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的辛勤劳动让城楼焕然一新。趁着验收结束的间隙,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和古建保护专家们一起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前合影留念。

天安门城楼瓦面勾头、滴水的装饰物为独特的向日葵图案。在本次维护修缮过程中,工人们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屋面除草、清垄工作,最大限度保持建筑原貌。

完成屋顶的维护工作后,工人们还要用抹布将琉璃瓦擦拭一遍,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工人们在城楼东侧的梅花钉头上涂抹特制的金胶油,为下一步的贴金工作做准备。

由于贴金所用的金箔薄如蝉翼、遇风就化,工人师傅要钻进用塑料布临时搭起的小帐子里工作。

在天安门城楼西北角还有一块1970年城楼重建时留下的标识牌。

本次施工对古建采取了最高规格的保护措施,除了在脚手架底部铺设地毯外,所有与脚手架接触的立柱也全部加装了保护垫。

随着昨天凌晨最后一组脚手架拆卸吊运完成,本次天安门城楼保养修缮工程胜利完工。
“小心,小心!留神别蹭着金!”昨天凌晨一点多,65岁的王国斌师傅站在天安门城楼东侧的工程脚手架下,仰脸冲着施工人员不停嘱咐着。一旁,几位施工负责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工人们的拆卸动作,“动作轻!一定轻啊!”
随着天安门城楼东侧脚手架逐个被拆除,近一个月的天安门城楼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垄维护保养工程正式结束。这次,天安门城楼漂漂亮亮地美了个容。
“保养”是这次天安门城楼施工的主要目的。
负责工程的房修一公司工程师宋雨峰介绍,此次维护保养主要包括:屋面整体除草、清垄、补配缺失瓦件;修补破损椽头,找补破损严重漆皮;连檐接口粘缝,找补漆皮;博风板漆皮回粘,山花绣带局部地仗修补贴金以及金梅花钉头找补贴金等。
宋雨峰介绍,这次施工最大的难点是工期短,又不能耽误参观。所以施工期间,城楼平台都是分区域搭设围挡。
“可北京城,您见过红色的施工围挡吗?”戴着安全帽,记者登上了施工脚手架,宋雨峰指着旁边的围网问记者。为了和天安门城楼景色融合,这次的施工密目网没用通常的绿色,特意配置成了红墙色。“防火效果也是特别加强的。”宋雨峰拍着围网说,开工前,他们都是拿着打火机点来检查密目网的防火性,“真点不着。”
此外,脚手架也没有采用通常的“满搭”而是搭成了“U”型,从而解决了游人视线被挡的问题。
这次维护保养从城楼西边开始,这是北京古建工程的特点,因为北京的气候特性是西北风大、西晒强,古建西边的耗损通常要比东边大。
为了定方案,施工方、监理方的古建专家、工程师们反复研讨。
王国斌,就是为这次工程难点号脉把握的古建专家,也是这次的工程监理。
“工程里最关键的就是找补贴金。年头长了,风吹日晒,城楼椽头啊、梅花钉啊,有些地方的贴金剥落了,这次要重新贴。”别看他轻描淡写几句话,这里面讲究可大了去了。
王师傅介绍,城楼贴金采用的是传统的“沥粉贴金”技术。这是古建筑彩画工艺之一,简单说就是按照彩画图案描出隆起的花纹,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以求图案有立体感,“就是古人发明的‘3D’效果。”王师傅半开玩笑地解释说。
“瞧,工人正贴呢!”王师傅冲上层脚手架一努嘴。哪儿呢?记者踅摸半天也没看见。“金帐子里呢!”旁边几位师傅乐了。
顺着大家指的方向,记者才看见,上层有个用塑料布围起来的小区域,“里面就俩人,一个人撑着帐子,一个人在贴,这是怕风吹。”王师傅解释说,贴金用的金箔都是高纯度的库金,也叫赤金,“娇贵着呢!”
金箔纯到什么程度呢?遇风就化。所以,贴金工人干活得“抢点儿”,经常赶在中午最晒的时候干活,就因为那会儿风小。
同时,工人还需手快。记者看到,贴金工人先将金箔撕成一厘米左右的窄条,然后一张张按图案贴上去,又快又准。
既然这库金这么容易化,贴上去不怕吹飞了吗?王师傅笑着说:“有胶就不怕。”贴金这胶也有学问,叫“金胶油”,用光油熬制而成。这油也是老辈儿传下来的工艺,以熟桐油加苏子加土子再加其他中药熬制。
昨天下午,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和古建保护专家们对修缮工程进行验收,看到一个月的辛勤劳动让城楼焕然一新,大家一起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前合影留念,黝黑的脸上满是欣慰。(文/金可 摄/孙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