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赵元任
赵元任生于1892年,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方言作为地域性的语言交际手段,同样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各方言中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素材。正因为他对语言现象的浓厚兴趣,使他将毕生贡献给了语言科学事业。
1982年2月24日赵元任逝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1925年,清华国学院成立,应清华大学第一任教务长张鹏春的邀请,赵元任从美国动身回到北京,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诸先生一起在清华国学院执教,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赵元任授课每学期上课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进行野外方言调查。据其弟子姜亮夫回忆,赵元任讲课的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方言,这让弟子知晓了描写语言学和声韵考古学的区别与联系。赵元任在语言学方面的兴趣,使他最终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当时,清华每周都有一个同乐会,师生一起联欢。唱戏、唱歌、背书、讲笑话,都是国学研究院师生的业余消遣。梁启超和王国维两位先生讲课都很严肃,但是,同乐会的即兴表演,令学友们耳目一新。有一回,任公先生背诵一段《桃花扇》,而静安先生则背诵《两京赋》。最能解颐的则是赵元任,把大家的茶杯收去,调正音调,用茶杯演奏一曲,四座皆惊。有一回赵元任表演“全国旅行”,从北京出发,然后西安、兰州、成都、重庆、昆明、广州、上海,各地方言惟妙惟肖。1938年先生去国,用纯正的英语讲课,竟有人打探,是否伦敦人?说实在的,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成就并不是凭空而就的。他有天生的语言才能,有一副非常敏锐的耳朵,能够辨别细微的语言差别。此外,他父母长期随其祖父在外地做官,而且他家有许多不同地方的亲戚,因此他有机会接触多种不同的汉语方言。据先生自己的叙述,他祖籍江苏,他家的长辈都说常州话。但他生长于北方,所说的是南方味很重的北京话。他家在保定住的时间较长,照看他的周妈也是保定人,早年对保定话多有接触。后来他又学会了常熟话、常州话、苏州话、南京话、福州话等多种方言。这使他从小就对语言有很深的感性认识。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语言十分感兴趣,从小就喜欢学说各处不同的方言。留学期间,更是选修了许多语言学的课程,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语言学一定要作科学或历史的研究,并要进行建设性的改革”,还在日记里写道:“我想我大概是生来的语言学家、数学家和音乐学家”“我索性作个语言学家,比任何其他都好”。
赵元任上课时还编了一个单音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读此妙文,令人捧腹,更不得不佩服这位“汉语言学之父”组配语言文字的功夫。还有两首类似作品传为赵元任先生所作,一是《西溪犀》:“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二是《唧唧鸡》:“唧唧鸡,鸡唧唧,几鸡挤挤集机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击及鲫。机既济蓟畿,鸡计疾机激几鲫。机疾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1959年,赵元任到台湾大学讲课。当时,台湾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的几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动议,将赵元任的每堂讲座都逐字记录,然后帮助整理成了一本书,在台湾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名为《语言问题》,这本书也成为了赵元任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