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1914年蒋介石的东北之行

金志宇
2013年02月22日08: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b2qtP022101001002.jpg

图:1954年,蒋介石和山田纯三郎摄于台湾。

1914年,蒋介石曾经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

受命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终因力量悬殊以致革命失败,孙中山等被迫出走日本。在流亡期间,孙中山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同时与国内的革命党人保持密切联系。1914年初,孙中山派陈其美、戴季陶等到大连活动,在大连成立了奉天革命党机关部,负责在东北地区策动革命,但因受东北当局的压迫,不久后,陈其美等人返回日本。当年7月,陈其美接到了一份来自东北革命党人宁武的报告,从而促成了蒋介石的东北之行。

在辛亥革命中,宁武是奉天地区的重要领导人,担任了奉天省革命军中路军司令,在凤城领导发动了武装起义。其后,他继续追随孙中山,在东北地区坚持革命活动,陈其美在大连建立的奉天革命党机关部,宁武就是主要负责人之一。1914年的某天,宁武接到哈尔滨革命党人杨雨辰报告,称黑龙江驻军旅长巴英额,为报叔父桂升为袁世凯所杀之仇,欲参加革命。宁武随即亲自前往黑龙江一探究竟,首先与督军朱庆澜进行了接触,随后和巴英额进行了会谈,了解到巴英额确有参加反袁革命的意向,并通过巴英额了解了另一名旅长英顺的情况。宁武认为有可能策动巴英额、英顺起兵反袁,遂向陈其美汇报,请求派人前来开展有关工作。

当时,蒋介石因在国内进行反袁活动受到通缉,刚刚逃到日本,据他回忆,陈其美“以在东事繁,不克速离,乃命中正与丁景梁至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处,先往视察”,陈其美因在日本的工作很多,走不开,所以就选派了蒋介石和丁景梁前往东北。以蒋、陈二人的关系,加之蒋介石系日本军校出身,在辛亥革命前后始终从事军事活动,派他前往东北也确实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同行的丁景梁是湖北人,也是留居日本且曾做过军事工作的革命党人。在启程前往东北之前,蒋、丁二人数次与孙中山会面,蒋介石曾回忆说,孙中山当时曾叮嘱他:“日本人如果不将东北和台湾交还我们,并保证朝鲜的独立,我们国民革命运动是不能停止的。你要将这个意思告诉日本将领。”

潜行

蒋介石和丁景梁接受前往东北的任务后,使用了伪造的日本人身份,蒋介石化名石田雄介、丁景梁化名长野周作,以满铁上海办事处职员的名义,随同任职大连满铁矿业课的日本人山田纯三郎于7月6日自东京出发,经过朝鲜,7月9日到达安东(今丹东),随后转往哈尔滨。他们一行在哈尔滨暂作停留,由山田另行派人前往当时黑龙江的省城齐齐哈尔,与巴英额作进一步接触,了解到巴英额之所以对袁世凯不满,其实是因为当年4月,袁世凯主持的北京政府将黑龙江省巡防队改编为新式陆军,虽然巴英额和英顺都晋升为旅长,但他们的部队却大批缩编,使他们的实力锐减,而且大批裁汰下来的官兵生活无着,部队因此出现动荡。

在山田派人前往齐齐哈尔了解情况期间,蒋介石和丁景梁到长春去给孙中山发电报汇报工作情况,并与从大连赶来的宁武等人会合。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写了一封致巴英额的信,连同委任他担任革命军领导职务的委任状一同寄给蒋介石等人。

但巴英额却表示,因齐齐哈尔的驻军发生内讧,自己不便前往哈尔滨与蒋介石等人会面,只派了一个姓曲的营长前去。7月27日,曲营长到了哈尔滨,与蒋介石等人在一家日本人开的旅馆举行会谈。曲营长表示,巴英额已经派人前往吉林与当地驻军联络,商讨共同举兵的问题,但是举兵的军费需要孙中山方面负责筹措。会谈结束后,曲营长第二天就回了齐齐哈尔。

蒋介石等人又等了几天,却没有收到巴英额方面的消息,蒋介石即再次前往长春。恰在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传到中国,蒋介石闻听后,给孙中山写了一份《陈述欧战趋势并倒袁计划书》,这是他第一次为孙中山提出军事方面的意见。因齐齐哈尔方面迟迟未有消息传来,蒋介石一行人遂于8月中旬返回了日本。根据日本官方监视孙中山的报告,8月17日上午,陈其美与蒋介石等人一同晋见孙中山,当晚,蒋介石又独自到孙中山寓所交谈至很晚才离去。从史料来看,蒋介石后来回忆中说在东北“住了三个月”,显系误记,从7月6日离开东京到8月中旬返回,只有一个多月。

收获

蒋介石一个多月的东北之行,以巴英额中断联系而功败垂成,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有多种说法。据宁武多年后回忆,是因孙中山方面“终以受欧战影响,不及筹措巨额军费”。当时密切关注蒋介石等人动向的日本驻哈尔滨代理总领事川樾茂认为,巴英额与革命党联系,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因裁减大批官兵,影响了他军队的稳定,但就在蒋介石等人到达东北前后,一笔由北京政府拨出的40万元发到黑龙江省,“这笔款是以军队解散费的名义下发的,看来是用于被裁汰兵员的暂时性慰抚金。倘若此事告成,山田等人的使命今后就很难完成”。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馆事务代理吉原大藏也认为“该省军队改编后,被解散士兵虽为数不少,但目前尚未出现不稳状况,且本地一般抱有革命思想者甚少”。

显然,无论哪种原因,因巴英额中止了和革命党人的合作,蒋介石受命策动军队举义的目的没有实现。但蒋介石在这趟行程中却并非一无所获。

首先,蒋介石得到了与孙中山密切接触的机会,从而为他进一步取得孙中山的信任奠定了基础。此前,蒋介石虽然也是孙中山的追随者,但他更多的还是在其义兄陈其美的直接领导下工作,通过此次前往东北从事秘密活动,蒋介石开始为孙中山所了解,特别是他所写的《陈述欧战趋势并倒袁计划书》,详细剖析了当时反袁武装斗争的整体形势,提出革命力量应以浙江为主,他的这一主张,恰与孙中山寄望于陈其美在淞沪、江浙一带开展军事行动的想法相合,孙中山由此认为蒋介石在军事方面颇有见地,此后在军事工作中多次重用他。

其次,蒋介石对东北实际形势有了较直接的了解,成为他后来处理东北地区的问题重要依据。蒋介石在东北亲眼目睹了日本、俄国在当地占据的特殊地位,使他意识到“东北问题,乃是一个关系整个国际局势之东亚的问题,所以不是我们在革命发动之始所可能解决,而必须求之于国民革命目的达成之际,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蒋介石的这种印象,在他后来处置有关东北问题中有所体现,如在中东路事件中,他致电张学良说:“主张退至长春以南默许苏俄势力南进,盖苏俄如进至哈尔滨以南,必与日本发生冲突”,“即可于两国利害冲突之中求东北较长时期的苟安”。

此外,蒋介石的东北之行,给孙中山身边的日本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因此成为日本官方密切注视的人物。同行的山田纯三郎回忆:“总裁(蒋介石)回到日本,在报告书中坦白说明经过,勇敢承认失败,使我和其他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朋友,看了都很感动,觉得总理(孙中山)左右有这样负责热忱的同志,前途充满光明。”而蒋介石于9月初被孙中山派往上海参加讨袁时,他的名字已经赫然出现在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发给驻上海的日本总领事的电报里。

(责编: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