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突破围困 红军西征

2016年09月18日14:20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突破围困 红军西征

红一方面军的故事之三: 红军西征的战略决策,是我党“以发展求巩固”方针的继续,也是党中央把陕甘地区建设成为抗日根据地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西征战役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6年5月的陕北,初夏未至、春意正浓。

东征的红军受到蒋介石大兵的阻挠,回师陕北,略事修整。

东征红军回师陕北后,蒋介石对中共提出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置之不理,继续部署兵力,准备对陕甘宁根据地发动新的“进剿”。面对这种即将被封锁的局面,如果红军不采取必要的解决办法,势必有被困死在陕甘地区的危险。

5月8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延长县大相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分析政治和军事形势后,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甘肃是必由之路”的提议,确定了“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的任务,并做出了红军西征的决定。

向西挺进 肩负三大重任

大相寺会议之后,一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铁流向甘肃、宁夏挺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红军西征。

这只西征队伍,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以及第八十一师和骑兵团1.3万余人组成,称为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刘晓为政治部主任。

“关于西征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4月28日西渡黄河之前就给我们一军团、十五军团领导人来电报,说明在山西继续作战已不利,神木、府谷、三边(定边、安边、靖边)地区敌兵力空虚,可以作为新的进军方向。”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说。

这次红军西征的战略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向西发展,努力创造和扩大新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二是创造条件,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争取早日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三是消灭马鸿逵、马鸿宾占领宁夏,打通外蒙和苏联的联系,以便接受苏联的军事物资与技术等援助。

红军西征的战略决策,是我党“以发展求巩固”方针的继续,也是党中央把陕甘地区建设成为抗日根据地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战斗两月 完成双阶段作战

西方野战军于5月19日分左右两路,从延长、延川出发,执行中央军委确定的第一阶段任务:“夺取并赤化安边、定边、环县、曲子”。

5月27日,红十五军团从新城堡地区出发,分两路向西北进攻。5月28日,红一军团由吴起镇向元城镇、曲子镇方向攻击前进,6月1日,在曲子地区向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发起进攻,迫使第一〇五旅旅长冶成章以下150余人投降,缴枪200余支,红军进占阜城。两天后,又在阜城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6个步兵营,击溃两个骑兵营,俘敌1100多人。

至此,“左路军消灭了马鸿宾的主力,夺取了阜城、曲子、环县、洪德城之线碉堡。右路军夺取了宁条梁,争取了教民的拥护,影响蒙民,打击了三边、盐池的地主武装”,野战军西征的第一步作战任务已基本完成。

6月14日,西方野战军决定发起西征第二阶段作战,提出以最大努力赤化占领区域,摧毁安边、定边、豫旺堡及豫旺城等支点,打击敌出扰部队,肃清民团,解决部队给养和冬服问题。左路军(红一军团)在曲子镇、阜城、七营、上新堡等地区集结,向四周赤化,打击马鸿宾出扰部队;右路军(红十五军团)主力夺取豫旺县城,第二步以夺取韦州城为目的;中路军(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骑兵团)主力第一步夺取安边。

6月16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攻克定边县城,歼敌一个营并保安团全部,俘虏350余人,缴获180匹战马,1万银元及大量布匹、粮食。随后,红十五军团乘胜攻克盐池、豫旺等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俘虏500人左右,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和马匹。

西北线上,马鸿逵派兵南犯,企图夺回豫旺县城。红十五军团直属队和七十五师在红城水地区设伏,于7月5日诱马鸿逵部骑兵3个团并两个营进入伏击圈激战,成功击溃马鸿逵部队,歼其200余人,获战马200多匹。

7月初,中央军委明确西方野战军今后的战略方针和任务是,“七月以赤化现地为目标,八月以迫近河边求战为目标,九月以后依情况决定”。

此后,红军在王家团庄、高崖子、同心城、红城水、甜水堡、豫旺堡等地展开苏区创建工作。7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等致电西方野战军领导,高度肯定“两个月以来西方野战军以其坚决机动的指挥与英勇牺牲的战斗,完成了在西方创造根据地的任务”。

尊重回民 提出三大禁条四大注意

因为西征地区大多是回族聚居区,红军特别注意对回民的政策。

西征以后,红军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旨在加强民族团结和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文件,《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写有对回民的三大禁条: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文经典。指示同时提出“四大注意”要求红军讲究清洁、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

西征红军所到之处,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回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彭德怀司令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把西方野战军司令部设在豫旺堡的一个庙宇里,带头不吃大荤。每到一地,红军领导都到清真寺拜访回族上层人士,宣传党的政策,洽谈有关事宜。红军各部队宿营宁肯留宿野外,也不进回民的房子和清真寺。

“回民区吃水很困难,有的村庄要到几十里路以外的山下去挑水,我们就实行了‘满缸水’运动。回民是爱清洁的,我们就帮助他们打扫街道和院子,还把在汉民区打土豪得来的粮食,分给穷苦的回民。我们的部队中掀起了尊重回民、帮助回民的热潮。”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政委肖华回忆说。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有感慨地评价,红军“小心翼翼地尊重伊斯兰教风俗习惯的政策,即使在最多疑的农民和阿訇中间也留下了印象。”

为了实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征红军还帮助回民群众建立地方自治政权。1936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同心城召开了各界群众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一级的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予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回民自治政权的建立,使回民群众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力,大大调动了他们生产和支前的积极性。当红军向陕北转移时,不少回族青年还参加了红军,奔赴抗日前线。

统一战线 白天“打仗”晚上联欢

“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是我们西征中战斗任务之一,是和我们消灭敌人的战斗任务一样的重要。”这是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几次下达的政治工作指示。

西征期间,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已经提到我党的重要工作日程。毛泽东曾给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和社会名流写亲笔信,阐明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把团结争取东北军、十七路军和宁夏“二马”作为重要目标。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是对白军的统一战线工作。”聂荣臻回忆说,“野战军政治部要求我们做到,‘使每个指战员深刻地认识到要争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不仅仅是依靠红军打天下,而且要争取白军到我们这里来’。”

在西征之始的曲子镇战斗中,红军俘虏了宁夏马鸿宾部三十五师骑兵团团长马培清的两个儿子,经过一番教育后,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派人把他们送回到马培清的驻地。7月,红一军团行进至七营一带,左权亲自给驻扎黑城的马培清写信,劝其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与红军共同抗击日本。马培清念及旧情,复信表示赞同。红军还在三十五师所经之处张贴“欢迎三十五师合作抗日”、“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等标语,并给三十五师官兵送去馒头、米汤等食物。

到7月中旬以后,宁夏“二马”的部队跟红军基本处于停战状态,在七营川清水河一线和红军对峙的东北军许多官兵也逐步接受了中共的抗日主张,双方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关系。

据肖华回忆,当时在清水河一线有一道奇特的战线,白天我们是碉堡对峙的敌对双方,战线上鸦雀无声,晚上就是另一回事了。首先是清水河东边我们的部队传出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的歌声,接着河西边东北军的堡垒中也传来“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报仇”的歌声。我们部队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他们就唱“打回老家去”。唱到心酸之处,可以清楚地听到他们的呜咽声。

聂荣臻对此评价道:“我们对骑兵第六师进行的工作是很成功的。多次对他们进行战场喊话,半夜到他们的营地附近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甚至发展到战场联欢,与他们达成停战协定,这都推动了日后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

白天“打仗”、晚上联欢,名义上是敌对的双方,实际上成为要求共同抗日的朋友。通过这些行动和实践,在以陕甘宁苏区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形成了高涨的抗日氛围,开创了西北大联合的良好局面。

西征功勋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西征是以敌人的失败和我军的胜利而告终的。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和意义。

第一,它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西征前,陕甘根据地形势严重,西征不仅恢复了被敌侵占的根据地,而且开辟了纵横八百余里的新区,发展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同时,根据地又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工作,使陕甘宁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

其次,它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西征前,红军三大主力受到分割,力量分散,而且一、二、四方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和追击的严重形势,而西征,实现了三军的胜利会师。虽然,会师后的中国工农红军仅有四万人左右,但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战士,是民族的精华,革命的骨干力量,他们对夺取抗日战争以至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西征的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西征红军严格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全军上下都自觉地开展统战工作,因而团结和争取了东北军、西北军、哥老会和广大回民群众,打击了蒋介石的顽固势力。这对西安事变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记者 张玲玲)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