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六中全会

陈述

2016年11月07日09:42    来源:学习时报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会一共召开了十一次六中全会。这十一次六中全会都研究了哪些重大问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对此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了解每次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深入地认识党自身建设的历程。

有八次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召开下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

回顾这十一次六中全会,其中有八次六中全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讨论和决定召开下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并作出决议。

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专门讲了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关问题,全会作出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议中强调加紧完成准备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召开党的“七大”,代表名额定为350人。1955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七届六中全会的第二项议程是讨论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关问题。经过认真的讨论,全会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的规定》。为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十二大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化,此后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章的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样每届中央委员会的六次全会(除十三届六中全会外)都研究决定召开下次党的代表大会的问题并作出决议。如1986年9月召开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1996年10月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2001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都作出召开下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守党章党规,严格按照党的制度和规定治党管党,也可以看到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有三次六中全会研究党的建设的同时确定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十一次六中全会,其中有三次全会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1938年9月至11月初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这次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张闻天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党规党法的报告等,毛泽东作会议结论。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加强党规党法等建设的重要问题。全会批评了王明等人的教条主义错误,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宗派主义错误,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这次全会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的评价是: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党的命运。

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这次全会总结经验,团结前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党的建设进入新阶段而载入史册。这次中央全会对中央领导进行了改选,表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已经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如在六中全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报中所说:这是众望所归。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到新阶段,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全会高度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又一重要内容。

有三次六中全会专题研究讨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1990年3月召开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全会强调,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全会要求全党,以新的作风创造新的辉煌。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党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全会号召全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有三次六中全会讨论审议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问题并作出决议

1986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既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国共产党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全会要求全党,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会要求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十一次六中全会都以党的建设为主题,因而非常重要。如果说第一次六中全会,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党的命运;那么,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习近平的核心地位,这也将开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更从容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加坚定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党史部)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