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诞生在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3年02月05日13:59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右图为边区人民学习拥军公约。

  延安各地秧歌队到杨家岭为中央机关拜年。

  八路军战士为当地群众修补房屋。

  核心提示

  今年2月,是双拥工作开展7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和留守部队为渡过困难制定和实施的十大政策,大部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停止了,而双拥运动却走过了70个年头,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重大关头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旧历正月的双拥运动月也已经成为我党我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传统,由此使双拥活动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元素。

  两个《决定》开创双拥历史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啊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许多“50、60后”人都通过电影《烈火中永生》熟悉了这首歌曲,但可能并不知道这首歌曲诞生前后的故事。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变化,蒋介石合作抗日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开始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经济封锁,加上华北连年大旱,边区政府、军队及人民的物质生活遭遇异常困难。毛泽东对困难程度的描述是:“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百姓,过多考虑自身的困难,不主动或不愿意帮助军队解决困难;军队一方则出现违反政府法令,不尊重政府,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是普遍的,但影响很大。

  为解决这些矛盾,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边区留守部队政治部根据延安整风运动的精神,都从自身出发查找问题根源,对军政军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并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拥军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月15日,边区政府发布《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并同时公布《陕甘宁边区拥军公约》;25日,陕甘宁边区驻军也发布《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留守兵团拥政爱民公约》。两个《决定》第一次将拥军和拥政爱民作为政策明确提出,并决定将2月作为拥军运动月和拥政爱民运动月。1943年的2月,恰是旧历的正月,所以开展双拥工作,就成为欢度春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规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十项,具体任务和目标通过《拥军公约》全面体现:

  拥护军队 保卫边区 帮助生产 参加战争

  军人过往 招待殷勤 转运伤病 爱护关心

  防奸严密 消息灵通 优待抗属 建立家务

  退伍残废 立业成家 潜逃战士 归队不差

  过年时节 慰劳有加 军民团结 战胜日寇

  《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规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十二项,具体任务和目标在《拥政爱民公约》中细化为十句话:

  服从政府法令;保护政府、帮助政府、尊重政府;爱惜公共财物;不侵犯群众利益;借物要送还,损坏了要赔偿;参加生产,减轻政府和人民负担;帮助人民进行清洁卫生运动;了解民情风俗,尊重民情风俗;向人民宣传,倾听人民意见。

  选择旧历春节前后开展此项工作,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民间一年一度欢乐和团聚的时候,便于地方政府组织人民群众,对驻军、伤病员、残废军人和抗日家属开展物质和精神慰问,也方便驻军进村入户开展活动。

  1943年,按照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提出的“帮助抗属及退伍军人建立家务,使达到一般中农生活的水平”的目标要求,延安市政府开始对抗属和退伍军人建立登记表,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帮扶生产计划,组织村民大会或小组会进行讨论,由群众自动给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轮流帮助家庭有困难的抗属或退伍军人挑水、组织居民为他们打窑洞等。驻军则开展军民联欢和组织访问、拜年、送贺礼活动等,并按照《决定》和《公约》的要求,普遍开展了拥政爱民教育,并对照检讨了过去对待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错误观念和行为,积极对群众生产及抗属和政府工作人员家属的生产、生活进行帮助扶持,如砍柴、挑水、看病、修补房子、救济难民。通过这些活动,军民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军民团结大为增进。

  双拥活动成为自觉的群众运动

  双拥工作的成效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明确将双拥工作纳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自1940年以来为渡过困难而先后制定和实施的十大政策(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中。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这十大政策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也是在这个指示中,提出双拥活动“今后每年应当于正月普遍举行一次”。

  为落实中央的精神,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做出了《西北局关于拥政爱民及拥军工作的决定》,对“双拥”做出统一的部署的同时,指出:“今年的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不仅要普遍的举行,而且要使之更加深入,就是要更加成为部队中和广大人民真正自觉的群众运动,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教育运动。”留守兵团政治部也在当天向所属部队发出《加强拥政爱民工作的指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1944年的拥政爱民工作做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为指导该项工作健康进行,朱德总司令还在1日的延安干部晚会上发表了题为《展开拥政爱民运动》的讲话。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军工作的指示信》,提出树立长期拥军优抗思想的要求和今后帮助抗属达到丰衣足食水平的方针及其7条办法;对1944年拥军月活动也作出7条具体指示,包括慰问慰劳军队、抗属、退伍及伤残军人等。2月7日,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检查拥政爱民及拥军优抗工作的指示》,8日又转发《陕甘宁边区各旅进行拥政爱民工作的办法》,要求“凡未彻底进行此项运动的部队,不论正月是否过去,必须参照此种方法彻底举行一次,切勿虎头蛇尾。”该《办法》主要规定了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3条办法:开反省会,进行纪律大检查,在阴历年节军队要开拥政爱民大会等。与1943年的《决定》和《公约》相比,不论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拥军办法还是《陕甘宁边区各旅进行拥政爱民工作的办法》等,都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1944年,陕甘宁边区及晋西北的一些部队,不光开展走访群众、帮助打扫卫生、检查纪律等活动,还以连或排为单位,学习拥政爱民公约和古田会议决议,要求官兵以这两个文件为依据,对照检查自己,主动检讨自己过去的行动,做出具体整改措施,实际上是开展了一场深入的思想教育活动。延安市开展拥军活动,第一步先召开动员会议,启发群众拥军思想觉悟,检讨以往的缺点错误,然后组织群众给抗属和退伍军人送年礼和拜年。正月里,以区为单位组织军民联欢会,以乡为单位组织抗属和退伍军人座谈会,庆祝节日的同时还征求意见。在延安北区李村的一次座谈会上,村民张钧忠讲述了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有一次,自卫军的连长叫我抬伤兵,我没理识这件事。又有一次抬送伤兵我也没有去,把人家在大路上冻了一整天。还有,年时上(去年),人家都做劳军鞋,我虽然应承了一双,结果我没给好好做起。自前次开反奸会,我可就开眼了,有了新认识,觉得要是没有八路军,这些坏人可就不得了,把咱害死还不晓得为了啥,毛主席真是咱救命恩人。从这儿,我才慢慢化开,只有边区才能使咱过有吃有穿的安宁日子,你看这样的军队,咱还能不拥护吗?”

  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步骤,陕甘宁边区1944年的双拥活动特别生动有效。1944年农历正月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各地,到处都掀起了双拥活动的热潮。延安市政府还组织起了一支300多人的市民秧歌队,70岁高龄的吴汉章老人称之为“第一次见过的好秧歌队”。于是,在欢度春节的锣鼓声中,在慰问八路军的行动中,人民群众载歌载舞,唱出了“正月里来是新春”这首脍炙人口的拥军花鼓。

  双拥运动深入开展并常规化

  由于双拥工作的成效显著,所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1945年的任务》和《1946年的工作方针》中,都把双拥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号召各根据地、解放区部队要普遍地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驻军都分别对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使双拥工作就此走上常规化。

  双拥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组织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等人率25万之众发起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为保证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许多中央领导主张党中央东渡黄河,但毛主席坚决不离开延安。他认为:“哪里群众拥护我们,那里就最安全。陕北人民好,地势也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在西北战场的一年多战斗中,为配合和支援前线,中央西北局在书记习仲勋的领导下,将边区的男女老少都紧急动员起来,加入抬担架、送粮草、挑水做饭、洗衣做鞋、带路送信、救护伤员、站岗放哨的队伍中。陕北人民以实际行动,为毛泽东的预言做了最好的回答。习仲勋在40年后,还深情地写道:“胡宗南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开始后,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立即动员和组织各级党委、政府和一百六十多万群众迅速进入战争状态,一切服从战争,男女老少都为战争服务。”“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有全边区的人民竭诚至亲的拥护我军,无私无畏地支援我军,必然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遭到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双拥工作随着解放大军的步法,走出陕甘宁边区,走向全国,在剿匪反霸,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建设新中国的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拥在新时期焕发出新活力

  改革开放后,长期和平条件下如何开展双拥活动受到挑战。邓小平同志强调军民一致这个原则不能变,并亲自倡导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1987年6月,在佳木斯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研究新时期的双拥工作。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把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紧紧抓住不放,从政治高度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1991年1月,民政部、总政治部在福州召开双拥工作会议,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佳木斯、本溪、徐州等10个市、县首次获得了双拥模范城(县)的荣誉称号,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题词。

  1993年1月,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在延安举行,会议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双拥工作的成功经验,部署了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任务。同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颁发《双拥模范城(县)命名管理办法》。此后,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由党政军主要领导参加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营连以下基层单位建立了双拥工作组织。

  由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双拥活动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1998年三江特大洪水,解放军视灾情如命令,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让全国人民真实地感受到了人民军队子弟兵的亲情。2003年以来,双拥活动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开始向基层推进。各地各部队积极开展“双拥模范乡镇”“双拥模范社区”“双拥一条街”“学雷锋,树新风,争当优秀士兵”“文明标兵”“绿色卫士”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面向基层、便军利民的“老妈妈服务队”“青年文明服务站”“心连心、手拉手互帮互学服务组”等双拥共建实体。

  甘肃:双拥共建结硕果

  甘肃东部的华池、曲子、庆阳、环县、镇原、合水和时属关中的新正、新宁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拥活动的发祥地之一。在抗日战争中,陇东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各地纷纷成立“民众抗敌后援会”等拥军组织,开展慰问前方将士、募捐款物、献“一日一分救国金”活动,华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双拥模范县”,驻军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因爱民之举获“王善人”桂冠。 解放战争时期,甘肃省先后出动支前民工20多万人,大车1万多辆,粮食5万多石。新中国成立后,驻甘部队发扬光荣传统,与人民群众一道,接管城市、恢复交通、清剿土匪、屯垦戍边,帮助建立基层政权等,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爆发后,甘肃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省有10万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其中18000名甘肃籍新战士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社会各界自愿捐献人民币7600万元(旧币)。仅1951年6月,全省捐献人民币折合飞机40余架。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甘肃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兰新、兰西公路的修建到陇海、兰西铁路的贯通,从平田整地、河西走廊的开发到玉门、长庆油田的建设,从长江、黄河流域的治理到刘家峡、盐锅峡水电工程的建成,从兰炼、兰化等重要工业基地的建设到“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从西气东输、兰—西—拉光缆铺设到兰—成—渝输油管道重点工程建成,从保护“母亲河行动”到绿化兰州南北两山及数十片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无不体现着军政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新时期,甘肃军民共同携手,结合省情创建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建设“兰郎”(兰州至郎木寺)—“天兰”(天水至兰州)双拥文明线、创建“平安寺院”和广泛组织开展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活动,不断创新开展联片创建活动。具体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在军地互办实事、相互奉献,不断完善双拥政策法规及妥善解决军地军民纠纷等方面,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和促进基层社区、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