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伯宇,西北大学原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专于粒子物理和现代数学物理,从事u群代数的表示、规范场拓扑行为、可积模型的对称产生算子与几何、规范场的上同调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果。于2010年10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表哥已经去世两年多了。记得我与表哥侯伯宇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舅舅侯镜如身边任专职秘书。他来北京开科技学术会议休息时顺便来看望父母。我们俩交谈了一会儿,时间不长,他说公务在身,就匆匆离开了。
表哥的学业
表哥侯伯宇1930年9月11日出生于天津。从幼年起,侯伯宇就一直深受其父侯镜如先生爱国思想和实践行动的影响,逐步树立了科学救国的思想理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决定暂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他是在班里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的学生,并将父亲给他的四年大学学费、生活费1000美元主动倾囊捐出。1951年,组织批准他参加军干校,被派往东北师范大学学习俄文。到了1953年,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迫切需要既懂外语又有数理基础的人才,侯伯宇得到消息后,放弃了回清华继续读书的愿望,赴辽宁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翻译科当了一名俄语翻译。
1956年,在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为实现科学报国的强烈愿望,他便选择了西部,考取了西北大学物理系,并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潜心钻研,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受到唐敖庆等著名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后来,他又以数学100分、物理9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73年,侯伯宇主动投身西部建设,并最终在西北大学扎根,一干就是37年。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都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被他婉言谢绝。
改革开放后,侯镜如先生在美国筹备成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表哥便倾心全力协助,为尽早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祖国和平统一不懈努力。他力邀台湾中央研究院袁旗教授来大陆进行学术交流,这是两岸隔绝30多年后学术界的首次接触,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表哥的工作
表哥专心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几十年,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一系列荣誉。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受到杨振宁、李政道以及国外知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赞扬,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并被广泛引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潜心研究,解决了国际权威未能完成的重要定理的证明。1983年5月,53岁的他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乔玲丽博士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冠以“H—变换”或“侯氏理论”。杨振宁等科学家用“非常漂亮”、“强有力的”、“很优美”等词语,高度称赞先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新华社曾以“中国的骄傲”为名展示包括“侯氏理论”在内的20项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
表哥一生科研成果卓著,但他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对于他来说,科学研究已经融为生命最重要的部分,科学成果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声望和利益,并不在他的考虑之中。有一次他的学生在帮助他整理申报科学院士材料时,竟发现他居然舍弃了发表在影响力非常高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反而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让大家非常不解。他却解释说,有些论文,虽然发表的期刊档次很高,但是实际上的学术价值却不及另一些论文,只不过是期刊的名声影响大罢了。我要选择那些更具有生命力的文章。
197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表哥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论群、角动量及规范场与磁单极的研究》成果,同时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2006年,已是76岁高龄的表哥向“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 纲领如何在量子理论和弦理论中实现”进行冲击。多年来,他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实在太多了,但他平时除了学问,从不谈别的事情。他很少向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世背景。他申报院士屡屡未果,很多人劝他利用一下父亲的关系,他却回答:“你不要害我!”
表哥的生活
多年来表哥的生活非常简单,只是回家和上班。除外出开会外,从单位到家属宿舍这条单调的线路,他已养成一种自觉习惯,即便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也不例外,大年初一与家人一起吃顿饺子,便立即到学生们宿舍与大家一块过节,更从来不让学生为他拜年。
然而,多舛的命运不给他以晚景的安宁,一场人生的大难再次重创了他。2007年8月,77岁的侯伯宇同往常一样,正在办公室专注于课题研究,突然噩耗从天而降:唯一的儿子和心爱的孙子在加拿大遭遇车祸双双遇难!侯伯宇闻讯愣了一下,默不作声,提起工作包就往回走,步伐很沉重。在路上,他又追问了别人一句:“伤情到底怎么样?”听到回答很严重时,就再也没有一句话了。
第二天,表哥就照例又到了办公室,第三天就又一次站在了讲台上。2007年到2008年整整一个学年,侯伯宇承担的前沿动态研究课,竟然达到了令人吃惊的600个学时之多。他要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学生们。但每天下班后,这位课堂上依然神色自若的老教授,却默默地走在回家路上独自老泪纵横。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大家的情绪,表哥不止一次向大家说:“我很幸运,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上天给了我一份礼物。”他所说的这份礼物指的是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 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中实现。
当表哥2009年11月被查出患上膀胱癌后,他曾问医生能否为他争取三五年的时间,让他把课题做出来。在病危之际,很多学生都回来看他,大家自发地日夜值班守候在他床前,医生、护士都误以为这些人都是他的儿子和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