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官陡门战斗:8分钟大写“奇袭”二字

任洪森
2013年05月29日10:07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奇袭官陡门胜利后,部分参战人员合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供图

1939年初,日军开始在南京、镇江、芜湖三角地带进一步增强兵力,采用攻守并用的战术,深入重要集镇,构筑“梅花桩”式的据点,对新四军的茅山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而国民党又抛出了“画地为牢”的毒计,规定江南新四军只能在江宁、句容、丹阳、镇江、当涂、芜湖一带活动,其实质就是为了限制新四军发展壮大。

为了争取更主动的局面,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决定亲率第二支队第三团,远程奔袭,拔掉位于安徽芜湖近郊日军飞机场外围扁担河两岸的官陡门据点。

对这一作战计划,多数同志的反应都是“太过于冒险了”!理由有三:其一,官陡门据点四周河沟交叉,河上只有约1米宽的木板桥贯通,敌人在据点周围设有3层铁丝网和掩蔽工事,可谓易守难攻。其二,官陡门据点地理位置独特,距铁道最近处只有2.5公里,距飞机场不到2.5公里。南面4公里的永安桥、北面5公里的年陡门均有日伪军驻守的据点。一旦官陡门有风吹草动,敌人必会从西、南、北三面据点派出增援部队,半小时内就可以赶到。从芜湖机场起飞的敌机不到两分钟即可飞临官陡门上空,实施空中支援。其三,进攻官陡门据点的路线只有两条,不仅要通过几条深不可徒涉的河流,而且必经敌人重兵把守的青山、黄池据点。

粟裕耐心地向大家解释:现在我们是在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同敌人作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像鹰抓兔子式的,采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闪电一样的袭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麻痹大意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汤的据点,实则疏于防守、不堪一击。只要我们计划周密,行动果断,就一定会成功的!

善于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的粟裕,这次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导演一幕出奇制胜的活剧。

1939年1月18日清晨,粟裕作了简短的动员后,就率领部队轻装出发了。为了不暴露行踪,部队在冒雨北进25公里后停止行动,隐蔽宿营。

19日下午,粟裕组织部队悄悄上船,突然转向西开,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偷偷渡过丹阳湖。部队翻过湖西岸的堤埂后,立即换乘早已预备好的几只装肥料的船,继续隐蔽西进,于午夜时分到达预定地点集结,整装待命。此地距官陡门还有近40公里的路程。

20日下午5时,粟裕带领部队冒着凛冽的寒风继续向西疾进。晚8时,按战前部署,掩护部队从南、北两面向青山和黄池的敌人据点隐蔽前进,以保护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攻击部队继续向官陡门搜索前进。

21日子夜2时,攻击部队行进至离官陡门约10公里的地方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粟裕面前:前方有一条河由于水深需要乘船摆渡。如果走水路,部队很可能会因敌人封锁渡船而找不到船过河;如果走陆路,就会多绕5公里路,这对已经连续行军近9个小时、人困马乏的部队来说不仅是个严峻的考验,而且一旦不能在天亮前赶到官陡门发起攻击,计划就会前功尽弃,甚至还会陷于增援之敌的重兵包围中。

粟裕当机立断:还是走陆路!为了节省时间,官兵们饿着肚子在黑夜中急行军,在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头道桥据点后,于4时许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距官陡门约2公里的王石桥。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粟裕率攻击部队主力冲过桥,从西向东打;另一部沿河东岸北进,实施夹击。

在冬日黎明前最黑暗、最阴冷的时刻,据点里的敌人正躺在暖暖的被窝里睡大觉。粟裕果断命令部队出击。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成一片。接着,东岸部队的机枪也打响了。攻击部队迅速突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冲进据点。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打得人仰马翻,甚至有的敌人还没穿好衣服,就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趁着敌人惊慌失措之际,粟裕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冲到河边,夺取了小木桥,占领了伪军司令部。伪军残部乘夜暗四处逃窜。

整个战斗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连同清扫战场总共用时20分钟。当周围的敌人明白过来,纷纷向官陡门据点增援时,粟裕早已率领部队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安全撤走了。奇袭官陡门,新四军大获全胜,以轻伤2人的微小代价,歼敌300余人,其中俘敌57人,还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

此战,让日军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国民党军第三战区还专门邀请粟裕去讲授游击战的经验。从战法、战术动作到打击对象和目标选择,粟裕一连讲了几个小时,生动活泼,通俗深刻,令国民党军将领们赞不绝口。一位曾参与过“围剿”红军的川军师长更是颇为感慨:“粟司令,从前我对你们共产党的军队是有点瞧不起的。可是今天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你们的水平太高了。共产党里有你这样的人,难怪立于不败之地!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后来,重庆《新华日报》还刊登了由粟裕亲自撰写的介绍此次战斗经验的文章——《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粟裕指挥游击战出神入化的美名被广为传颂。

(本文作者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政治委员。参考文献:《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粟裕文选》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