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林锋1919年出生于一个澳门小康之家,祖籍广东省新会县。1936年在澳门参加革命,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澳门地下党工委书记。1939年党组织派林锋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打游击战,曾任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长、广(宁)德(庆)怀(集)人民抗暴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粤桂湘边区总队独立团团长、粤桂湘边区总队参谋处主任等职。
他17岁参加革命,奔走沙场大半生,晚年却执着于文学,喜欢作诗写散文。他一身廉洁正气,身居高位,却毫无“官架子”,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一生朴素为民,立下遗嘱:不开追悼会、捐献眼角膜。他就是暨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林锋。
1月27日凌晨3时50分,正当人们还在酣睡之际,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溘然长逝,享年94岁。
一生为民
未能捐献眼角膜成遗憾
走入林老家中,记者看见灵堂就设在客厅的一角,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张林老微微含笑的遗像,伴着两盏白色的烛光,非常简单朴素。
“这是老林的遗愿,一切从简。”林老夫人吴老师告诉记者,林锋在遗嘱中写道:“不开追悼会”。
本来,家里人想,遵照林锋生前的意愿,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都不办了。但在前来家中看望并慰问家属的暨南大学校领导的一致建议下,还是决定为林老在2月1日上午举行一个简单遗体告别仪式。
除了“不开追悼会”,林老的遗嘱上还写有另一个愿望:“捐献眼角膜”。吴老师说,早在十几年前,林老就和珠江纵队的几位老战士一同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承诺死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可是由于去世当天错过了最佳时机,眼角膜未能捐献出去,成为一个遗憾。
廉政为官
将孩子从公务车上“拽下来”
“当了大半辈子的官,却一点都没有官架子。”这是吴玉明眼中林老的“官样儿”
1979年末,林锋调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有一次,市里召集开会,学校为林锋备了公务车,可林锋却让司机回家去,自己骑上自行车就上路了。为此,林老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曾向吴玉明‘抱怨’:“和林书记出去干活可辛苦了,因为他骑车,我也得跟着骑车啊。”
几十年来,林老为官清廉自律,这股浩然正气一直伴随他至生命的终点。
吴老师举了个例子,在天津工作时,林锋已位及高干,有一年“五一”劳动节,领导干部举行家庭聚会,林锋原本要带着孩子乘公务车前往,可突然临时有事无法赴约。他立刻把爬上车的孩子拽下来,说“我没去,你们作为家属就不能坐公家的车。”硬是让4个孩子搭公交车去。吴老师说,林老秉持廉洁到了一种几近严苛的境界,对吃饭送礼这种“歪门邪道”是“零容忍”。
“我父亲是一个把名誉金钱地位看得非常非常淡的人。”林锋的小儿子林先生说,长这么大,他几乎没有听过父亲在自己或他人面前吹嘘过去的丰功伟绩。文革结束时,林锋得到“平反”,政府补发了1000多元工资,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可他把这些钱全都拿出来交了党费。
平易近人
邻居叫他“和气老头”
“在他身边会被他宽阔的心境感染。”吴老师说,林老平时待人非常随和,不管老的少的,见了他都很开心,邻居们都称他为“和气老头”。
“我常年在国外,去年圣诞节,我回家看望二老。拿着相机给我父亲拍照,他见状,竟然自己摆起pose来了。”林先生边说边翻出照片给记者看,相片上的林老很“潮”,而且大都是咧开嘴灿烂地笑。
除了开朗,林老说话特别风趣幽默。吴老师回想起,在他们50周年结婚纪念日那天,她半开玩笑地说:“怎么不给我包个大红包呢?”林老一听,就在纸上画了个红心,装在红包袋里拿给吴玉明,说:“你看我把心都交给你了,还要红包做啥。”(记者 赖竞超 通讯员 卢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