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记“创造社”出版的各种刊物

王鹏
2013年05月16日09: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b31ltpB0516001.jpg

1926年创造社出版的《灰色的鸟》封面

创造社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6月8日在郁达夫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正式宣告成立,初期成员主要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他们于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了《创造社丛书》,最初收郭沫若的诗作《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及郭沫若所译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随后于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至1924年2月止,共出2卷6期),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至1924年5月止,共出52期)。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至1923年11月止,共出101号)。

这些著译和刊物以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的独特吸引了大量读者。

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组成的中国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发起。随后,创造社又在上海宝山路三德里(后迁至北四川路老靶子路北首)成立了创造社出版部,由周全平、叶灵凤、潘汉年负责经营。创造社出版部先后出版刊物18种,如《创造月刊》(郁达夫、成仿吾等编),《洪水》(周全平、郁达夫编),《幻洲》周刊(周全平、潘汉年编),《文化批判》月刊(朱镜我、冯乃超编),《流沙》半月刊(李一氓、华沙编),《思想》月刊(朱镜我编)等。出版书籍有郭沫若著《落叶》、《瓶》、《沫若诗集》、《水平线下》等,张资平著《飞絮》、《冲积期化石》、《梅岭之春》等,郁达夫著《寒灰集》、《鸡肋集》等,穆木天译《蜜蜂》、《王尔德童话集》等等。1929年2月国民政府当局查封了创造社出版部,后另成立江南书店。

在创造社出版部出版的众多书籍中,我在大学上现代文学史课时就听说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叫《灰色的鸟》,1926年6月初版。我曾在国内收藏民国图书较多的几家老牌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均未查到此书。日前到南京出差,在中山东路的南京图书馆查到了这本只有156页的《灰色的鸟》(见图),真是喜出望外,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感。这本短篇小说集编入“创作社小说选第二种”,收录了七篇短篇小说,其中有成仿吾的《灰色的鸟》、梁实秋的《苦雨凄风》、淦女士的《旅行》、全平的《嫩笋》、白采的《被摈弃者》、郁达夫的《薄奠》、郭沫若的《喀尔美萝姑娘》等。这些作品或抒写被压抑、被扭曲的爱情,表现知识分子怅惘和感伤的情绪;或描写贫病痛苦的生活,表现知识分子愤世嫉俗的行状和心声。

成仿吾(1897年至1984年)的短篇小说《灰色的鸟》描写“我”的朋友的不幸婚姻。“我”与可爱的颜碧湘女士将要结为伉俪。“我”的老朋友丁伯兰却凄凉地孤独地生活着,要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在“我”和碧湘的帮助下,伯兰结识了密司刘,从此心情也好了起来。可是财政厅的花花公子胡某看上了密司刘。刘又是个“现实主义者”,她经不住胡的财产、势力的诱惑,终于和胡订了婚。丁在现实的打击下,回到故乡,全身心投入到“由教育到心的改造”的工作中去了。

梁实秋(1903年至1987年)的短篇小说《苦雨凄风》,写的是主人公“我”远渡重洋求学时与母亲、恋人、妹妹的离别之情。写母子之情,慢慢的步态,直直的眼神,勾勒出母亲不胜离愁的神态。写恋人之离别,则是铺排备至,游园、观戏、饮酒、留简,一连串小场景无不写得缠绵悱恻、凄凉哀伤。写兄妹之别,那种伤感性的别离意识在妹妹的少女心里只是朦胧地存在着。

淦女士的短篇小说《旅行》,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女主人公的一段人生和心灵历程。淦女士即是女作家冯沅君(1900年至1974年),她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上世纪20年代上海北新书局就出版过她的三本短篇小说集《菤葹》、《春痕》、《劫灰》等。白采(1884年至1926年)的短篇小说《被摈弃者》,描写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大胆的诅咒和愤怒的谴责,猛烈地批判了那寡情的世界,揭示了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社会根源,并表现了她对光明的憧憬。

郁达夫(1896至1945年)的短篇小说《薄奠》是描写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原载上海《太平洋》杂志(第4卷,1924年第9号)。主人公和车夫原是邻居,只因几次坐了他的洋车,才渐渐熟悉起来。车夫的苦难生活,使主人公深表同情,并暗中给予帮助。车夫被大水淹死后,主人公买了一辆纸糊的车,上坟祭奠。小说倾注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感情率真,语言朴素。

郭沫若(1892年至1978年)的短篇小说《喀尔美萝姑娘》(此篇又题名《DonnaCamel a》),原载1925年2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第22卷第4期),是一篇缠绵悱恻的书信体小说,也是一幕美中有幻的爱情悲剧。喀尔美萝(Karumel a)是日本的一种糖食品。作品描写一个留学日本的工科学生,痴恋日本街头的一个卖糖食的姑娘。他理智上尊重贤惠的妻子,感情上却倾心于街边美人。幻美的追求热切得变态,他为此可以抛开贤妻娇儿,荒废学业和职业,决心以死摆脱痛苦与矛盾。但他因自己是一个弱国的子民,所以连身份都不敢向对方泄露。姑娘因家贫而沦落为咖啡店侍女,最后终被富商购为外妾了。作品是隐藏批判锋芒的,它揭示民族歧视和金钱势力的双重压迫,使幻美的追求归于毁灭。作者用书信体形式,以周密的心理分析手法,通过梦境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潜意识心理,构思精巧,描写细腻。

这本《灰色的鸟》自初版后到1928年曾再版过5次,同时在上述7位作家的各类集子中都有收录。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