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周南解密港澳回归》“中英联合小组”之争

2013年04月17日10: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周南解密港澳回归——中英及中葡谈判台前幕后》,新华出版社出版,张春生、许煜编著

1984 年4 月11 日举行第12 轮会谈,中英香港谈判开始进入第二个议程,即1997 年之前的安排问题。有关这项议程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保证过渡时期香港局势能保持稳定,以便顺利实现1997 年的平稳过渡。邓小平担心英方在此期间制造混乱,指示要成立一个中英联合机构进驻香港,有问题可以在那里商量。并规定双方如果达不成协议的问题,再反映到更上一级由两国外交部门或两国政府来解决。目的就是保证双方共同贯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保香港顺利回归。

中方于是根据邓小平的意思拟了个草案,开始名字叫“中英联合委员会草案”,在谈判桌上交给英方。英方一看大吃一惊,用柯利达回忆录上的话,就如“晴天霹雳”一样,他们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一手。接着英方开始顽抗,无论如何不同意。他们说:“你们搞个‘联合委员会’进驻香港,那不就等于1997 年之前香港就由中英共管了吗?”中方反复给他们作解释:不是什么“共管”,设立联合委员会只不过是为了贯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处理跨越1997 年的一些重大事务而已。但无论中方怎么解释,英方就是不接受。

英方首先不承认有过渡时期,更没必要设立中英联合委员会。“两国有政府,有外交部和大使馆,有什么事都可以商量,为什么还要搞一个联合机构?”他们害怕联合机构进驻香港后,变成“太上皇”和“第二权力中心”,那样港督就成了走不动路的“跛脚鸭”了。他们说:“如果这样,香港老百姓有什么官司和问题就不找港英政府了,直接找联合委员会告状去了。港英政府将形同虚设。”周南说有家报纸说得更厉害,说“这就好比人还没死,办丧事的人就已经闯进门来了”。把联合委员会说成“殡仪馆”。左说不行右说不行,谈判又僵住了。

在这期间,邓小平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希望你们再考虑一下这个事情的必要性,对你们没有坏处。如果你们不愿意中英联合委员会马上进去,我们头几年可以在伦敦、北京、香港三地轮流开会嘛。”但英方还是强调没有必要。后来中方说:那是不是把名称改一下,不叫联合委员会,叫联合小组。英方还是说不行,就是不让进驻。这时候柯利达也有点急了,因为再过两个月就是9 月,马上到之前邓小平规定的两年限期了。当时柯利达任撒切尔的顾问并继续参与香港问题,因此他建议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再次到中国访问。

这个时候周南也考虑了一下,和代表团讲:英国的顾虑无非是怕我们干预他们日常的行政事务。我们把这个机构的性质讲清楚点,强调它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条款,对涉及平稳过渡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作出决定,不会干涉香港英国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务。另外时间上也可以照顾一下,晚一两年进驻,1997 年之后让它再存在一两年。“反正那时候也没啥事了,给英国人一个台阶下。”

当时担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也比较关心这件事,因为英国外长来了他得会见。赵紫阳把周南找到他家里谈这件事,周南把上述想法讲了,赵紫阳说:“我看可以这么做。但是这个事太大了,而且是小平同志直接管的,我做不了主。”他叫来秘书说:“你赶快安排专机,明天清早飞北戴河。”又对周南说:“你和吴学谦一起去。你是直接负责谈判的,你要亲自去向小平同志汇报。”第二天清早,吴学谦和周南就直飞北戴河,会同当时已在北戴河的姬鹏飞,一起到邓小平那里听取指示。

周南他们向邓小平汇报了上述设想后,他稍微考虑了一下,说:“进驻是必须的,名称可以改变,进驻时间早晚也可以松动,晚两年进驻和晚两年撤销也无所谓。你们争取按此方案谈出个结果来。”接着邓小平讲,要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时间提前,不迟于1990 年,最好更早一些,不要按原来方案等到1993 年才公布。邓小平说,这很重要,不但有利于稳定香港局势,而且有利于中方参与。因为英方承诺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公布后中英将加强“非常密切”的合作。

邓小平最后还强调,过渡时期还要注意五个不要:一不要让英方动摇港币的地位。二不要让港英政府滥用卖地的收入。三不要增加将来特区政府的财政负担,搞一些大而不当的基建项目。四不要英资带头转移资金。五不要让英国人自己搞一套治港班子,强加给特区政府。其中前面四个是经济方面的,最后这一条很重要,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周南感叹:事后证明,邓小平对香港的事情真是洞察秋毫,看得准,看得深,看得远。“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几乎都在这‘五不要’的防范范围里。”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