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從抗美援朝戰爭看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斗爭精神

盧毅
2022年02月16日11:07 | 來源:《黨建》雜志
小字號
原標題:從抗美援朝戰爭看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斗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強調,全黨要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斗爭精神。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歷史自信、團結統一和斗爭精神一直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典型例証。在這場雙方力量極其懸殊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5次戰役,此后又構筑起銅牆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實施多次進攻戰役,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終於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其第一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對這場偉大勝利,毛澤東曾總結:“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朝鮮戰爭爆發時,新中國正百廢待興:經濟剛開始恢復,物資極度匱乏,財政極為緊張,新區土改尚未進行,人民政權也沒有完全鞏固,部隊武器裝備相當落后,海軍和空軍處於初創階段。敢不敢迎戰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美國?出兵參戰,能不能打贏?會不會“引火燒身”“惹禍上門”,影響經濟建設?這些重大問題都擺在黨中央面前。

最初,一些人不主張出兵,主要的顧慮是國內困難太多。而對毛澤東來說,是否出兵也是十分艱難的抉擇。胡喬木曾回憶,他在毛澤東身邊工作20多年,有兩件事是毛澤東很難下決心的,其中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為此,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會議,全面評估國內外形勢,既清醒地看到了面臨的困難,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戰的必要性和取勝的可能性。毛澤東后來對民主人士王季范和周世釗說,我們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天是睡不著覺的。我們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有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國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然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在經過慎重考慮、反復權衡后,中央政治局一致得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的結論,最終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非凡的氣魄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這一決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作出的最艱難的決策。在決策過程中,黨內民主得到充分發揚,黨內思想由此達到團結統一。

“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中央統攬全局,實施了有力的戰爭動員,領導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運動。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口號的號召下,廣大人民思想高度統一,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掀起了參軍、參戰、支前的熱潮。

經毛澤東同意,他的長子毛岸英奉調隨第一批志願軍入朝參戰。與此同時,大批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人員,志願來到朝鮮,擔負戰地勤務和運輸工作。截至1951年6月,東北地區動員汽車司機5571人,另外還有70余萬民工組成運輸隊、擔架隊支前。他們克服了美軍“絞殺戰”所造成的重重困難,源源不斷地把各種物資送往前線,極大保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在此期間,全國人民還積極開展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及愛國豐產等運動。許多工廠夜以繼日地生產軍需物品、武器彈藥,工人們提出“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口號,竭盡全力保障前線的物資供給。志願軍參戰初期,運輸補給困難,加上防備美軍空襲和實行運動戰,部隊很難吃上熟食。為解決這一問題,東北地區“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戶戶忙炒面”,僅用20多天時間,就有405萬斤炒面送到前線。隨后,全國各地分批將餅干及肉、蛋、蔬菜等制成品送往前方,使志願軍指戰員的食品供給狀況大為改善。

為進一步加強國防,支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總會發出號召,開展捐獻飛機大炮運動。各界人民群眾一呼百應,捐款總額達55650億元人民幣(舊幣),可折合戰斗機3710架。其中,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在全國各地巡回義演半年,為志願軍捐得飛機一架,此飛機被命名為“香玉劇社號”。為了表達對志願軍的愛戴,全國人民還掀起了慰問志願軍的熱潮,募集慰問品慰問金,寫慰問信,並組織各種慰問團深入朝鮮慰問演出,大大鼓舞了志願軍的士氣。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在愛國主義旗幟的感召下,同仇敵愾、同心協力,讓世界見証了蘊含在中國人民之中的磅礡力量,讓世界知道了“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

志願軍面對的敵人強大而凶殘,身處的環境惡劣而殘酷。在長津湖,志願軍赤腳涉冰河,單衣臥冰雪,但他們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奮不顧身、英勇殺敵。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6連共125名官兵,全部呈戰斗隊形凍死在陣地上,留下了催人淚下的“冰雕連”壯舉。后來,戰友們在該連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首絕筆詩:“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在赴朝作戰前的全團動員大會上,立下了“三個不相信”的錚錚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在長津湖戰役中,他為了堅守陣地,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楊根思的英雄事跡感染了全軍,在臨清江反擊戰中,涌現了38位楊根思式的英雄,上甘嶺戰役又出現了包括黃繼光在內的68位楊根思式英雄。黃繼光犧牲后,戰友們從他的飯包裡發現了3本連環畫,第一本就是《楊根思》。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充分發揮我軍的政治優勢和光榮傳統,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揚長避短,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進行較量。他們英勇頑強,舍生忘死,敢於斗爭,敢於勝利,敢於“空中拼刺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范例,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在他們中間,涌現出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被祖國人民稱為“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戰爭以偉大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實現民族復興這一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然而,民族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紀疫情、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矛盾……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嚴峻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回望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其中所蘊含的歷史自信、團結統一、敢於斗爭的力量,必將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鼓舞我們雄赳赳、氣昂昂,以斗爭精神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繼續奮勇前進!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