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雷锋在1959》:一段鲜为人知的青葱岁月

2013年03月04日14:06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核心提示

  说起雷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军人雷锋、榜样雷锋,而对于19岁正值青春年少时期的雷锋形象却少有人熟知。

  3月2日,由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雷锋在1959》在北京首映。观众得以在影院中看到雷锋由农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长历程,重温这位半个世纪的精神偶像那段鲜为人知的青葱岁月。

  “雪窝子”里打磨出来的力作

  辽阳市弓长岭区是当年“工人”雷锋的主要生活地。 1959年8月20日,雷锋响应号召,离开鞍山,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建设。在这里,他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富情感的142天。

  说这段历史重要,是因为雷锋日记中有20多篇是在此间留下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这些真挚的文字是他这一时期的人生思索。他从这里走向了军营,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还留下了他刻骨难忘的爱情萌动。遗憾的是,这段纯真朴实的生活故事却一直鲜有文艺作品描述。

  2012年,省委宣传部将 《雷锋在1959》确定为全省重点文艺立项作品,并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影片由国家一级编剧黑纪文担任编剧,著名导演宁海强担任导演,主演则都是青春靓丽的青年演员。

  当年11月,摄制组入驻辽阳市和弓长岭区拍摄地进行拍摄。冬季的北方十分寒冷,宁海强戏称,这是一部“在雪窝子里拍出来的戏”。在拍摄雷锋和他的工友们抢救被大雨淋湿的水泥那场戏时,辽阳当晚的温度达到-20℃,现场的人员几乎都被洒水车喷射出来的水浇透。

  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影片中泥泞的土路、刷着白色标语的厂房、演员的服装道具都按当年的原样重现。无论是表演、还是镜头语言等各方面的艺术手法都体现着质朴,剪辑上规避了过多的技巧与炫目的手法,采用了踏踏实实、原原本本地讲述一个普普通通故事的剪辑方式。

  “写史就要写实,让看电影的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当年在现场拍的片子,使有那段生活经历的人产生共鸣。”宁海强说。

  被别人帮助的雷锋

  雷锋是“人”,不是“神”,这是影片主创人员当初拍摄时的初衷。整部作品中没有多少人们想当然的 “做好事”的情节,更多的是展现青春年少的雷锋的内心情感、他的向上与阳光、他的矛盾与纠结。

  “任何一个英雄人物的成长都会有引导他的榜样。而雷锋的这段工人生活,就是因为有他的师傅、工友、书记、政委等一直引导着他,帮助着他,令他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感情更加真挚,工作更加热情,立场更加鲜明,使雷锋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情有爱的年轻人。 ”宁海强说。

  饰演雷锋的青年演员钟秋是个土生土长的成都男孩,目前还在大学读书。如何表现雷锋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真正地进入这个人物才让我感动,每天演绎着面带微笑的雷锋,乐他人之所乐,忧他人之所忧,有时我甚至梦想过自己真的成为雷锋,那该是多么的幸福美好! ”钟秋说。

  除了乐观向上,雷锋身上还要有个性化的东西表现出来,在拍摄最后一场戏,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时,雷锋一定要留住逃跑的苗满库,他咆哮着:“你今天要是走了,以后就永远别说你是毛主席家乡的人! ”“导演说我给大家展现了一个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血气阳刚的、爱憎分明的雷锋形象。我感到我的表演功力得到了一次升华。 ”钟秋笑着说。

  正是这种表现,让影片中的雷锋形象可亲、可近、可感,就像你在学校里的同学、邻居家的大男孩。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在接受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只要把镜头对准百姓,以百姓的视角,这样就能发现真正的雷锋精神。 ”

  初上银幕的爱情萌动

  雷锋在弓长岭到底有没有留下他的初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对此,宁海强有他自己的看法。

  “不能简单地把雷锋与易秀敏的感情定位为恋情。”宁海强说,“在与片中易秀敏的原型易秀珍大姐交流时她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动。她说当年与雷锋一起从老家来到鞍山,又从鞍山来到辽阳,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情,但最后雷锋当兵走那天,她亲手给雷锋献花,‘当时我的心在怦怦地跳! ’”

  正是这种朦胧的萌动才成就了那个时代的美好。宁海强认为,是那个时代赋予了两个人好工友、好老乡、好兄妹的特殊感情,你无法界定,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影片对这段情感的描述格外精彩,饰演易秀敏的演员葛晓凤说:“演到送雷锋当兵那一段的时候,我就想雷锋真的要去当兵,要离开我了,我心里就真的挺难受的。 ”

  除此之外,全片对每个人物的感情处理都很细腻,雷锋与徐师傅的父子般的情感,雷锋和李书记、余政委的那段群众与干部的感情,还有苗满库与小琪的关系及刘凯对小易的追求都是如此,都有那种说也说不清的感动、说也说不清的怦然心动。

  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显现出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特殊印记。正是得益于此,很多观看完首映的观众都表示,这真是一部十分“接地气”的“主流商业文艺片”。 (记者/方 亮)

(责编: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