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鏖戰大年初一

陳升
2022年01月30日08:2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鏖戰大年初一

  圖為大柏地戰斗舊址。

  資料圖片

  1933年夏,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在瑞金各區、鄉間奔走調研。重過大柏地時,看到前村土牆上彈痕累累,毛澤東回憶起1929年2月10日,農歷大年初一這天,同朱德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消滅國民黨軍第5師第15旅兩個團的勝利戰斗,有感而作《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撫今追昔,這場讓毛澤東難忘的戰斗,便是著名的大柏地戰斗。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5軍第4、第5縱隊和軍部直屬隊七八百人在新城與紅4軍會合。兩軍會師,進一步加強了井岡山的武裝斗爭力量。

  1929年1月1日,湘贛兩省“會剿”軍總指揮部集中6個旅約3萬人的兵力,策劃分5路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三次“會剿”。隨著紅軍力量不斷擴大,井岡山的經濟狀況變得十分緊張。紅軍衣履飲食非常困難,又因敵人封鎖,無法到遠處游擊,以致經濟沒有出路。

  為研究和確定打破國民黨軍“會剿”、解決經濟給養困難的對策,1月4日至7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紅4軍前委、湘贛邊界特委和共青團特委、紅4軍和紅5軍軍委以及邊界各縣縣委聯席會議,傳達和討論剛收到的中共六大決議案,並針對井岡山根據地面臨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困難情況,研究分析粉碎國民黨軍第三次“會剿”的策略和部署。會議決定採取“攻勢的防御”方針:由彭德懷、滕代遠指揮紅4軍第30團和第32團留守井岡山,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4軍主力第28團、第31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打破敵人經濟封鎖,同時吸引國民黨軍“會剿”兵力,以解井岡山之圍。

  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4軍主力第28團、第31團及軍部特務營、獨立營共3600余人,從井岡山的茨坪和小行洲出發,向贛南進軍。途中,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聯名發布由毛澤東起草的《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布告中指出紅軍的宗旨是:民權革命,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統一中華。同時,還頒布了《共產黨宣言》,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提出十大政綱。

  湘贛“會剿”軍代總指揮何鍵得知紅4軍主力出動的消息后,立刻從“會剿”紅軍的5路人馬中抽調第1路和第5路共4個旅,前往大汾、左安等地堵擊,並尾追紅軍南下。同時,部署其余3路兵力“進剿”井岡山。寒冬臘月,一場大雪過后,毛澤東和朱德指揮紅4軍採取打圈子的游擊戰術,避強擊弱,沿粵贛邊界向東轉移。

  趁國民黨“會剿”部隊還沒有合圍,紅4軍每天行軍五六十裡路,在遂川大汾,殲滅國民黨守軍一個營,突破了封鎖線。沿途,部隊得到擴充,后經上猶、崇義縣境繼續南行,擊潰沿途的地主武裝,進佔沒有國民黨正規軍設防的大庾(今大余)縣城。進入縣城后,紅4軍立即開展群眾工作,但僅停留兩三天后,國民黨軍便尾追而至。

  24日,毛澤東和朱德等指揮紅4軍依據大庾城東北高地,迎擊國民黨軍第7師第21旅3個團的進攻。由於當地沒有群眾組織,紅軍事先沒有得到情報,倉促應戰,遭到失利。紅軍乘夜色撤出戰斗,但敵人窮追不舍。毛澤東在給中央報告中說道:“沿途都是無黨無群眾的地方,追兵五團緊躡其后,反動民團助長聲威,是為我軍最困苦的時候。”為了擺脫敵人,紅4軍平均日行九十裡以上,輾轉於粵贛邊界地區,戰勝了天寒地凍、山路崎嶇、衣單糧缺等困難。紅軍將士一邊行軍作戰,一邊沿途做群眾工作,幫助各地建立中共黨組織和秘密工會、農會。

  1月下旬,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抵達安遠縣的鶴子圩,與中共安遠縣委取得聯系,獲悉國民黨“追剿”軍分左、中、右三路企圖合擊紅軍。革命情勢十分危急,毛澤東、朱德率部離開安遠,向尋烏的吉潭、項山一帶前進。1月底,紅4軍主力在贛粵閩邊界的尋烏縣圳下村宿營,拂曉時,遭到國民黨軍第5師第15旅偷襲。突圍時,毛澤東和朱德曾被敵人打散,分別帶領軍直屬機關突圍。

  毛澤東、朱德會合后,率領部隊以每日四五十公裡的速度強行軍。時值隆冬,沿途人煙稀少,紅軍穿著單衣,穿行在天寒地凍的崇山峻嶺之間。2月初,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到達閩粵贛三省交界的羅福嶂山區,召開了中共紅4軍前委會議,研究當前形勢和總結進軍贛南以來的經驗。紅4軍在近1個月間,脫離根據地游擊作戰,無法保証糧食、被服和人力的補充,傷病員難以安置,更缺乏當地群眾的密切支援。紅4軍前委經過充分討論,“到羅福嶂后為安置傷兵計,為我有黨有群眾的休息地計,為救援井岡山計,決定往東固。”

  東固地區,是江西紅軍獨立第2團、獨立第4團的根據地。紅軍要積蓄和發展力量,還是要建立根據地,依托根據地進行武裝斗爭。會議剛開完,中共尋烏黨組織負責人古柏前來通報,“追剿”軍第15旅正在包圍羅福嶂。毛澤東同朱德率部撤離險境,沿閩贛邊境經福建武平折向江西會昌、瑞金境內行動。

  2月9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4軍軍部、獨立營和特務營抵達瑞金北部距縣城約60裡的大柏地山區。大柏地在瑞金以北,有一條十余裡長的峽谷,山高林密,具備打伏擊戰的地理優勢。這時,國民黨軍第21旅第42團和第34旅第68團已前出於都,第21旅第41團在會昌停止不前,戰斗力較弱的第15旅第29、第30團孤軍冒進,繼續追擊紅4軍主力。

  10日,農歷大年初一。清晨,朱德下令部隊繼續前進,擔任前衛的紅31團第3營指戰員要求打一仗,打垮尾追敵軍。毛澤東、朱德採納指戰員的意見,立即召開中共前委擴大會議。會議認為,敵“追剿”兵力僅為國民黨第15旅2個團,態勢頗為孤立,可以利用大柏地南北走向的十余裡長的峽谷地形優勢,打伏擊戰。紅4軍前委決定立即作出戰斗部署:主力埋伏在瑞金以北大柏地谷地兩側求殲滅該敵,一個營在隘前警戒,負責將敵誘進伏擊區。10日15時,國民黨軍第15旅2個團進至大柏地以南隘前時,與紅4軍警戒分隊接觸,警戒分隊邊打邊退,將敵人誘進“口袋陣”底部,東、西側伏兵向后迂回出擊,扎住“袋口”。

  當晚,紅4軍完成對敵包圍,並以夜戰、近戰進擊敵軍。盡管紅軍彈藥缺乏、體力疲憊、兵力較少,仍然浴血奮戰,拿起刺刀、石頭、槍托等同敵人頑強作戰。朱德帶隊沖在前頭,毛澤東也提槍帶著警衛排向敵軍陣地沖鋒。翌日,紅軍繼續進攻,與敵人展開白刃格斗。戰至正午,將敵軍兩個團大部殲滅。這一仗,紅軍俘敵正副團長以下800余人,繳獲步槍800余支、重機關槍6挺和大量子彈。

  大柏地戰斗的勝利,是紅4軍主力下井岡山以來的第一次大勝仗,初步扭轉了紅4軍主力下山后的被動局面,使贛南黨和群眾受到很大鼓舞。陳毅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說:是役我軍以屢敗之余作最后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最后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紅4軍初到大柏地時,由於當地群眾對紅軍不了解,幾乎都跑到山上躲起來。紅4軍一路挨餓受寒,官兵體能不支,雖然打了勝仗,吃飯仍是問題。紅4軍遵循“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不能動用群眾的財物。毛澤東、朱德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靈活機動的辦法,批准各部可以向群眾家裡借用糧、油、菜等。同時,要求留下借條,並張貼布告,說明日后一定償還。

  毛澤東十分重視取信於民。50多天后,當紅4軍第二次路過大柏地時,他命令軍需處按借條向老百姓賠還銀圓,隻能多給,不許少付。當地百姓收到紅軍送來的銀圓,又驚又喜,紛紛贊揚:“紅軍與國民黨軍隊根本不一樣,借條兌現,說話算數。”紅4軍借糧還銀圓的做法,在當地產生很大的政治影響。

(責編:劉圓圓、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