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一中二中部署人事,三中研究经济。
怎么开:一般耗时3-5天,出席人员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有关负责同志可列席会议。
为何受关注:一般会审议通过“决定”。这份文本往往被称为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详细】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 ![]() ![]() ![]() |
在沪宁线高速奔驰的列车上,一位名叫李全会的青年人主动与记者攀谈起来。他说,自己的生日是1978年12月25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三天出生的,父母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让他的家庭,也让国家后来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会议……【详细】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
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 ![]() ![]() ![]() ![]() |
为了制订全面改革的蓝图,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321人……【详细】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 ![]() ![]() ![]() |
改革1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当前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突出的是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为了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使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协调发展,必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详细】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 ![]() ![]() ![]() |
1993年3月。广州。一次分配定终身的时代结束了。劳动力进入市场。“孔雀东南飞”。许多胸怀抱负的内地青年愿去改革开放较早的广东求发展。一位年轻人正在广东劳务市场推销自己……【详细】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 ![]() |
《决定》认为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第二,必须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详细】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 ![]() ![]() ![]() |
虽然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框架”发育程度较低,仍不健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十六届三中全会将要发出突破体制性障碍的号令,这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详细】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 ![]() ![]() ![]() ![]() |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但是,一个问题需厘清:城乡一体化是否等同于农民立马“居民化”?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城乡一体化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农村的农民要变成城市的居民也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