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河北承德紀檢監察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盯問題、力求實效

讓群眾感受到為民監督就在身邊

2022年02月14日08:4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小區外面的路面比以前平整多了。”“我們家是頂樓,之前下雨總漏水,現在防水也做好了。”……連日來,雙橋區南興隆小區的變化,成為街坊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承德市紀檢監察系統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專項監督推動工作落實,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以增進民生福祉的實效照亮初心、點亮民心。

傾聽民聲 細處發力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承德市紀委監委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傾聽社情民意,制定監督清單,持續釋放“辦實事、抓落實”的強烈信號和鮮明導向。

去年盛夏時節,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留意到了群眾一條網上投訴,德潤庄園一期業主已入住10年,家中一直未通天然氣,開發商曾承諾2021年初就能為居民辦理天然氣手續,但時至暑期,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民有所盼,我有所為。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得知情況后高度重視,親自調度,責成相關監督檢查室立即跟進,核實情況后,向市城管局、雙橋區下達監察建議,督促整改到位,不到一周時間,該小區便實現了安全供氣。

同時,該市紀委監委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全面排查,對新發現14個小區未通天然氣問題進行跟進監督。目前,這些小區的居民都用上了天然氣,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天然氣通了,人心也順了。

優化發展環境,首要是優化政務環境。市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的一項重要內容牢牢抓在手上。2021年10月,協助市委召開全市優化發展環境大會,以“強監督”“嚴執紀”對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亮劍”,為企業發展除弊清障,為優化發展環境保駕護航。

市縣兩級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先后走訪企業264家,收集“放管服”改革、惠企政策落實、項目審批中介服務、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等方面意見建議1127條,及時把調研發現的“問題清單”轉化為“監督清單”,督促行業部門及時採納合理意見建議,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153個。

借勢者智,用力者強。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開門問策、問需於民,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

守護民生 鐵肩擔當

光喊口號,隻能曇花一現﹔腳踏實地,才能一路芬芳。該市紀委監委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骨頭挑最硬的啃”,以有力監督守護民利。

去年農忙期間,豐寧滿族自治縣選將營鄉二道營村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一派繁忙的光景。村民們圍坐在桌前有條不紊地編制著鐵藝燈籠,熱火朝天的氛圍裡充溢著幸福與喜悅。

“在這裡我既能學技術,還能掙錢。去年在工坊掙了4000多元,實現了脫貧,這裡就是我們脫貧致富的‘加油站’。”一位村民笑著對前來走訪的豐寧滿族自治縣紀委常委楊樹民說道。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十四五”開局之年,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度融合,該市紀委監委堅持重心下移、直奔一線,緊盯“四個不摘”、鞏固脫貧成果、防返貧動態監測、發展壯大扶貧產業、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重點,既解決老難題,更遏制新問題。

去年7月汛情突如其來。承德縣白河上游普降大暴雨,發生超10年一遇洪水。其中,鞍匠鎮持續性強降雨達5小時之久,全鎮13個村均出現險情。

“生命重於泰山,汛情就是命令。”市紀委監委得知險情后第一時間作出安排部署,縣鄉紀委監委干部充分發揮一線優勢,全力協助黨委政府轉移受災群眾,對轄區內安全隱患點位、河流道路受損等情況進行巡查,與當地干部群眾一同清理路障、加固堤壩,全力以赴投入到搶險救災中。

黨旗飄揚在防控一線,廣大群眾才會有主心骨。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全市紀檢監察干部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堅定站在疫情防控一線,作表率、打頭陣、當先鋒。

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駐市衛健委紀檢監察組派出多個工作組深入各接種點、村組(社區)、酒店、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集中隔離點等重點場所,對各級各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履職等情況進行現場監督、一線指導。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97萬余人、687萬劑次的疫苗接種工作。

用真心換真情,用實干贏民心。在鄉村振興、防汛抗洪、疫情防控等戰場上,全市各級紀檢監察干部用守護民利的扎實行動,描繪出一幅幅黨群水乳交融、眾志成城的生動畫卷。

貼近民心 化解難題

問卷問心、問卷問路﹔問題在哪裡,答題就在哪裡。

承德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緊盯“小學生三點半”“停車難”“廁所革命”等問題,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之前孩子放學早,我們下班晚,每天放學時間都是我們的‘焦心一刻’。現在學校既能輔導寫作業,又能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真是一舉多得。”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二小學學生家長孫女士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緊盯“做好課后延時服務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的工作要求,督促相關部門研究具體舉措,在充分保障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基礎上,繼續為初級中學中有剛性需求學生提供課后延時服務,讓“三點半難題”不再難。目前,全市共有25萬多名學生享受課后延時服務,實現了課后延時服務城鄉小學全覆蓋、小學生需求全覆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承德市機動車保有量和群眾出行需求大幅增長,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成為“城市管理通病”。市紀委監委第五監督檢查室跟進監督,“室組地”協調聯動,選擇多個高峰時間點現場督導,結合監控視頻回放、走訪談話等方式深入了解“停車難”問題的症結所在,有效緩解了主城區“停車難”現狀。目前,該市中心城區已建設15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5641個。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戶廁改造是惠及群眾的民生實事,更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環節。

“我們通過向市農業農村局黨組下發提示函,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全面提升農村改廁質量,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問題。”市紀委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全市已改造農村戶廁63527座,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改造公廁635座,超額完成民生工程任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紀檢監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解決基層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努力讓基層群眾感受到監督就在家門口、就在身邊。”承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劉勇說。(河北日報記者 尉遲國利 通訊員 陳彥華)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