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中国曾有过东亚第一的广播电台

张成忠
2013年06月06日10: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这座号称东亚第一的广播电台,在成立之初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后来又归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辖,其广播节目有新闻﹑演讲﹑教育、娱乐等,播出的新闻稿件由“中央通讯社”提供。抗战期间,“中央广播电台”曾搬到重庆进行播音。抗战胜利以后,“中央广播电台”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

南京江东门中央电台曾是东亚第一,今年五月三日,由南京市申报的原中央广播电台成功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8年8月1日,建于南京丁家桥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是南京地区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

这座东亚第一的广播电台的出现,主要是国民党高官陈果夫倡导的结果。早在1924年秋,时在广州的陈果夫奉蒋介石之命,到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生,偶然听到了无线电广播,引起他的兴趣,后来就一直鼓动并筹建电台。

1928年春,在南京的陈果夫得到报告,上海有一部500瓦广播机,已有人要订购,但尚未付定金,如陈果夫要可抢先预订。当时,蒋介石与大部分中央委员不在南京。情急之下,陈果夫与戴季陶等商定,由陈果夫个人出面借得7000两银子作为定金,最后以1.9万两银总价成交。当年5月勘定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后院西南角空地为台址,7月中旬装机完毕,定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无线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中央电台举行揭幕典礼,并实况转播,下午5时半典礼开始,中央大礼堂集中了七八十人,刚从北平参加“五大司令”会谈赶回的蒋介石,亲临祝贺并致开幕词。当时市区马路两旁放置许多收音机,招来很多好奇的市民。

丁家桥这座电台虽名曰“中央电台”,但功率有限,实际电波覆盖范围主要在东南一隅。陈果夫决定将电台发射功率增至50千瓦,并指定德国一家公司承制播音和发射设备,由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承建并督办,主要负责人为温毓庆,他是宋子文的表弟,曾留学美国,专攻电讯。

上世纪30年代初,温毓庆曾在上海西郊真如镇建成中央国际电台,并投入使用,名噪一时。1932年,温毓庆在南京受命承建“中央电台”。他征募民工并征得军政部派员支援,在江东门西边征地30余亩,开辟道路,填平几口荷塘,日夜施工,历时半年,终于建成两座百余米高的钢筋架发射塔,成为上世纪30年代南京最高建筑,蔚为壮观。发射塔外环以青砖围墙,东大门旁墙上嵌有“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电台”字样的汉白玉石方碑。实际上它就是国家中央电台,但CC系要员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坚持在碑石上加上“党部”字样。

1932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66周年,这座强力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南京街面上凡有收音机之处,听众云集,有些公园特辟出小广场,将收音机置于草坪,吸引了大批游客,可谓盛极一时。当时这座电台号称“东亚第一、世界第三”。

虽然发射塔在江东门,但“中央电台”办公室与广播室并不在这边,而是在中山东路党公巷(今游府西街8号)首都电信楼内,有地下电缆与江东门发射塔相连接。后考虑到紧急需要,有关部门在发射塔下两间西式平房里辟建特别广播室,以为备用。为防遭低飞飞机碰撞,两发射塔上加设了红色警示灯,入夜通明,天亮始灭。旧时南京城区高楼甚少,以二三层楼和平房居多。市民在自家楼上便可见到江东门发射塔顶的双红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江东门电台发射塔列入特别保护单位,增加一连步兵保护,且又进驻一排宪兵,设两道警戒线。蒋介石、白崇禧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都曾先后前往“中央电台”发表演讲,号召全国军民行动起来,精诚团结,共同抗击入侵之敌。人们印象最深的当是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电台发表的广播演讲。他以激昂愤慨的声调声讨日寇战机有意轰炸四牌楼中大校区的野蛮罪行。

也正因如此,侵华日军将“中央电台”发射塔及邻边的首都水厂列为首批轰炸地区,从1937年8月14日至11月22日先后五次进行空袭,但收效并不大。因为日军战机每次空袭都受到地面防空炮火的阻击,未能炸毁发射双塔。解放后迄今,江东门对面的发射双塔一直在发挥作用。

(责编: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