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胡耀邦为 《党史研究》 题写刊名

于吉楠

2015年11月09日15:19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胡耀邦为 《党史研究》 题写刊名

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回想起令人难忘的往事,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三十年前胡耀邦为《党史研究》题写刊名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题写报名、刊名,是常见的事情。十二大胡耀邦担任总书记后,很少做这些事了。他破例给《党史研究》题写刊名,有着不寻常的历史因缘和涵义。

1977年,胡耀邦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时,就很重视研究党史。

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党校成为率先研究党史、用实践标准检验路线是非、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教训的大课堂。1980年,在胡耀邦的倡议下,中央党校创办《党史研究》刊物。他强调办刊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他要求“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可有可无、空洞无物的东西不要。事实要反复核对清楚、论断要十分慎重从事。”在他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党史研究》健康成长起来。1984年《党史研究》编辑部正式成立时,每期发行量达8万多册,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正规的专业学术刊物。

在新的形势下,为扩大刊物的影响,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央党校校委领导同意扩大发行范围。1985年6月,经文化部批准由限国内发行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写信向胡耀邦汇报这一新的情况,并请他为《党史研究》题写刊名。

10月的一天,中办秘书局转来胡耀邦办公室给《党史研究》编辑部的一封信。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两张白宣纸条,各写“党史研究”四个字,没有署名,没有回信。中办秘书局转信时没有任何说明,胡耀邦办公室也没有电话来。我立即把此事向主管党校日常工作的陈维仁副校长汇报,请示如何处理。陈维仁高兴地说:“耀邦同志很少题写刊名,在中央党校也是首次。他很重视研究党史,很关心《党史研究》这个刊物,勉励我们把刊物办得更好。”陈维仁说:“耀邦同志一贯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方针,担任总书记后,更加强调不要宣传他个人。我想耀邦同志这一次,是提醒我们注意,不要借题写刊名突出宣传他个人。我们要正确理解他的意思,处理好这件事。”

我回编辑部,重读了1981年6月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后,他约见朱穆之、曾涛、张香山、胡绩伟的谈话。他对大家说:“不要突出宣传我个人。要适当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作用。”“你们只要把好两年关”,“我们党就会形成一股新风气。”他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深思。他说:“毛主席很早以前就是我们党的卓越领袖,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同大家一起开会、谈话、照像时,他并不把自己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譬如照像,他总是站在边上。1949年开政协会议,中共代表团的那张照片,毛主席和刘少奇就坐在第一排的两边,中间是四老。1955年团中央开全国积极分子大会时,布置主席台的座位,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决定,要我们团中央的同志坐在前排,他们都在第二排。不知后来怎么搞的,开会、照像,甚至出场走路都要严格按等级次序办。这并不好,是我们党的风气上的一个倒退。能不能把这一套改变一下?我是主张改变的。”学习胡耀邦的讲话,加深了我对问题的理解。《党史研究》编辑部决定,从1986年第一期起,改用他题写的刊名,但是不搞任何宣传活动。直到1986年8月出版的《中共中央党校年鉴(1985)》,才在“书报杂志的编辑与出版”栏目中,用“胡耀邦同志为《党史研究》题写刊名”一句话,公布了这一消息,并载入年鉴。

1988年1月,《党史研究》同《党史通讯》合并,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刊名改为《中共党史研究》。胡耀邦题写的刊名仅用了两年,但他所表达的要重视研究党史、办好党史研究刊物的思想,要自觉地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方针、形成党的新风气的思想,都是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我们没有忘记,我们应当继续努力去做。

(作者系中央党校原《党史研究》主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