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雨花英烈,用信仰照亮未来

孙 敏 魏晓敏

2019年04月02日09:2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雨花英烈,用信仰照亮未来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烈士就义群雕。

  

在纪念馆的中堡,用灯箱形式在一整面墙上集中展示五十位烈士事迹。

南京中华门南,有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叫雨花台。古雨花台是旧时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传世名作。

然而,这一清静幽雅、风景绝佳之处,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2年间,却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日前,《雨花英烈精神》正式列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编写计划。清明前夕,记者走进雨花台,通过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还原那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里,雨花英烈们为真理上下求索、为信仰奋斗牺牲的厚重足迹。

主题词:初心使命

对话人:南京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崔钟,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中恽代英的扮演者

访谈专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王相坤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展出了周恩来同志用毛笔录写的一首《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这首诗的作者是恽代英,1921年入党,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2015年,以雨花英烈为题材的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搬上舞台。南京话剧团青年演员崔钟,成为这部剧中恽代英的扮演者,由此开启他和这位党的早期领导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阅读大量史料,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拿着他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一张照片看,脑海里做出各种假设,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伟大的坚持,怎样能做到面对任何情况都儒雅淡定,他的眼神里传递出什么……”

130多场演出,在崔钟看来,“舞台上的表演,真正直抵人心的是台词。而这些台词正是摘录自恽代英烈士的家书和当时狱中难友的回忆!”

“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党的事业现在处在最关键的时候,群众在受难,在流血。为了让群众尽量少流血,我不能临阵脱逃。”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

每当烈士的原话在舞台上响起,深深激荡的,不仅是演员自己的内心,更是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话剧《雨花台》在北京大学的首演,“谢幕谢了好多次。观众们都站了起来,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师生噙着眼泪,泣不成声,反复跟我们说‘谢谢’。”

时间回拨到1931年4月,在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国民党军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时的照片劝他投降:党国正是用人之际,若归顺蒋总司令,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触手可及!只要写个声明,你就自由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恽代英愤然而起,“我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为共产主义而献身,死得其所!” 4月29日中午,恽代英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挺胸,神色坦然,一路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年仅36岁。他用生命探寻和诠释了何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了,那时的世界多么美妙。也许那时的年轻人,不易领会我们走过的令人难以设想的崎岖道路,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这不仅仅是恽代英个人的想法,它也是千千万万个为了实现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的想法。

“早期党员的初心集中体现在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救国救民的唯一正确道路上,它蕴含的‘理想信念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是新时代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王相坤说。

主题词:理想信念

对话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志亮,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助理馆员

访谈专家: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雨花英烈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跃

1927年的中共五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数约为5.8万人。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动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中共党员的人数骤降到1万多人。其中,有被杀害的2.6万多人;剩下两万多人,在严酷的斗争中,组织被打散,许多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还有一些人在政治、思想上陷入混乱,彷徨者、动摇者纷纷脱党。面对这样的巨大牺牲和艰难困顿,依然有一批又一批坚定的共产党员,高举革命的旗帜,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90后的刘志亮,去年硕士毕业后选择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做了一名研究员。他探索的课题是,在雨花台英勇牺牲的烈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多数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是什么让他们在革命低潮时期,放弃了现实的利益、长久的富贵,甚至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

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史料整理和讲解交流的过程中,刘志亮感觉自己和百年前这些在白色恐怖中赴汤蹈火的同龄人,进行了一次次触及心灵的精神对话。

许包野,广东澄海冠山人,1920年赴法国留学,后再到德国、奥地利,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共产国际派遣回国,先后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指着烈士俊朗的照片,刘志亮告诉我们,大革命时期,相比其他地区,在南京的共产党人遇到的更是空前绝后的白色恐怖和巨大牺牲。1927年到1934年,处于国民党统治中心的中共南京党组织遭到8次重大破坏,谢文锦、孙津川、黄瑞生、李济平、李耘生、顾衡6任领导人先后牺牲。这6人中,从上任到被捕牺牲,最短的只有半个月。

1934年7月,中共上海中央局决定调许包野到江苏任省委书记,组建新的省委。在反革命屠杀极其疯狂的时刻,赴白色恐怖中心的江苏省委任职即意味着牺牲,但他毅然挺身而出,无所畏惧地站在了狂风巨浪的潮头。

“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许包野在河南被捕。在狱中,敌人对许包野施行了野蛮而残酷的刑罚,用竹针扎进他的手指,用辣椒水灌进他的鼻子、眼睛,用小刀割破他的耳朵,扎进他的大腿、小腿,经常将他折磨得昏死过去。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最黑暗的夜晚,才有星光灿烂。在纪念馆中堡,用灯箱形式在一整面墙上集中展示50位烈士的事迹。抬头仰望,LED灯营造出的“漫天星光”的效果,象征每位烈士个体所散发的信仰之光,闪耀在漫漫长夜,照亮革命道路。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邓中夏,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1922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9岁。

施滉,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共产党。回国后,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香港海员工会等处工作,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34年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年仅34岁。

洪灵菲,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代作家,“左联”成立时七人常委之一。1934年被秘密枪杀于雨花台,年仅32岁。

……

一张张黑白照片上,毕业于著名高等学府的青年才俊们,目光坚毅而深邃。在他们的眼中,雨花台不是什么断头台,也不是什么骇人的刑场,这里正是证明对党的忠诚、证明崇高信仰、证明共产主义信念的地方。再没有什么能主宰这伟大的世界,是信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这些精神的根源归结起来在于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共产主义的绝对信仰。也只有绝对的信仰和绝对的忠诚,才能让他们为了真理和信仰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雨花英烈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跃说。

主题词:家国情怀

对话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讲解接待科科长郭琦,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获奖者

访谈专家: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

在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的西侧,有一棵丁香树。丁香,是树的名字,也是一名牺牲在这里的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她短短 22 年的生命,绵延了一段跨越世纪的爱情故事。

2018年底,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上海举行。来自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郭琦,深情讲述了一个“永不凋谢的丁香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评委。

丁香是一名出生在苏州的弃婴,从小被一位美国女牧师收养。在大学校园里,她遇到了进步青年乐于泓。阿乐喜欢拉二胡,丁香弹得一首好钢琴,音乐让两个年轻人相互吸引,彼此爱慕。除了相同的爱好,他们更有共同的理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面对反动派的残酷屠杀,他们没有彷徨,在腥风血雨中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4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秘密婚礼。小两口的家成了上海地下党重要的交通站,两人用音乐巧妙地向同志们传递消息。新婚5个月,组织派丁香到北平参加秘密会议,此时的她已经怀有身孕。因为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

敌人带来她的美国养母,企图用亲情感化她。养母劝她:孩子,只要在悔过书上签字,咱们就能保释出狱去美国!可是,丁香拒绝了。她说,妈妈,我不能走,美国是妈妈的祖国,而我,更爱我的祖国!

1932年12月,丁香带着腹中不到三个月大的孩子英勇就义。噩耗传来,阿乐悲痛欲绝,从此紧闭心门 18 年,直到遇见了一位酷似丁香的姑娘。

1982年,在丁香牺牲50周年纪念日,年逾七旬的阿乐带着妻女,回到了丁香英勇就义的雨花台,种下了一棵丁香树。此后,每年清明,阿乐都会穿戴整齐,来到雨花台的丁香树旁走一走。

1992年早春,阿乐病逝。次年清明节,阿乐的妻子和孩子们,捧着阿乐的骨灰,在绵绵春雨中又来到雨花台的丁香花下,将骨灰埋进了这块令阿乐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土地。

雨花山高,满园花香。像丁香一样,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用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他们没有听到共和国成立礼炮的声音,但他们愿意为憧憬的这一刻付出鲜血和生命!

准备大赛的过程中,郭琦和百年前的丁香也完成了一场对话。郭琦动情地说:“短短几个月的婚姻,丈夫阿乐付出了一生的情怀。我也是母亲、是妻子,我能理解丁香肯定很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丈夫。但是,为了救国救民的抱负和理想,她最终为了大爱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在情感的纠葛和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中,丁香展示了她的伟大。”

“雨花英烈的故事,已经进入高校的思政课堂。” “网红”思政课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告诉记者,雨花英烈们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是100年前的青年楷模。他们的事迹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对当代青年人来说,雨花英烈精神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理当成为“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夜群星,璀璨天地。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砥砺人心的“雨花英烈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本版图片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