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18日电 今年12月4日是开国元帅刘伯承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刘伯承之子刘蒙少将、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薛庆超做客人民网,回顾刘伯承的军事生涯,梳理刘伯承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刘蒙说,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一直到七十多岁,他还是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起床之后要做三件事,一是要打一套拳,他自己根据年轻时习武编的一套拳。第二要朗读外文,他本人的俄文和英文都很好。第三件是写字。这三件事做完他才开始吃饭。现在很少有人看到七十多岁的老人早上起来读外文写字,可以看得出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刻苦。
刘蒙说,父亲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著作,还有190万字的翻译作品,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因为在战争年代,毫无疑问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打仗,炮火响了,不能坐在那儿当翻译。我在总参二部做过一段时间翻译,有一书架的词典可查,有一书架的参考书可查,而且我拿着一杯热茶,明亮的灯光,在暖和的屋子里翻译都很艰难。战争年代,肯定是油灯,恐怕有一两本字典就是很不错的情况了,竟然能翻译190万字的作品。
刘蒙还介绍说,有很多词是刘伯承首译的。比如大家常用的“游击战”,从外文翻译过来,最早是“黑猩猩战”,可是中国人都看不懂。刘伯承根据游击战的定义,“高机动性的作战和突然的进攻”,把两个词合起来,又根据《史记·李广传》的一句话“李广擅游击”,取“游击”二字,定义为“游击战”。(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