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萬水千山隻等閑

盧毅
2022年02月14日08:57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萬水千山隻等閑

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紅軍長征的那個年代,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境地,社會危機四伏,日寇野蠻侵略,國民黨反動派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向革命根據地連續發動大規模“圍剿”。在這個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到了危急關頭,中國革命到了危急關頭,中華民族到了危急關頭。

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們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長征途中,英雄的紅軍,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擊退上百萬窮凶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縱橫十余省,長驅二萬五千裡。長征出發時,紅軍中有兩萬多閩西兒女。擔任中央紅軍總后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師長陳樹湘不幸被俘,他撕開腹部傷口,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實現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斗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長征過雪山途中,有個同志穿著單薄的舊衣服被凍死,指揮員讓把軍需處長叫來,想問問他為什麼不給這個被凍死的同志發棉衣,隊伍裡的同志含淚告訴他,被凍死的這個同志就是軍需處長。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長征時,劉華清參加獨樹鎮戰斗時腿部負重傷,組織上明確傷員可以就地安置,但他堅決地說,“給100塊大洋也不留下,死也要死在紅軍隊伍中”。就是憑著這種跟著紅軍、跟著黨的決心,他忍著劇痛、拉著馬尾巴追隨大部隊行軍。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裡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在長征這場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紅軍將士以鋼鐵般的意志和超人毅力,演繹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戰爭奇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構成了戰爭活劇的舞台。“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紅軍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意志震天動地,以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譜寫了聞名世界的英雄史詩,成為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偉大精神價值、永遠砥礪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的一座不朽豐碑。

長征途中,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長征的勝利,使我們黨進一步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這是在血的教訓和斗爭考驗中得出的真理。長征走過的道路,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而且翻越了把馬克思主義當做一成不變的教條的錯誤思想障礙。長征給我們的根本經驗和啟示,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定不移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

“一、二、四方面軍的戰友,終於匯聚一堂。往日的千山萬水,階級情深意長……”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后,張聞天、陸定一、危拱之合寫了這首歌曲《團結地久天長》,反映了紅軍將士深厚的革命情誼。長征途中,紅軍不僅要同惡劣的大自然作斗爭,還要同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作斗爭。在這種極其艱險的境地下,隻有嚴格遵守黨紀軍紀、加強革命團結,形成堅強的戰斗力量,才能戰勝敵人。長征中,紅軍將士以鐵的紀律維護團結統一,無條件地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使全黨全軍凝鑄為具有統一意志的堅強戰斗堡壘。長征期間,各路紅軍雖然獨立實行戰略轉移,但都自覺堅持在大局下行動,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從而粉碎了敵人企圖分割殲滅紅軍的圖謀。長征的勝利,實現了在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基礎上全黨的空前團結、紅軍的空前團結。沒有這種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團結,中國革命勝利是不可能實現的。經過長征的千錘百煉,我們黨在思想上不斷成熟,成為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成為中國革命贏得最后勝利的中堅力量。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1934年10月,將近10萬人在於都集結出發,沒有走漏半點風聲,靠的就是30多萬於都人民的共同守護和大力支持。繡球草鞋的故事、一位老人捐出壽材板用於架設浮橋的故事……生動的故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証。1934年11月,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戰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徐解秀老人激動地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