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組織多部門協同發力,為困難群眾提供保障——
救助更及時 幫扶可持續(兩會后探落實·幫困難群眾排憂解難④)
核心閱讀
為更好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各地組織多部門協同發力:充分利用政策,多方調動資源,及時幫助因災遇困群眾渡過難關﹔組織技能培訓,發放各項補貼,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常態化摸排,定制化救助,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基本權益。
充分調動資源
及時開展幫扶
喬大坤家住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柳林鎮唐家梁村,是該村的防止返貧監測戶。當他從駐村第一書記向凡手中接過春耕所需的農資時,既欣喜又感動,忍不住連連道謝:“謝謝你們,這些種子、化肥真的太及時了!”
誰能想到,就在上個月,喬大坤還很著急:年初一場霜凍導致兩畝農作物受了災,用於春耕的種子、化肥也遲遲沒有著落。
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巴中市委組織部開展基層黨建“大排查、大整改、大規范”行動,工作組的同志深入該村細致摸排,很快便發現了喬大坤一家的難處。
群眾有難處,組織有溫度。巴中市委組織部將相關問題及時反饋,與當地干部共同把脈問診,決定迅速幫喬大坤一家解決春耕物資問題。隔天一大早,當地干部便帶著組織的溫暖,把種子、化肥、薄膜等農資送到了喬大坤家中。同時還邀請農技員駐村對喬大坤進行一對一的春耕技術指導,解了喬大坤的燃眉之急。
既要解燃眉之急,又要通過強化日常監督,壓實相關職能部門的幫扶職責,持續鞏固后續幫扶,確保受災困難群眾更有獲得感。恩陽區紀委監委舉一反三,把職能部門對因病、因災、因殘致困群體的幫扶落實情況納入日常監督檢查中,既整理出相關群體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又實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把幫扶責任落實到位。
隨著紀委日常監督的深入,一系列針對喬大坤一家的關懷政策逐步落實:除了原有的低保救助、困境兒童幫扶、就近打工收入外,多個職能部門聯動發力,充分利用政策、調動資源,幫助尋求其他支持。一方面,協調對接民政、婦聯、殘聯等職能部門,爭取到了相應的臨時補助資金近5000元﹔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把喬大坤一家納入幫扶重點對象,逢年過節,當地干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喬大坤家,送去米面油,幫忙打掃衛生……
“雖然受了災,但今年春耕沒落下,下個季度務工收入、種植養殖收入估計好幾千元,日子又有奔頭了,我們很有信心!”面對督察組回訪的同志,喬大坤一邊掰著手指頭計算著收入、規劃未來的生活,一邊笑呵呵地說:“有組織和政府的溫暖關懷,天災不可怕,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組織技能培訓
助力精准就業
“這一天我盼了很久了!”得知有政策精准幫助自己再就業,王濤聽得心潮澎湃。王濤今年33歲,身體殘疾(一級),失業在家5年多了,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一次“政策找人”,給了王濤新的希望。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人社局職業培訓科科長徐娜說:“區人社局近年來實施‘政策找人’活動,旨在提高各類幫扶政策的精准性,鎮江路街道通過系統比對、篩查,到社區實地了解,王濤被納入政策扶持范疇。”
講政策,樹信心,市北區人社局工作人員細致介紹了區裡關於技能培訓和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並根據王濤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再就業多種方案。這讓他激動不已。
2018年和2020年,王濤參加了市北區培訓科組織的“社區培訓班”,先后通過了中式面點(初級)、中式面點(中級)兩個技能等級考試和實際操作鑒定,並取得了技能証書。
在街道工作人員的鼓勵下,王濤在轄區一家酒店從事面點制作工作,運用所學技能制作出美味的花樣饅頭、銀絲卷、水晶餃子等面點,實現了靈活就業,獲得了持續穩定的收入。
談到未來規劃,王濤信心滿滿:“等熟練掌握了面點的制作,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后,我要自己開店,自食其力,回饋社會對我的幫助。”
市北區殘聯就業部負責人高紅軍說:“對於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殘疾人,要扶上馬送一程,提供多元渠道和多種優惠政策,幫助他們增收致富,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為了幫扶有就業需求但就業困難的殘疾人,市北區殘聯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實施了“精准就業”行動:聯合區人社局組織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鼓勵和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優化營商環境,嚴格落實殘疾人就業狀況認定﹔主動聯系企業提供適合殘疾人的崗位,點對點、面對面招聘有就業需求和就業能力的殘疾人﹔通過落實殘疾人個體創業扶持和個體保險補貼政策,降低殘疾人創業壓力,提高殘疾人創業競爭力。
摸排多方聯動
救助因人定策
傍晚時分,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上車水馬龍。沿街一家烤肉店的后廚裡,洗碗工劉思來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倒淨殘余、入水浸泡,刷洗沖淨、瀝干消毒,不一會兒工夫,一筐碗碟光潔如新。
見廬陽區街面延伸救助隊隊長王孝敏來了,劉思來趕忙脫下手套,招呼她在外面坐。“吃得飽,住得暖,越干越有勁,多虧了你們的耐心勸導。”每次見面,劉思來總要連連道謝。
劉思來今年58歲,因與家人產生矛盾,他離家出走后一直露宿街頭,以撿廢品為生。去年8月,王孝敏在一次巡查中留意到他。“我們連續觀察好幾天,又向周邊的環衛工人和安保人員打聽,確定了他是流浪人員。”王孝敏回憶,在那以后,她每天都會去看看劉思來,送上生活物資,聊點家長裡短。久而久之,兩人之間的信任就建立起來了。
“摸清信息,建好檔案,我們開始勸他回家。”王孝敏說。但劉思來不願意回去,於是,王孝敏和隊員們轉換思路,勸他找個工作。“他不反對,但就是遲遲不見行動。眼見天氣越來越寒冷,大家隻能干著急。”
一天下班路上,隊員楊培娟碰巧看到一則招工信息。她二話不說,領上劉思來就去應聘。“我當時很感動,覺得他們是真心想幫我,帶著我往正道上走。”劉思來感動地說。
如今,劉思來找到這份洗碗的工作,不僅管吃管住,還多了筆穩定收入。“除去生活費,我每個月還能給家裡的母親寄上一兩千塊錢。”談起現在的生活,劉思來滿臉笑意。
近年來,為提高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合肥市民政局收集整理市區街面易出現流浪乞討人員地點,組建7支街面延伸救助小分隊,一天4次巡查,發現一個,救助一個。
“目前,我們已在市、縣、區、街道四級形成縱向聯動,並與城管、公安等多個部門橫向聯動,在街面開展常態化摸排,建立流浪乞討人員信息台賬,再根據他們的情況和個人意願,實施定制化幫扶。”合肥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陳軼喆介紹,去年3月,他們在合肥市街頭共摸排出103名流浪乞討人員,現已成功勸導返鄉76人,聯系家屬領回6人,聯合屬地政府接回6人,安排醫療救治12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8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