南通在全省首創巡學、考學、賽學“三學”機制,通過聽、看、考、訪、賽等方式形成閉環,系統提升學習教育實效,有力推動黨員干部加強理論武裝、感悟思想偉力﹔連雲港突出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一月一主題、每月讀書班”,推動學在日常、融入經常﹔蘇州推行跨地區、跨層級、跨系統的聯學新模式,各級黨組織主動與先進地區、先進單位開展對標對表、互訪互學、聯創聯建,有效拓展了基層黨史學習教育的廣度深度。

做實規定動作,又在方式方法上積極創新,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讓廣大黨員干部得到思想上的教育、精神上的洗禮。

“一個紅色地名背后就是一段難忘故事。這次我們騎行了30公裡,雖然天氣很冷,但心是火熱的,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段崢嶸歲月。”近日,揚州職業大學“曉軒”先鋒隊隊員騎著自行車,一路尋訪曹起溍故居、許曉軒故居等,感受紅色精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揚州創新開展“跟著地名學黨史”活動,200多萬人次黨員群眾主動“打卡”,在“足跡裡”學深悟透,於“行走中”接受教育。

一系列“沉浸式”黨課,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濃厚氛圍,推動人人學黨史、人人講黨史。宜興開設“田野上的黨課”,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醫院、進景點,邀請專家、組建宣講志願服務隊等,把紅色課堂搬到老百姓“家門口”,把紅色精神傳遍街巷小區、村庄小院、田間地頭。

厚植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全省各地各部門把黨史教育融入課堂、融入實踐。為引導青少年傳承和弘揚好“新安旅行團”的光榮傳統,淮安組織開展“小好漢宣講員”專題宣講,舉辦“我們都是收信人”“重走新旅路”等主題活動,編創圖書《一群小好漢》、舞台劇《烽火小號手》等作品,掀起黨史學習教育新高潮。除了“青年學習社”“青年講師團”等具有江蘇特色的思想引領品牌,江蘇持續開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大學生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牢記囑托、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搭平台、建機制,有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熱在基層。宿遷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和結對幫學機制,組建39支“黨史送學”志願者服務隊,分赴南京、蘇州等流動黨員聚集地,提升流動黨員身份意識。鎮江市建設亞夫廣場、亞夫基地,依托戴庄有機農業園區,真實呈現趙亞夫奮斗歷程,引導廣大黨員學習先進、爭當先進。

出政策、促長效,各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有聲有色開展。淮安市清江浦區制定出台《清江浦區紅色黨史宣講“六進”工作方案》,“紅色輕騎兵”宣講隊成為活躍在淮安大地上傳承紅色精神的一支先鋒力量。蘇州市委黨校制訂《關於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全過程的工作制度》,持續將“好聲音”傳播出去,宣講1650場次,受眾逾12萬人次,受到基層單位廣泛歡迎。

建章立制,用心用情解決“急難愁盼”

融合推進“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將這一過程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堅持下去,推動實踐活動常態長效。

石榴新村位於有著“中華第一商圈”之稱的南京新街口,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由於歷史原因,長期以來這裡功能配套嚴重不足。黨史學習教育中,南京市把危房治理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發力點,石榴新村僅用45天就實現97%的簽約率。南京市將85幢危險房屋列入治理目標任務,已完成70幢治理任務,完成率達82%,直接受益群眾有5000余戶。

打造工作閉環,確保實事辦實,南京創新常態化機制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通過有計劃分步驟開展走訪調研、領辦督辦、媒體監督、動態管理,形成“基層群眾出題目、黨員干部做答卷、辦理過程群眾監督、結果成效群眾評判”的工作格局。

圍繞怎麼辦實事,建立健全“知民情、察民意”工作機制,全省各地各部門綜合運用實地走訪、集體座談、民意調查、網絡征求意見、信訪渠道和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手段,排查梳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徐州市賈汪區用活“十必聯”機制學黨史辦實事,以人民群眾所需所盼為重心,堅持誰家有喜事、喪事、難事、急事、病事必組織志願者上門聯系,誰家有矛盾糾紛、信訪事項、當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必組織志願者上門聯系的“十必聯”工作法,把學黨史與辦實事結合起來。

“我剛剛反映了28號小區樹木遮擋採光的問題,街道就安排了樹木修剪,真沒想到這麼快!”居民劉阿姨高興地說。蘇州市姑蘇區創新建立“社情民意聯系日”工作制度,將每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社情民意聯系日”,最大限度為群眾排憂解難,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項項硬招實招,全面彰顯民生溫度。省教育廳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按照每周開展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時的標准,全面推進課后服務“5+2”模式。省醫保局組織建設全省“15分鐘醫保服務圈”,傾力打通醫保經辦“最后一公裡”。省鄉村振興局聯合省供銷合作總社建成的江蘇省鄉村振興消費幫促體驗中心和線上“鮮豐匯”幫促採購平台,讓經濟薄弱地區農特產品與城市之間有了“直通車”。

實事辦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江蘇積極探索實事項目效果評估制度,除了省級層面制定出台“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評估辦法,各地也探索建立民生實事項目評估機制,確保需求由群眾提出、過程由群眾監督、成效由群眾評價。無錫採取“四六加”評估工作法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把“閱卷權”交給群眾,有效提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質效。

此外,江蘇還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組織黨員、干部與弱勢群體、重點人群進行結對幫扶,通過實踐活動建強組織、鍛煉黨員、凝聚群眾。

以學促行,“紅色基因”激蕩“發展基因”

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提煉形成規律性認識,才能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整體提升。一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探索制訂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制度機制,以制度促常態長效,持續引導全省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努力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讓“紅色基因”真正變成可持續的“發展基因”,全省各地各部門統籌研究力量,積極開展革命史料的搶救、征集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蘊藏的思想內涵。著力筑牢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制定完善各地紅色資源保護名錄,穩步推進紅色資源保護立法,用法律武器為紅色資源“保駕護航”。揚州專門制定紅色教育基地保護、提升與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召開紅色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題會議,有效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徐州統籌推進140處紅色遺址的保護利用,改造提升淮海戰役紀念館、“八號門事件”舊址等14處重要遺址遺跡。

運用數智化賦能紅色資源,全省持續不斷推出綜合應用場景,設計一批“網上紅色展館”,制作一批“紅色地圖”、標注一批“紅色地標”,將現場打卡與網上打卡結合起來,形成穿越時空的熱點效應。將革命傳統尤其是偉大建黨精神融匯到展陳展示、瞻仰體驗和文藝創作之中,詮釋紅色文化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百年征程 初心永恆——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人氣爆棚,淮安建成“蘇北小延安軍旅小鎮”,梳理40余處紅色文化遺存、紅色景區、黨性教育基地,“淮安黨史地圖”上線運行,引導干部群眾就近開展體驗式學習。泰州開展文藝精品黨課,組織淮劇《楊根思》、錫劇《紅梅花兒開》、原創京劇《梅蘭芳·蓄須記》巡演。常州策劃錄制“秋白課堂”雲端課,開發《初心與抉擇》等數十個情景黨課、故事黨課、音樂黨課,開設《常州三杰生平事跡展覽》,讓觀眾沉浸式感受紅色力量。

以制度促常態長效,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正成為江蘇大地上可見可感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鄉村振興,更有活力。溧陽市上興鎮牛馬塘村去年來了位“第一書記”,這是一名駐村規劃師。他還有一批來自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的青年小伙伴,為村裡的規劃建設出謀劃策。現在的牛馬塘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眾多游客“打卡地”。這是江蘇省自然資源系統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針對鄉村規劃人才匱乏現狀和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建設美麗村庄等實際需要,江蘇積極探索建立責任規劃師制度。目前,近千名規劃師活躍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為建設“美麗江蘇”添磚加瓦。

青年追夢,更有動力。團省委打造百條“青年學習社”主題線路,讓青少年在游中學、學中悟,接受沉浸式、體驗式教育。通過發布建設標准、過程跟蹤輔導、開展年度考核,在全省集中命名、授牌一批示范型“青年學習社”線路,省級層面在項目、資金、資源等方面予以扶持,推動學習社線路持續良性發展。

民生溫度,更加暖心。蘇州市不斷改進完善養老服務供給保障體系,分類促進養老機構管理與建設,帶動全市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向縱深發展。鹽城市建立12345“一哨聯辦”工作機制,及時感知、精准解決群眾所需,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百年黨史,是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和用之不竭的動力源泉。汲取奮進力量、堅決扛起使命,全省黨員干部將繼續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本報記者 顧星欣 吳雨陽)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