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人民建議征集“瞄准”青年群體

上海:青年“金點子”變發展“金果子”

2022年01月19日15:2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國際學生需要一個多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平台、小區非機動車充電問題除了管理還要解決問題、來滬青年需要一個更便捷獲取公共服務信息的渠道、社區活動用房是否可以改造為兒童友好空間……上海這座城市,正在認真傾聽來自青年的聲音。

1月18日,上海市信訪辦聯合團上海市委把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重點“瞄准”青年群體。一個頗具青春氣息的人民建議征集郵筒出現在漁陽裡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裡,今后,凡是來這裡“打卡”的年輕人,都可以往郵筒裡寄出對上海的建議,讓自己的“金點子”變成推動社會進步的“金果子”。這樣的郵筒,未來還會出現在上海各類青年中心,專司收集“青年金點子”。

“2020年年底,團市委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設立以來,‘青春上海’微信公眾號收集了250條人民建議,其中140條為有效建議。”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鄔斌介紹,團市委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是上海全市6個市級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聯系點之一,主要負責收集青年建議。

這些青年建議的一大特點就是“質量高”。2021年收到的青年建議亮點紛呈,一批有見地、有溫度、有新意的青年建議,嵌入社會治理后,變成了上海的“亮點舉措”。

比如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00后學生韓路和3名同學,走訪調研了徐匯區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區“建筑可閱讀”的情況,提出了“關於老建筑二維碼進一步加強信息更新升級的建議”。經團徐匯區委的推薦,這條建議被徐匯區政府採納,二維碼更新工作正在進行中。

同濟大學國際學生羅克,來自西非中南部國家貝寧共和國。在華留學期間,他發現“上海實在太棒了”,“隨時隨地可以叫外賣、到哪裡都有咖啡喝、晚上不論幾點都可以出門”。但這些“幸福生活的樣子”,在他來到中國之前,一概不知。“原來我隻知道中國有大熊貓。”羅克說。

為此,同濟大學學生陳司瑤建議,以在華留學生為“圓心”,構建一個多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示范平台。同濟大學2021年迎來了1100余名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新生,這些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合力打造了“熊貓叨叨——國際學生講中國故事”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累計拍攝了200多條短視頻,通過網絡進行推廣。海外粉絲遍布五大洲,分布在185個國家,截至目前點擊量已超過1.7億次。

來自嘉定區古猗小學的學生丁梓軒則通過提出“人民建議”,成了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的“座上賓”。她以自己小區裡的一處4層塔樓為例,提出了將社區活動用房改造為少年兒童友好空間的建議,並得到了李強的當面回復。

就像上海每一個青年中心都有統一的LOGO、標識一樣,人民建議征集郵筒也有自己統一的視覺標識、布點物料。每一個郵筒的背后,都是一套規范化的管理流程——什麼時間開箱驗信,各級團組織如何向上報送青年建議,收到青年建議后如何進行處置回復,有全套流程確保“青年之聲”不會石沉大海。

“一條好的青年建議,可以完善一項政策,改善部分民生。”鄔斌說,當今青年隻有知識不行、光有能力不夠,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每一個青年身上的“責任”,“衷心希望廣大青少年當好主人翁,踐行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為美麗上海美好生活獻計出力”。

“青春上海”微信公眾號將成為未來團市委征集人民建議的線上窗口,上海市學聯將增設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委員會,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與團代表聯絡站建設相結合,構建集收集梳理、辦理反饋和宣傳引導於一體的閉環工作機制。

團市委人民建議征集將進行“1+3+16+X”實體建設布點格局。其中,“1”為1個中心,即團市委人民建議征集中心﹔“3”為青聯、學聯、少先隊建議征集中心,分別設在市青聯、市學聯和市少工委﹔“16”為16個團區委人民建議征集站﹔“X”為若干個點位,主要是全市地區、青工、高校各級團組織有關點位,特別是結合各區青年中心建設,以及社區青年議事會、紅領巾議事會設置覆蓋。

上海市信訪辦副主任張俐蓉說,信訪辦也想通過團市委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找到一條與青年溝通的全新渠道,“政府部門辦事,不能自彈自唱,要給年輕人一個與政府溝通交流的平台。我們與年輕人之間,不是我和你的關系,而是我們的關系。青年之聲理應被有關部門聽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