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

任辛 江仲俞
2013年07月12日17:10   来源:江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望着老伴的照片,龚全珍深情回忆往事。许南平摄

一首民谣传唱至今——

世上有个白求恩,中国有个甘祖昌。将军不做当农民,有福不享爱劳动。有钱不用支农业,毫不利己专利人。

一位诗人由衷赞美——

人老雄心在,万难脚下踩。无私便无畏,一心为他人。祖昌精神在,全珍永继承。

一篇文章深情开篇——

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周围十分宁静。我默默地凝视着老伴的遗像,心潮翻滚。老了。这是80大寿时照的,头发已苍白,眼睛还是那样炯炯有神。嘴巴紧闭,有昔日严肃劲儿,但两颊还是现出了笑窝。笑得那样安详,那样纯朴,那样悠然自得。是会心的微笑,是胜利者的微笑。老伴,你完成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义务,轻松愉快地去了。

和老伴共同生活了33年,虽然他离开我已经27年了,但和老伴在一起的岁月,回想起来仍感到甜丝丝的。失去了老伴之后就更感到过去的日子是那样美好、幸福可贵。

●春播时,我这一双穿惯了鞋的脚,叫我出尽了洋相。农忙时老师们都要参加劳动。我原以为这活并不太难,谁知脱下鞋去莳田时,这双脚就不听使唤了。小心翼翼挪动脚步,怕摔跤。老师们都飞快地向前,莳得又快又齐。我呢?被包围在中间动不得,人家莳了两三个来回,我一行还没莳完。

●春天天气多变,一阵乌云遮天,雨点就噼噼啪啪打下来,大家一阵风似的飞跑,避雨去了。我可为难了,那田间小路一走一滑,不小心就摔一跤,越是怕越走不出来。两位好心的老师急忙回来,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扶着我,总算走出了稻田。

——摘自龚全珍日记

1957年,祖昌52岁,我34岁。一家人从新疆回到莲花县沿背村,祖昌由穿皮鞋的军区后勤部长变成田间地头的“赤脚大仙”,早上赤脚出门,晚上赤脚回家。他不穿鞋,孩子们也一律不准穿鞋。这是什么规矩?讲节约把鞋都省了?我茫然望着这一群“赤脚大仙”,不能理解。星期日下午我返校时,老二仁荣向我告状:“爸爸变坏了!”

“噢?怎么个坏法?”

“他不准我们穿鞋,说是要练脚。给我们每人买了个粪箕,每天捡粪,爸爸说肥多粮才多。他捡得真快!我们还没捡上半箕,他就捡满了一箕。他一早上能捡四五箕。他告诉我们狗屎最肥,猪屎第二,牛屎差一些,妈妈你看,这里有这么多狗屎,我去告诉爸爸到这里来捡。”说着就跑了。

一个月前还是新疆城里娃,吃糖都要挑高级的,现在居然变成了江西乡下孩子。望着女儿的背影,回想春播的尴尬,我感慨万千,也若有所悟:赤脚不是为了省鞋,在乡下,不会赤脚走路就无法参加生产劳动。我后悔没早些跟祖昌一块练脚,假如和孩子一块练,也不致出洋相。

沿背村的人说:“你们不认得甘将军吗?好认!瘦高个子,腰板笔直,拿一根没烟嘴的烟筒。袖口有补丁,膝盖屁股的地方也有补丁,一双赤脚,走路飞快,你看到这个人,不用问,就是甘祖昌!”

祖昌跟我讲过一件小事。1962年,他去南昌开会,到胶鞋厂参观,问工人:“听说现在用的原料是海南岛出的橡胶,质量怎样?”工人说很好。祖昌说:“那就好极了,我们就要靠自己的原料嘛。”他又问33码以下的小胶鞋能不能生产。工人说还没有模子,生产不出来。祖昌说:“造小胶鞋是个大事,孩子们冬天没有胶鞋,引起关节炎,问题就严重了。”两年后,这个厂生产出了小胶鞋。

(责编:程宏毅、赵娟)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