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孙中山的青岛四日之行

2016年11月15日09:54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孙中山的青岛四日之行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在青岛广东会馆与欢迎者合影。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富强、民主自由而奋斗,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鞠躬尽瘁。1912年8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去时和回途中两次经过山东,留下了他在山东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足迹。其中9月28日,孙中山乘专车考察胶济铁路并赴青岛,在青岛各界欢迎会上,重申了修建铁路的政策。在这样的历史性时刻,曾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的岛城文史专家王桂云先生思绪万千,日前在其青岛市南区的家中,已过耄耋之年的王老向笔者娓娓道出那段风云变幻的激荡岁月……

徐镜心、刘冠三等盛邀孙先生访青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这一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短短三个月内相继发生了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等重大事件。4月1日,当了三个月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正式辞职,取代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为表示“诚意”,一再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

孙中山应邀于8月8日抵京。与袁世凯会面后孙中山原计划赴东北考察,但袁世凯以东北治安不好为由极力劝阻,孙中山只好转赴天津。

地处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交界的济南,人民向往革命、拥护共和。曾经在青岛长期进行革命活动的老同盟会会员徐镜心(时任国民党山东支部理事)、青岛震旦公学创始人刘冠三等人推动山东省议会及各团体多次电邀孙中山来济南考察。山东都督周自齐亦电告北京:“已大备供张,欢迎孙中山先生,深望政府以鲁民特别愿望转至孙先生。”

9月25日,孙中山从天津启程,途经山东德州时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停留了30分钟。抵达黄河北岸时,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尚未建成。孙中山乘船渡过黄河,考察了大桥修建情况后乘坐周自齐派来的专车抵达济南火车站。

在济南,孙中山检阅了军队演练,游览了千佛山、大明湖,在国民党人欢迎会上讲话,还接受了记者采访,再次强调修筑铁路的战略意义。这时,徐镜心、刘冠三等向孙中山转达了青岛各界群众企盼一瞻领袖风采、盛情邀约先生访问青岛的意愿,建议他到青岛访问后乘船去上海。

在“沙滩宾馆”租住16间客房

9月28日晨7时,孙中山一行从济南火车站启程,晚6时,列车抵达青岛火车站。车站月台上聚集了大量前来欢迎的各界人士,其中有同盟会老会员,旅居青岛的广东人,青岛商会、齐燕会所、三江会馆的代表,还有充满好奇心的欧洲记者。两千多学生和群众挤满了站前广场,孙中山走出站台时,人们脱帽致敬,挥动彩旗,欢呼雀跃。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今青岛中山路北部区域)许多建筑挂起五色国旗,一些商家更是张灯结彩。

孙中山一行40余人乘车前往位于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的“沙滩宾馆”入住,因随员较多,共租用了16间客房。

随后两天,孙中山异常忙碌:他先是拜会了海关,到三江会馆演讲,随后又出席了广东会馆为他举行的宴会。

欢迎孙中山先生的群众大会会址设在三江会馆大戏楼前广场。大会盛况空前,来自全市各方的人们汇集于会场,附近的青岛老城区四方路、芝罘路、济宁路一带的居民可谓“倾城而出”,云集于会场。在鞭炮声、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孙中山走上了大戏楼的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宣讲了革命道理,又着重阐述当时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在谈到中华民国未来展望时,重申筹办铁路进程的方针,他着重提出将修筑2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他说:清王朝被推翻后,仍应继续努力,争取恢复祖国领土完整。列举应恢复主权的地方,就包括青岛,说到此处,听众热烈鼓掌,经久不息,又讲,要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帝国主义的政治侵略和经济压迫,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要全国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号召人们为国家日臻富强而奋斗不息。讲话受到热烈拥护,给人们极大鼓舞。

9月30日上午,孙中山一行来到位于大鲍岛区域芝罘路上的广东会馆。组织者事先发放了三百余张入场券,会馆内已经挤满了人。孙中山在此发表了演讲:“现在中国虽然已经共和,但所建者仅一间空房子,内部之装饰与陈设所缺尚多。凡我国民皆有和衷共治之责任。然欲共治当先自尽其本分责任始……无文明教化之工作断难突飞猛进也。如青岛商埠,前本一区区渔村……遂发展至于灿烂无比之境地,其深有价值之建设,中国又宜用作师表者。”表示要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促进中国建设。会后,在广东会馆门前,孙中山先生还与青岛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合影留念。

离开广东会馆,孙中山又到前海之滨的德华大学考察。在挤满师生的礼堂内,孙中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政体现已更改,是破坏已终,建设方始,正需各界和衷共济,以固国基。国家宪法是建立在平等和自由基础上的,但此种原则也有一定限制,而特别官吏、军人、学生三种人要受此约束之限制,因为这三类人唯有服从是其第一义务;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在学校期间要勤奋学习,以便日后以西方国家知识和西方国家文化武装自己,以自己学习的知识,为国民谋取公共之幸福。”

午后,孙中山访问了位于北京街的青岛基督教青年会,与青年会人员合影留念。孙中山肯定了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对同盟会革命活动的支持和贡献,并特别指出:“在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不少青年会会员。”

下午一时,应各省旅青商界邀请,先后到江西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和安徽会馆及齐燕公所等处演说。晚上七时,又应邀出席粤东同乡会的宴会。当晚,孙中山再次来到广东会馆出席广东同乡会的欢迎宴会,在群情激昂、酒兴正酣之际,广东会馆会长古成章起身提议:“我们中国千百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国家实现了民主共和。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就在面前为我们指点迷津,设计未来。”在他的提议下,在场的人们起立举杯,整个宴会一时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在座五六十人其乐融融,兴尽而归。

游览崂山感叹“自由民的滋味”

10月1日上午,孙中山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以及徐镜心、刘冠三、陈洗凡等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崂山。关于孙中山此次崂山之行,王桂云在自己于2009年出版的《游览崂山闻人志》一书中有过详细记载:崂山位于青岛海滨,山体雄伟、气势磅礴,是道教发源地之一,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主峰巨峰是观赏“云海、火球、日出、佛光”四大奇观最佳境地。在游览崂山时,沿途的道路和造林使孙中山先生对青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登临崂山顶峰时,面对大好景色,大家都感到心旷神怡,孙中山心头一动,指着眼前的景物笑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今天总算尝到了一个自由民的滋味了。几十年来,我长期在国外漂泊,经常梦见祖国的壮丽山河。我才知道,它比我梦境还要美丽得多哩。但愿废除专制后,大家都来致力于民生建设,使人民都能永享和平和安乐。”说完这段话后,大家专心欣赏起崂山的秀丽风光。金秋的阳光照耀着崂山的层层峰壑,重重青山、团团绿树、簇簇鲜花,被阳光一照,变得飞金滴翠。孙中山深情地感叹道:“这儿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华民国啊!”

当天傍晚,孙中山一行前往青岛大港码头,登上德国亨宝公司“龙门”号客轮前往上海,结束了为期三日的青岛之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3月30日,中共青岛地方组织与国民党市党部为孙中山逝世举行追悼会。1929年5月22日,青岛接收专员公署令将前山东路改称中山路,将第一公园改为中山公园。2001年国庆节在中山公园增设一尊孙中山先生石雕塑像。这是青岛人民对孙先生的缅怀纪念!(王桂云口述 陈敬刚整理)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