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史研究》杂志创办始末

杨往夫 于吉楠

2013年09月02日08:29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党史研究》杂志创办始末

1980年1月,在胡耀邦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党史研究》创刊了。它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为研究中共党史、交流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经验、进行拨乱反正、积累文献资料,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园地,受到党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每期最高发行量达到8万多册。我们作为当事人,根据个人所了解的情况,谈谈《党史研究》杂志创办始末。

《党史研究》应运而生

《党史研究》杂志是适应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号召全党研究党史。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领导党校率先开展党史研究,提出“应当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党史教研室陆续选择若干专题进行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使中央党校成为研究党史,进行党史领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阵地。

1979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80个单位的129位代表在杭州大学举行党史教学和党史讲义编写座谈会。会后,以全体代表的名义写信给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反映党史研究和党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是:没有领导机构;没有资料;没有园地。建议出版党史资料和创办一专门研究党史的理论刊物。2月23日,胡乔木将此件转给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当时仍兼中央党校副校长)。2月24日,胡耀邦批示:“穆之同志(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我赞成先由党校负责党史的资料收集工作和出版一个党史研究刊物,请同党校一商。”2月27日,朱穆之将胡耀邦的批件送交中央党校副校长安子文。

3月7日,中央党校教育长宋振庭将胡耀邦批件交副教育长吴江、范若愚、桑子桢和党史党建教研室传阅,征求意见。那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还没有成立,由中宣部牵头、多家联办的方案一时也落实不了。中央党校领导决定还是按照胡耀邦的意见,先由中央党校负责把党史研究刊物办起来。党史教研室从9月起,开始办刊的筹备工作。12月,《党史研究》第1期的主要稿件编好后,送胡乔木审阅。12月20日,党史教研室给胡耀邦写信,报告编辑工作情况并送上第1期的目录。12月21日,胡耀邦批复:“乔木同志已同意,我没有什么意见。请注意,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可有可无、空洞无物的东西不要。事实要反复核对清楚,论断要十分慎重从事。”

在胡耀邦、胡乔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党史研究》杂志按原定计划,于 1980年 1月,同读者见面了。

党史领域的拨乱反正

《党史研究》的创刊号没有《发刊词》,但同期发表的中央党校副校长冯文彬写的《加强对建国三十年党史的研究》一文,说明了当时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方针,实际上起了发刊词的作用。文章认为:党史研究的重点应是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文革”十年的历史;《党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拨乱反正;拨乱反正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用实践检验是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寻求社会主义时期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因此,《党史研究》从创刊时起,就配合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重要冤假错案的平反,旗帜鲜明地进行党史领域的拨乱反正。1980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国民党造谣诬蔑地登载所谓“伍豪启事”问题的文件》和《所谓“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问题的真相》。第2期发表了批驳林彪、“四人帮”诬蔑陷害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始末》。这3篇文章,都是经胡乔木亲自审阅后发表的,产生了很大影响。接着,陆续刊登的拨乱反正文章,涉及刘少奇、彭德怀、贺龙、张闻天、李立三、瞿秋白、邓子恢等众多党史人物;涉及农业合作化、1956年反冒进、八大会议、“反右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八届十中全会、四清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推动了党史领域的拨乱反正。

上述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军事科学院、政治学院、军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以及全国各地有关的党史教学和研究单位。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党史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办刊走上正规化

为进一步办好《党史研究》,1984年 11月,中央党校校委会决定成立《党史研究》编辑部,任命于吉楠为主编、王仲清为副主编。原来的编辑部有名义,没有机构,校委领导宋振庭分管《党史研究》,党史教研室副主任杨往夫为办刊负责人。在党史教研室内设刊物组,组长何明,先后参加刊物组工作的有:沈亦清、王德夫、李文、黄少群、李玲玉、杨奎松、佟英明和于吉楠。

《党史研究》编辑部成立后,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新调入李宗禹、荣维木、赵刚、梁刚、柳建辉、任贵祥等同志。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稿源基地建设,使编辑部的工作正规化。

《党史研究》的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党史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党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研究。不久大专院校的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在新的形势下,编辑部确定今后的工作方针是:以党史为主,兼及中国革命史;党史以社会主义时期为主,兼及民主革命时期;党史以研究文章为主,兼及文献资料等其他栏目。同时,编辑部按专题组织党史研究文章,如:红军长征、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前十七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等,受到读者的欢迎。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史研究》扩大了发行范围。1980年创刊时,为内部发行。1982年,经中宣部同意,改为限国内发行。1985年6月,经文化部同意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0月,胡耀邦为《党史研究》题写了刊名。《党史研究》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开创了新的局面。

为了使《党史研究》杂志更好地长期办下去,经中央党史领导小组胡乔木同意,中央党校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双方领导商定新的方案。1987年8月20日,《党史研究》和《党史通讯》发表“合并启事”,宣布:“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遵照中央关于整顿报刊的指示精神,《党史通讯》与《党史研究》决定合并,自1988年起,刊名改为《中共党史研究》,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

1987年底,《党史研究》终刊,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历史任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