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學史崇德——代表委員談黨史學習教育 

2022年03月04日09:0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卷首語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翻開百年黨史,從“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無畏,到“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凜然,從“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奮力拼搏,到“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的無私奉獻,一座座時代豐碑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底色、精神高度﹔從偉大建黨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從“兩彈一星”精神到探月精神,一個個偉大壯舉背后的動人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照亮民族復興的遠大征途。

明鏡照形,知史鑒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就是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鐵心跟黨走、雖九死而不悔﹔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崇尚嚴於律己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淨淨做事。廣大黨員干部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砥礪初心、汲取力量,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播下種子,收獲綠蔭。立足新起點,走過萬水千山的中國共產黨人,必能在又一程跋山涉水中,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立心鑄魂擦亮精神底色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劉平安

早春時節,浙江嘉興南湖碧波蕩漾,綠意萌動。

南湖革命紀念館宣教部主任袁晶代表帶著參觀人群瞻仰紅船、重溫初心。她是紀念館講解員,也是紅船的守護人。

“全國各地的觀眾來到這裡,真真切切地感受紅船精神,感悟革命烈士的赤誠之心。”通過她的講述,一批又一批黨員干部群眾帶著敬仰而來,滿懷信念而歸。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參事何星亮代表表示,要通過學習黨史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組織青年黨員志願者、紀檢干部、人大代表前往企業車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戶家中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圖為宣講員與企業員工交流。新華社發

明大德:把對黨的忠誠寫在實際行動中

“我們村已成為全國聞名的‘都市村庄’。我問問大家,誰家沒樓房,誰家沒汽車……”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侯二河代表正在為村民講黨課。

昔日的白沙村,“吃水爬山坡,做飯燒柴火,糠菜半年糧,麻籽豆擦鍋”。如今,民居時尚,街道潔淨,湖泊如鏡,綠蔭如蓋。

侯二河代表感慨,飲水思源,白沙村有今天的成績,最根本的在於堅持黨的領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讓黨員干部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堅定跟黨走的信仰和決心。”他說。

奮斗百年路,忠誠印寸心。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過無數艱險和磨難,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垮,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鐵心跟黨走,雖九死而不悔。

“信仰是什麼?是用生命書寫的義無反顧。”成都經典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藝委會辦公室主任徐萍代表時常思考這個問題。

江西於都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新華社發

她的老家在四川北部的青川縣。2008年,那場令世界震驚的大地震,摧毀了縣城,也摧毀了她的家。在黨的關懷和幫助下,他們很快恢復了正常生活。10年后,她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一個從災區廢墟走出來的孩子,走進了人民大會堂,這是一份多麼沉甸甸的責任啊。”一年來,她到各地宣講,講黨的光輝歷史,講黨的偉大功績。“我們要感黨恩、跟黨走,把黨的事業永遠銘記在心,把對黨的忠誠寫在實際行動中。”她說。

“革命理想高於天。”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委員表示,黨員干部必須以史為鑒,守正創新,把黨的道德建設進行到底,做到始終忠於黨、忠於黨的事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守公德: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代言人

喻春梅代表一直在路上。

她是江西南昌公交運輸集團一公司黨支部副書記,經常到公交車上、調度室裡、停車場站,跟乘客和駕駛員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她感動於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楊善洲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李保國的“你的幸福我包了”……“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她說。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和全國人大代表,我深知責任重於泰山,必須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喻春梅代表努力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代言人”。

大別山區,一片紅色熱土。

黃久生代表出生在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從小聽的是紅軍故事,感受的是黨帶來的巨變,“紅色基因”已深深刻在骨子裡。

他現在是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工委書記。他把黨的恩情化作前行動力,通過黨建引領、搭建平台、聯建共建,把農民工流動黨員團結在一起,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百年黨史,就是一部不斷為民造福的歷史﹔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

江蘇省揚州市政協原副主席董玉海委員指出,我們干事業、謀發展,一定要從是否有利於人民出發,工作政績應該讓廣大人民群眾評說﹔我們抓營商環境、搞政務服務,一定要真心實意,真正為群眾著想﹔我們搞生態建設、民生工程,一定要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出發,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嚴私德:把道德刻印於做人做事細節

“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這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委員的職業理想。

黨史學習教育中,曾芳委員被長治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趙雪芳的事跡感動。“醫生不能脫離臨床,更不能離開病人,一名離開病人的醫生,就沒有了生命價值”,曾芳委員將趙雪芳的話銘記於心,時常提醒自己:修醫德、行仁術,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

如今,她把這份體悟傳遞給學生。“醫德教育的關鍵在於‘仁’,要引導學生以仁心為初心,誠信慎獨,涵養高尚醫德,引導學生以仁心致匠心,精益求精,錘煉高超醫術。”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一個人的品德,刻印於做人做事的細節,彰顯於具體而微小的點滴。

多年來,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揚琴表演藝術家劉月寧委員持續推動“茉莉花”揚琴藝術教育公益系列活動,發起成立“小茉莉”揚琴藝術團,用藝術滋養青少年一代,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收獲感動,完善自我。“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高等藝術教育工作者,涵養、崇尚嚴以律己的品德就是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實現人生價值,並通過美育教育和公益事業傳遞真善美,引導孩子們立志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白庚勝委員表示,要通過百年黨史的回顧與學習,強化黨的道德建設、提高黨員的道德修養,以增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感召力,提升黨員的思想水平、道德約束、人文涵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實現理想信念、奮斗目標,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校教育長 羅宗毅委員:

以史為鑒,匡正人生追求

對於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來說,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從來分不開。追求真理還是追求名利、獻身國家還是患得患失、甘於寂寞還是浮躁張揚、實事求是還是弄虛作假,諸如此類的價值追求問題,貫穿學術人生的始終。長期以來,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把做人與做學問統一起來,贏得廣泛贊譽。但我們也看到,有極少數人存在學術浮夸、學術不端、學術腐敗問題。

精神追求是一個人向上向善的動力之源。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包括科技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內的無數革命先輩,把個人的追求、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令人景仰的風范,為我們提供了歷史鏡鑒,樹立了光輝榜樣。從“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舍生取義,到“科學報國”“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無怨無悔,無不彰顯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成為后來者學習的楷模、前行的航標。

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要加強道德修養、匡正人生追求,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心懷“國之大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引領風尚、燭照人生。(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採訪整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 嚴純華委員:

做“大先生”,塑造學生品格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通過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做到“學史崇德”,這與教育宗旨和高校使命是相通的。我認為,於師者,就是要涵養師德,通過學習百年黨史,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做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切實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使命。

做“崇尚大德”的典范。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的崇高大德,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擦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底色,引導廣大教師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做“崇尚公德”的典范。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忠於革命事業的崇高品德,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做“崇尚私德”的典范。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深刻感悟老一輩革命家崇高的革命風范、道德品質以及精神境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採訪整理)

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 李樹建代表:

崇德尚藝,做好一生功課

崇德尚藝是戲曲工作者的永恆追求。在黨的百年歷史上,我們熟悉的那些文藝名家,都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堅定的道德操守,德行上過硬、思想上靠得住,堪稱典范與楷模。

河南豫劇院老院長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間帶領劇社走遍大半個中國,進行巡回義演,為前方捐獻了一架戰斗機,博大的愛國情懷讓世人銘記至今。“戲比天大”是她一生的承諾和追求,她的每部作品都要做到“順民心,反映時代”。

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學習前輩們德藝雙馨的道德追求,不忘為文從藝初心。表現在戲曲創作上,就是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准。河南豫劇院把提高質量作為藝術作品的生命線,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抓手。近年來,我們創排了《中國紅》《義薄雲天》《大河安瀾》《黃河灘上的女人》《向警予》等優秀劇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還不斷強化演員職業道德教育,堅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去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廣泛動員演職員工以藝抗疫,在非常時期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戲曲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追求德藝雙馨,弘揚新風正氣,抵制不良風氣,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舞台藝術形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表達。(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4日 07版)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