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刘蒙:大兵团无后方供给 挺进大别山创造了奇迹

2012年12月18日12: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18日电  今年12月4日是开国元帅刘伯承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刘伯承之子刘蒙少将、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薛庆超做客人民网,回顾刘伯承的军事生涯,梳理刘伯承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刘蒙说,解放战争一共四年,歼灭国民党军队八百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的。在整个解放战争当中,第二野战军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刘蒙特别讲了挺进大别山的经过。他说,自己曾经采访过国民党当时的作战厅厅长,对方说研究了一辈子作战,认为最突出、最应该可以讲的就是“挺进大别山”。一般战争发展,基本上是四个阶段,敌人的全面进攻,敌人的力量消耗一部分之后,变成了敌人的重点进攻,然后是战略相持,然后是战略反攻。苏联的卫国战争是典型的例子。但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刚刚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毛主席让一个大兵团插到敌人的心脏里去作战。我父亲刘伯承对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体会是这样讲的,东逼南京,西迫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必然造成国民党大部队的退缩,造成反攻的局面。主席在我父亲走的时候有三点估计,第一点估计,进去可能就被消灭了,第二点估计,可能站不住脚被打出来了,第三点估计是对战略全局起到一定作用。

刘蒙说,一个大兵团无后方供给的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都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大的部队,没有后方供给线,让自己找装备、找弹药,自己找服装、找吃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的军队是扎根老百姓的,才能创造这样的历史奇迹。遇到了很多风险,当时造成国民党前线抽回来60多个旅进剿大别山,带来了战争的转折点。当我父亲出了大别山之后,主席跟他讲,你做到了第四种估计,是我没有想到的,就是起到了战略转折作用。(李伟)

(责编:李伟(实习)、姚奕)


相关专题
· 红色访谈
· 刘伯承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