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王尽美的启蒙老师张玉生

窦春芳
2013年06月20日10: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王尽美的老师张玉生先生,家住在山东省诸城市汪湖镇东云门村。在王尽美陪读时,他按谱序给王尽美起名叫王瑞俊,字灼斋。在王尽美失学后,1911年村里又办了私塾学堂,在张玉生的鼓励和资助下,王尽美才得以复学。此时,他已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章,很得先生的赏识。在张先生晚年回首往事时,称赞王尽美为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

王尽美出生的北杏村,原属山东莒县,王尽美出生时,北杏村有300来户人家,地主有10多户,其他200多户大多是靠租地、租房生活的佃农,当时的北杏村的四周,筑有高大的围墙,村内前、后、东、西四条大街成井字形,号称棋盘街,王尽美家在村子的东南角,住的房子是租用地主家的三间东屋,房子是土墙草顶,屋内矮小潮湿,房前隔一条小胡同,就是房东地主“冠山堂”的厅堂。

王尽美家连续三代都是地主“冠山堂”家的佃户,从王尽美的爷爷开始,王家就人丁不旺,三代单传。王尽美的祖父王兴业,本有五个儿子,前四个都因生病而夭折,最后生下的老五,村子里的人都称王五,即王尽美的父亲。但王五在王尽美出生前4个月就病逝了。所以王尽美出生时,家中只有祖母和母亲两位寡妇。为了生活王尽美的祖母给地主家当女佣人,王尽美的母亲在家早起晚睡,靠纺线一家三口勉勉强强糊口度日。

读书对于一个佃农的儿子来说本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王尽美有了读书的机会。1905年,这一年王尽美刚好7岁,当时的北杏村既无村塾又无学馆,村子里的地主“见山堂”王介人为自己8岁的小少爷祥孩请来了一位名叫张玉生的塾师,在家设馆,并想找个伶俐的孩子做伴读,王尽美的祖母、母亲听说消息后,喜出望外,于是托人说和就把王尽美送去做了伴读,也就是陪读。陪读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拥有了读书的机会,但也标志着不幸的来临,少爷祥孩贪玩经常旷课,而且字迹潦草,该背的书也背不出来,地主王介人就训斥陪读王尽美,而且还不允许王尽美解释。

王尽美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就发愤苦读,所以学习成绩就比他大1岁的地主少爷祥孩好很多。一次,王介人家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王介人就把祥孩叫来拜见。当客人问起少爷祥孩的学习时,为了给地主王介人争面子,塾师张玉生被迫说了些赞扬少爷祥孩的话,客人提出要看祥孩写的毛笔字时,祥孩明知自己写得不好,就拿王尽美写的来冒充,客人见字迹工整清秀,不停称赞,地主王介人在一旁也暗自高兴。等客人走后,塾师张玉生就私下把王尽美和祥孩学习的实际情况说给地主听,地主听后很嫉妒。第二天,就吩咐王尽美除了做陪读外还给他家干杂活。这种状态不到1年时间,祥孩突然得病死掉了,王尽美也失学了。

第二年,也就是1906年,同村另外一位地主“谋耕堂”为自家的小少爷春孩请了一个塾师,地主知道王尽美学习好,而且有做陪读的经验,就打算找王尽美为儿子做陪读。可是村子里有人传言是王尽美“克死”了地主“见山堂”的少爷祥孩,地主“谋耕堂”为了儿子春孩的安全考虑,对找王尽美做陪读犹豫不决,这时恰巧碰到了塾师张玉生,张玉生了解了实情后,就想方设法说服了地主“谋耕堂”,王尽美才得以继续上学,谁知事有巧合,不到半年的时间,春孩竟然和祥孩得了同样的急病死去了。于是,失去儿子的地主就四处造谣诬蔑王尽美命硬,“克”死了他们的孩子,得知谣言后,王尽美发誓再也不陪读了,于是第二次失学。

1911年春,村里办起了村塾,这种学校主要是针对贫穷子弟创办的,王尽美又有了读书的机会,在两年的村塾里王尽美学习了基本的儒家经典,而讲授这些课程的依然是张玉生。王尽美学习踏实,深得张老师的称赞,因此王尽美也就成了张先生最得意的门生。

后来,张玉生在诸城西关邓子崖一个姓朱的家里当先生,那时王尽美已经参加了革命,还曾在张玉生的宿舍住过一个多月。后来王尽美才告诉张先生自己参加了共产党。其实,张先生早已猜出了这其中的实情,但他从未过问过,直到得知实情后,他再三嘱咐王尽美一定要小心,从此二人便失去了联系。

晚年的张玉生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改学中医,还开办了一家药房,提起王尽美时,他常常对人说:“我这一生教了许多学生,最得意的就是王瑞俊了。他学的课程,都是当天背熟还能默写出来,从来不差一个字。他还不在于会背会写,更注重于弄懂意思。”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