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炸发生后,警察和袁世凯的卫兵封锁了王府井大街到金鱼胡同袁府之间的道路。

▲警察将缴获的炸弹,扣在一个篮子下。

▲警察抓获投掷炸弹者,用口袋蒙住他的头,并用人力车将其拉走。

路边的自来水龙头被炸得稀烂。

袁世凯

警察聚集在爆炸案发生现场三顺茶叶老店门口。

▲卫兵的一匹马被炸死。
1912年1月16日中午,《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正站在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家门口与秘书闲聊。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过从甚密的莫理循探听到,紫禁城里刚上演了一出“忠臣”劝告“弱主”退位的戏码儿。袁世凯一边哭一边渲染法兰西革命的血雨腥风,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被吓得六神无主。袁世凯一看火候到了,便趁机亮出劝清室退位的主张。
中午时分,袁世凯散朝回家。11时3刻,莫理循看到袁世凯的几辆双套马车从东华门大街拐进王府井。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一阵巨响,灼人的热浪迎面扑来,险些把莫理循掀倒在地。一股呛人的硝烟气味随后传来。莫理循马上意识到有人向马车扔了炸弹。后来,他在回忆中说,当时的场景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硝烟过后,马路正中央横躺着几名士兵的尸体,远处还卧着一匹被炸死的马。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路面。街边茶叶店的玻璃全被震成了碎片。一批警察闻声赶来。他们用枪托砸破附近商店的窗户,四处搜捕刺客。很快,三名刺客便被抓获。
策划这场刺袁事件的是京津同盟会。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革命者因财力兵力有限,已于1912年1月初和袁世凯达成协议:袁促使清室退位,孙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袁。而北方一些较为激进的革命者,对袁世凯的和议姿态并不买账。他们希望除掉袁世凯,瓦解北洋军,以武力实现共和。在这将战将和之际,他们策划了这起刺袁大案。
策划行动的杨禹昌、张先培、黄芝萌三人,事先探明袁世凯上下朝的路线和时间,然后埋伏在东华门大街南侧的三顺茶叶老店门口。他们将自制的TNT炸弹放在香烟盒中。这些炸弹跟炼乳罐头一般大小,虽然是自制的,但威力巨大,现场死伤达20余人。袁世凯的侍卫长袁金标当场被炸死。不过,一向小心的袁世凯出行时往往安排多辆马车,乱人耳目。被炸的恰好不是袁世凯乘坐的马车。爆炸发生后,袁世凯在卫兵的掩护下安全逃回家,毫发未伤。
刺袁未遂,反从客观上撇清了袁世凯与革命党的瓜葛。隆裕太后愈发相信袁世凯的忠心。据说袁世凯回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在清末民初为数不少的暗杀事件中,这场刺杀的特殊之处在于,被刺者反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此后,袁世凯便借口“久患心跳作烧及左腿腰疼痛等症”,再也不上朝了。朝堂之上,只剩下袁世凯的心腹赵秉钧等人连哄带吓,逼隆裕太后退位。满清贵族人心惶惶,不少旗人纷纷出京避祸。尽管载沣、溥伟、良弼等人组成了“宗社党”,反对退位,但无奈拿不出具体的应对之策。大清朝终于在这纷纷扰扰之中,走到了尽头。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签署退位诏书。中国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寿终正寝。三天之后,袁世凯在中华民国参议院选举中,全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刺袁的革命党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场刺杀行动,竟然加快了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的速度。(文/李乐乐 图片由徐家宁、FOTOE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