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新青年》上大过年---胡适、陈独秀、沈尹默、刘半农的除夕诗

2013年01月17日14: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17年的春节,和所有中国年一样,热热闹闹,普天同庆。这一年的春节,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却因为几位知名教授的诗篇,而显得富于诗意与文化气息。他们不但同时写诗致意,还将这些诗篇全都发表在了《新青年》杂志上,堪称这一年春节的特别记忆。

1917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同时发表了四首以“除夕”为题的诗。胡适、陈独秀、沈尹默、刘半农,四位北大教授,向校内外同仁呈献诗作,同庆1917年春节。留美七年的洋博士胡适,时年27岁,意气飞扬,以他一贯提倡白话文写作的主张,写了一首“纯白话”的除夕诗:

除夕过了六七日,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除夕“一去不复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记不清楚几只碗;

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天津梨子真新鲜!

吾乡“雪梨”岂不好,比起他来不值钱!

若问谈的什么事,

这个更不容易记。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这本戏和那本戏。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风冷独回家,

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预备明天寄与“他”!陈独秀(1879—1942)的《丁巳除夕歌》,则与胡适诗作的氛围完全不同。长胡11岁的陈氏,没有少年海归胡适那样的志得意满与闲适从容,对他而言,对中国封建社会以来遗留至民国的诸多社会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焦点与探讨重点所在,这一视角下的思考与追问,即使在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里,仍然没有消逝而去。诗云:

古往今来忽然有我,岁岁年年都遇见他。明年我已四十岁,他的年纪不知是几何。我是谁?人人是我都非我。他是谁?人人见他不识他。他为何?令人痛苦令人乐。我为何?拿笔方作除夕歌。除夕歌,除夕歌,几人嬉笑几人泣。

富人乐洋洋,吃肉穿绸不费力。

穷人昼夜忙,屋漏被破无衣食。

长夜孤灯愁断肠,团圆恩爱甜如蜜。满地干戈血肉飞,孤儿寡妇无人恤。烛酒香花供灶神,灶神那为人出力。磕头放炮接财神,财神不管年关急。年关急,将奈何;自有我身便有他。他本非有意作威福,我自投罗网自折磨。转眼春来,还去否?忽来忽去何奔波。人生是梦,日月如梭。我有千言万语说不出,十年不作除夕歌。

世界之大大如斗,

装满悲欢装不了他。万人如海北京城,

谁知道有人愁似我。与陈独秀的惆怅、愤怒不同,沈尹默的这个春节,过得平淡、平和,依旧流露着一位中年学者的平实风范。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他当年也尝试做过白话体的自由诗。1917年的除夕,时年35岁的沈尹默就写过这样的自由诗。诗云:

年年有除夕,年年不相同;不但时不同,乐也不同。记得七岁八岁时,过年之乐,乐不可当,乐味美满,恰似饴糖。

十五岁后,比较以前,多过一年,乐减一分;难道不乐?不如从前烂漫天真。

十九娶妻,二十生儿:那时逢岁除,情形更非十五十六时,乐既非从前所有,苦也为从前所无。好比岁烛,初烧光明,霎时结花,渐渐暗淡,渐渐消磨。

我今过除夕,已第三十五,观喜也惯,烦恼也惯,无可无不可。取些子糖果,分给小儿女,“我将以前所有的观喜,今日都付你。”

与胡适同岁的刘半农(1891-1934),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后,他更为积极地为《新青年》撰稿,为新文化运动极尽笔墨抒写。就在他发表除夕诗之前,他甚至跑到绍兴周氏兄弟府上,与鲁迅、周作人两位新文化健将彻夜长谈,探讨《新青年》增设栏目等相关事宜。在绍兴过春节的刘半农,写出的诗篇也格外有特色。诗云:

(一)除夕是寻常事,做诗为什么?不当他除夕,当他平常日子过。这天我在绍兴县馆里,馆里大树甚多。

风来树动声,如大海生波,静听风声,把长夜消磨。

(二)主人周氏兄弟,与我谈天;欲招缪撒,欲造“蒲鞭”,说今年已尽,这等事,待明年。

(三)夜已深,辞别进城。满街车马纷扰;

远远近近,多爆竹声。此时谁最闲适?

——地上只一个我!天上三五寒星!

刘半农这一组三首小诗,亲切平实,浑如一小页除夕日记。诗篇末尾还特意为“缪撒”与“蒲鞭”两词加了注解。他介绍说,缪撒,拉丁文作“musa”,希腊“九艺女神”之一,掌文学美术者也。蒲鞭,日本杂志中有之,盖与“介绍新刊”对待,余与周氏兄弟均有在《新青年》增设此栏之意。原来两词一为拉丁文音译,一为日本语专用,在中文自由体诗行里,连用拉丁文与日本语术语,这在百年前的中国诗坛,还算是颇为时髦的事儿哩。看来,刘半农这个年过得很前卫,也很时尚。

在这个近百年前的春节,胡适、陈独秀、沈尹默、刘半农等以半带戏谑、半带思索的笔墨为朋友,也为自己留下纪念。《新青年》上大过年——1917年的春节,也正因这一大帮带着崭新时代气息的“新青年”们的出现,而面貌一新,令人耳目一新,的确给人以新年新气象的时代记忆。(肖伊绯)

(责编:杨丽娜(实习)、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