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培炎:敏慧好学、才华出众的好所长江泽民 |
|
曾培炎 |
2010年04月26日08:56 来源:《解放日报》 |
 青年江泽民在上海 忆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曾培炎
(时为上海电科所整流器室技术员,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62年,我和江泽民同志同一年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工作,他是主管科研的副所长,我是技术员。那时他三十六岁,已经在长春一汽当过动力分厂厂长。我二十三岁,刚刚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江泽民同志是我踏上社会后最早的领导之一,虽然我们之间差距很大,接触也有限,但他的一言一行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我到所里不久就听同事们议论,新来的副所长与众不同。江泽民同志参加革命很早,还吃过洋面包,专业技术很精通。他平时戴一副深色宽边眼镜,风度翩翩,见到大家总是微笑着打招呼,群众都愿意跟他接近,同他讨论问题。那时政治挂帅,天天讲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我们开会在大食堂,一说听报告大家就犯愁,唯独听他的报告不一样,不少人早早去占座位。他的报告既突出政治,又不会满篇大道理、讲些空洞的口号,而是不时穿插具体事例,十分生动活泼。讲到关键的地方,他会插一点方言,比如四川话,说得挺像,也经常英文讲几句,有时还引用唐诗宋词,他小时候读过,随口就来,把大家的精神提振一下。同志们听着感觉很亲切,不是那么枯燥。既接受教育,也是一种享受。他出国回来,除了介绍考察内容,还给大家讲一些国外的见闻和社会情况,我们能听到这些信息十分难得。在那个极左思想盛行、封闭僵化的年代,他思想活跃,与群众坦诚相待,给研究所带来了一股新风。
除了开大会、听报告,所里各种各样的业务会议也非常多,只要有江泽民同志参加就会显得很有生气、从不冷场。他主持会议,很善于引发和调动大家思考,鼓励大家发言;又能很好很快吸取概括大家意见,做出明确结论,而且要言不烦,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这个是他的本事。
那四年,他在所里做了很多在业内有影响、有意义的大事,开展工作既抓全面又突出重点。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其中一项,就是制订中小型电机标准。事非躬亲不知难,后来我也搞过标准化工作,要把所有生产企业的标准统一起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电机又是机电产品的核心部件,应用面广,品种杂乱,可以说是机械系统最通用的、产品产量最大的标准化工作,全国中小型电机的生产厂家很多,意见很不一致,难度可想而知。但产品的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保证质量、方便用户,而且一个好的标准能为国家节约不少物质财富。当时上海电科所是全国统一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江泽民同志组织了行业中有关厂所的专家共同开展工作,最后形成各方认可的统一标准系列,通过了部门审定,应用到实际生产,最终对促进我国电机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2】 【3】
《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出版 珍贵图片文档首次公开
江所长亲自指挥建造噪音室
新中国第一代系列电机的诞生 |
|
|
(责任编辑:孙琳) |
 |
我要发表留言 |
 |
|
 |
48小时排行榜 |
48小时评论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