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毛泽东网上纪念馆 生平年表选集文集 思想年编研究评论 诗词作品书法手迹回忆思念 影音再现 历史瞬间 毛泽东传毛泽东家书选
编者按:201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9周年的日子。众所周知,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一生写出了诸多鸿篇巨著,这和他酷爱读书、勤于思考是分不开的。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中国的、国外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毛泽东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思考的一生。为缅怀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特别整理了关于毛泽东读书的一些文章、图片,敬请关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频道] [献花留言] 

 

 

毛泽东:《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水浒》是毛泽东较为欣赏的古典小说之一,他对《水浒》点评颇多。据薄一波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我国的不少古典小说他曾读过多遍,在讲话和文章里,时常引用这些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并且常常用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毛泽东同志曾介绍说:《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他从这里引伸出我们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

毛泽东从《三国演义》看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外出专列上携带的大批古书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必备的。他甚至读过《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据余湛邦回忆:1958年9月,毛主席乘专列巡视大江南北。“一天,毛主席正在车上阅读《三国志》,张治中和罗瑞卿进来,在谈话间,毛主席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古田会议后,为了阐述宣传鼓动重于指派命令的道理,毛泽东给大家讲了《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黄忠本来年老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表示: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到“双方强弱不同,弱者也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道理时,举了中国古代六个有名的战例,其中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等三次战役,都是《三国演义》中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过的。


毛泽东读《红楼梦》了解封建社会
    毛泽东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怀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兼采诸科思维之长、独具百家学说之底蕴,作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文人和政治家,毛泽东读《红楼梦》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是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深刻心得体会。在他看来,把《红楼梦》当作故事来读,是浅层次的,而将其当作历史来读,是深层次的。浅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消遣性,而深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思想性和社会历史意义。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时就说:《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5年,他对表孙女王海容说:“你要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1967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时还说:不了解点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说,怎么知道封建主义是什么呢?当作历史材料来学,是有益的。1981年,薄一波曾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毛泽东从小爱读《西游记》 喜欢孙悟空
    毛泽东从13岁起就喜读《西游记》,且“年既老而不衰”。孙悟空那敢于藐视至尊玉皇大帝、大闹天宫、取经路上降魔除怪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始终感染着毛泽东。每逢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孙悟空的这种气概与精神就往往被释放出来,体现在毛泽东的诗文之中。1935年10月,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创作了《念奴娇·昆仑》一词。他在自注中说:“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诗人想到孙悟空把山“变白”,却又走向另一极端--“搅得周天寒彻”,于是他发出奇想,“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而且分别“遗欧”、“赠美”、“还东国”,以达到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的,展现了毛泽东要完成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组图:毛泽东酷爱读书
组图:毛泽东酷爱读书

毛泽东读“破”了一部《资治通鉴》
    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印迹。有一段时间,毛泽东读《资治通鉴》真是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毛泽东读书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给孟锦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



毛泽东为什么下功夫读《二十四史》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阅读传统的经、史、子、集著作,“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这是青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态度。他对史籍的爱好,贯穿于他的一生。毛泽东读得最多的、批注最多的历史书籍是《二十四史》。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这部《二十四史》,是1952年工作人员根据他阅读中国古籍的需要而添置的。这是一部大字木刻线装本,毛泽东生前特别喜爱,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他老人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从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无论在外出的火车上、飞机上,无论在住地的会客厅里、书房里、办公室里、卧室里,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人员随时都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几个特点
    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它是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阅读中国古籍的实际需要,于1952年添置的。毛泽东特别喜爱它,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无论在住地的办公室里、在外出的火车上,不分白天、黑夜,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他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这部《二十四史》与毛泽东朝夕相伴24年,毛泽东对其堪称手不释倦,阅读之刻苦,阅读遍数之多,批注文字、圈点符号之多,思考之深,理解之透,都让人叹服。笔者认为,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至少有以下八大特点: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读谈法国近代史
    有一种误解,以为毛泽东读史,只读中国的,对外国的,他不大了解。陈晋在《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读谈法国近代史?》(刊于《党的文献》201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其实,毛泽东也喜欢读世界史,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长置于床上,经常要翻阅的一本书。他既读世界通史,也读国别史。西方的历史,毛泽东最熟悉的是法国近代史。在法国近代史中,他最感兴趣的是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最喜欢谈论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据粗略统计,从1910年到1973年,毛泽东读谈拿破仑不下40次。

 


看毛泽东如何读史品人?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毛泽东评《明史·杨爵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毛泽东阅读《明史》,圈注颇多。这些圈注,反映了他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体悟。他读《明史·杨爵传》时旁批的“靡不有初”四个字,就说明了这一点。“靡不有初”,语出《诗经·大雅·荡》,是召穆公斥责昏庸无道的周厉王的一段话:“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上天生下这么多百姓,他们的命运谁来管?当政者制定的法令,虽然开始多是好的,但不断地变来变去,大多有始无终。所办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


看毛泽东如何读史品人?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毛泽东评《明史·杨爵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毛泽东阅读《明史》,圈注颇多。这些圈注,反映了他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体悟。他读《明史·杨爵传》时旁批的“靡不有初”四个字,就说明了这一点。“靡不有初”,语出《诗经·大雅·荡》,是召穆公斥责昏庸无道的周厉王的一段话:“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上天生下这么多百姓,他们的命运谁来管?当政者制定的法令,虽然开始多是好的,但不断地变来变去,大多有始无终。所办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


 

 

1949毛泽东在双清别墅读报的历史瞬间
1949毛泽东在双清别墅读报的历史瞬间

毛泽东喜欢读书 受韩愈影响改变文风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书,他对唐代诗人韩愈的痴迷是从青年时代开始的。1913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学习。国文老师袁仲谦是前清举人,蓄一大把胡子,对学生要求很严,要学生学写桐城派古文。正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开始钻研韩愈的文章。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对这段读书经历仍然充满深情:“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辞。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可见韩愈对毛泽东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事实上,毛泽东当年写给黎锦熙、萧子升的信,大都气势沛然,情感炽烈,义理跌宕,很得韩愈笔意。1952年,毛泽东还应湖南一师历史老师罗元鲲之请,为袁仲谦撰写了墓文,表达了他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


战争年代毛泽东爱看哪些书报 读解《毛泽东等关于订购书报的七封信》
    七封书信中,除了1942年1月的信件是叮嘱关于订购书报的事务性工作外,其他六封书信的邮购内容,均涉及同一个主题,即邮购经济类书籍。如,重庆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的《四川经济参考资料》、《贵州经济》、《日本对支经济工作》、《中外经济年报》、《中外经济拔萃》和商务版的《中国工业资本问题》,还有《四川工厂名录》、《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西南实业通讯》等。毛泽东是读书大家,一生涉猎广泛,博览群书,但也并非不分主次,不顾兴趣。他最重视、最喜欢读的书是马列理论、哲学著作和文史古书,至于经济类书籍,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其他的涉猎较少。这组书信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经济类书报的关注,让人耳目一新,由此也不难推断,这种重视与当时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经济形势密不可分。

毛泽东读马列著作终身不懈
    毛泽东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的一生,也是始终坚持不懈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加以发展和创新的一生。毛主席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最忠诚、最优秀的学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杰出、最卓著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毛泽东由信马列、读马列、研究马列,到运用马列、发展马列,几十年追求、几十年不懈、几十年实践是很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时间是1920年。此后56年里,对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这本书中的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

图书管理员谈毛泽东读书:读累了就会看看小人书
    据徐中远介绍,他曾于1966年至1976年间担任毛泽东主席的图书管理员;1978年至1988年间又被任命为毛主席中南海故居图书资料整理小组组长,对毛主席的读书内容和阅读习惯非常了解。徐老回忆,毛主席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经史子集到自然科学类的书籍,连小人书、笑话集都有涉猎。除了国内的书籍之外,徐老透露毛主席还非常喜欢阅读西方名人传记的译本以及新华社的国外参考消息,甚至还会阅读一些简单的外文文章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譬如《北京周报》的英文版就是主席每周的必读物。徐老还说,毛主席有一种独特的读书方式,如果他读严肃、正经的书读累了,他就会看看小人书、笑话书等轻松的书籍放松下大脑、调剂一下然后接着读,这样读书虽多却不觉得劳累。

精彩图书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间:2012年12月26日08:21    (责编:孙琳、王新玲)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